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促织罐:一罐拍得两百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促织罐:一罐拍得两百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玩虫一秋,玩盆一世。投资蟋蟀用具,可以获得惊人的回报:曾在2003年以18万元成交的明代宣德“青花鹰雁纹蟋蟀罐”,在2004年秋拍中窜升至200万元

“促织鸣,懒妇惊”

数百年前小小蟋蟀就因鸣声悦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最先关注它的是田野劳作的农人,《毛诗・国风》有“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北方农村,人们称蟋蟀为“促织”,更有乡俚曰:“促织鸣,懒妇惊。”因为在劳作者的心里,入耳叽叽的蟋蟀声犹如急急的织机声。所谓“促织”即催促懒妇赶紧织布之意。

中外文人骚客借物抒情,写尽了蟋蟀之鸣。《乐府诗》有:“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生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扬。苹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我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全唐诗》有另样味道的“蟋蟀秋风起,蒹葭晚露深”;有杜甫的“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有白居易的“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等等。在国外,有约翰・济慈(1795~1821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名篇《蝈蝈与蛐蛐》,有查理・狄更斯(1870年)的《炉边蟋蟀》等文章。

蟋蟀入宫与全国斗蟋

蟋蟀入诗中外相同,但斗蟋蟀却是中国人的专利。小小蟋蟀本是最微贱不过的凡虫,却也有“一朝选在君王侧”的显赫历史。蟋蟀入宫最早大约在唐代,《开元天宝遗事》说唐宫妃嫔,每到秋天,“竞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于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但此时全国流行斗鸡,尚不斗蟋。南宋是斗蟋蟀最著名的年代,一代权相贾似道(1213―1275年)酷爱斗蟋,竟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蟋蟀专著《促织经》,书中阐述了蟋蟀在斗性上的差异,记述了蟋蟀喂养调理的要点,详细介绍了如何合理运用雌虫来增强雄虫斗性、各种蟋蟀外伤内疾的治疗,以及选盆用器的要领,甚至还记述了体外寄生的螨类对蟋蟀斗性的影响等等。贾似道对昆虫学倒是贡献不小,可是在陆游(1125~1210年)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时代,贾氏却在研究蟋蟀,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当蒙古破樊襄时,贾尚与群妾据地斗蟋蟀,置边递不闻也。”让这样的佞臣执掌朝政,南宋哪有不亡的道理!

俗语道:玩虫一秋,玩盆一世。投资蟋蟀用具,可以获得惊人的回报:曾在2003年以18万元成交的明代宣德“青花鹰雁纹蟋蟀罐”,在2004年秋拍中窜升至200万元,短短一年间升值10余倍。

蟋蟀的用具很多,包括:罐、过笼、水槽、水牌、探筒、饭板、水匙、饭匙、虫罩、毫戥称、绒球、铃房等。其中的特色用具最具有收藏价值。

蟋蟀罐:最显主人身价

说到养斗蟋蟀,自然想到蟋蟀罐。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商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六只子玉蟋蟀罐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别小看这一只只小小的蟋蟀罐,它最能体现蟋蟀主人的身价,自古名家制作的蟋蟀罐都身价不菲。

罐为大件,一般都是陶制的,多用江泥,南北窑场均有烧造。其中赵子玉制作的蟋蟀罐在清末民初时就值百八十现大洋。曾有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商讲:上世纪三十年代“六只子玉(罐)换一对道光窑粉彩龙凤碗”。在蟋蟀罐收藏领域,有这样一个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的蟋蟀罐。因永乐官窑以及赵子玉蟋蟀罐目前市场上很难见到,已成为珍品。目前存世最早的蟋蟀罐,应是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蟋蟀罐。

从目前的拍卖情况看,成交价处于前列的均为明代的蟋蟀罐,如2001年北京中鸿信拍卖行拍卖过一只明宣德蓝釉龙凤纹蟋蟀罐,成交价为60万元;2003年北京华辰拍卖过一只明万历青花龙纹扇形蟋蟀盖罐,成交价为77000元。2004年秋天厦门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只明代宣德时期“青花鹰雁纹蟋蟀罐”(虽有不小的裂痕,但据悉为明宣德皇帝所用,故为市场所重视)以200万元的价格成交。从清朝传下来的不起眼的“老罐”要卖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即使品相差的,也能卖三四百元。除“老罐”外,有图案的蛐蛐罐身价也非同一般。例如有立体花纹的蛐蛐罐都售几百元。表面刻有古代故事图案的,主要看雕刻图案的罐一般几百元,名人雕刻的要卖到几千元。

除了高价成交的蟋蟀罐,在拍卖会上也不乏一些适合普通玩家的拍品,如中国嘉德在今年小拍中,曾经拍卖过一套清代澄红泥的蟋蟀罐,包括两个大罐子、1个过笼以及饭板,成交价为1320元。要知道用澄红泥烧制的老罐,即使品相差的,在市场上也能卖300至400元。

葫芦器:传世精品稀少

在秋天另一种受到人们喜欢的鸣虫是蝈蝈,而饲养蝈蝈的虫具就是葫芦。

据《蝶阶外史》载,咸丰时北京已有专做蝈蝈葫芦的太监。葫芦器,又称“匏器”或“蒲器”。它分两大类:一类是用成熟后的葫芦加工成形态各异的器物;另一类是将模具套在正在生长的嫩葫芦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有人称其为“范制葫芦器”。

在诸多的虫具中,葫芦虫具以其典雅别致最受鸣虫爱好者和收藏者的珍惜。在1998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只清道光匏模蝈蝈葫芦以66000元成交,类似的拍品在1996年的成交价只有30800元,拍卖成交价的快速上升,显示出市场对这类拍品的极大兴趣。

葫芦虫具依其造型可分为鸡心式葫芦、棒子式葫芦、柳叶式葫芦、花瓶式葫芦四种,葫芦虫具除去葫芦本身外,还讲究口和盖,锯掉葫芦的上半部,配上紫檀、红木或象牙的口再配上玳瑁、虬角或象牙的盖(也叫芯子),养蝈蝈的还要在口内装一个用黄铜丝盘成的胆,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葫芦虫具。

葫芦器既有实用价值,也具独特的艺术价值。那些经过玩好者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把玩摩挲而由黄变红、由红变紫的葫芦器无不给人以古朴、凝重的审美感觉,早已成为收藏投资的一个专项。葫芦器制作成功率很低,据专家介绍,每3000个范模只能出一个精品,所以目前民间传世的精品匏器少之又少,只要拍卖公司出现一件精品匏器,买家就会竞相角逐,并以高价成交。如2003年上海信仁曾经推出过一件清代蝈蝈葫芦,通过刀刻了虬松、山庄、丛林山水等,成交价为12100元。

过笼:收藏领域宠儿

或许除了蟀蟋罐和蝈蝈葫芦,人们想不起其他什么值得收藏的虫具。其实,像过笼、水槽、探筒等小杂件,也可以玩出花样。

过笼主要是将蟋蟀过到盆里时用的。以前就有一个罐换两个过笼、一个过笼换两个水槽的说法,在目前的蟋蟀市场上,从清朝传下来的过笼,售价在100元以上。而在拍卖会上,中国嘉德在2003年推出的清代澄泥梅花盖蟋蟀过笼一套,估价为2000至3000元,成交价为9020元。另外一件清代竹刻山水蟋蟀过笼,成交价为1100元。

除了过笼,水槽、探筒等也在拍卖会上经常出现。

探筒:雕工很重要

探筒,也有投资机会。探筒主要是用于放置蟋蟀相互战斗的探草的。象牙、紫檀等材质的探筒,价格尤为昂贵。除了材质之外,雕工也非常重要。2002年,中国嘉德拍卖的一只清代“象牙雕蟋蟀探筒”成交价为3520元。而同年代、同材质、规格大小相仿的一件“象牙刻人物蟋蟀探筒”,因雕工精细,受到追捧,成交价高达77000元。

在小拍中,许多蟋蟀罐都是以无底价起拍的。而玩虫市场上用澄泥烧制的老罐,即使品相差的,也能卖300至400元,存在着捡漏的机会。

由于蟋蟀用具常常被放在杂件专场上拍卖,再加之许多现场买家对其并不精通,存在捡漏机会。如在中国嘉德的一次小拍中,曾有一套清代“澄红泥的蟋蟀罐”(包括两个大罐子、1个过笼以及饭板)以1320元成交,远低于市场交易价格。如果转让给蟋蟀玩家,将或可获得不小的回报。 (摘编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