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7”方案保君平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院举办的关于糖尿病双“7”方案的讲座吸引了许多病员和家属,第一堂课刚一下课,学员们就把主讲人周教授团团围住,大家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问题。
李先生:周教授,你能不能再解释一下什么是双“7”方案?
周教授:双“7”方案也可称为糖尿病逐步达标治疗方案,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它要求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必须控制在7毫摩/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必须控制在7%以内,所以也简称为双“7”方案,是目前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治疗方案。
吴女士:双“7”方案有何新意?对患者有什么好处?
周教授:双“7”方案使患者和医生之间联系更密切,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病情并长期巩固疗效。方案中要求医生对各种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列出详细的进度时间表。打个比方说,以往糖尿病的治疗好像是一趟奔向目的地的慢车,医生不太计较到达目的地时间的早晚;而双“7”方案好像是一趟高速列车,它对糖尿病治疗的时间和效果要求较高,因此,不仅可以较快地让患者达到良好控制病情的目标,而且可减少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机会。国外专家已对数百万糖尿病患者作了长期观察,证实了双“7”方案的优势。可以说,若能长期保持双“7”水准,糖尿病患者将能一生平安。
陈先生:为什么偏偏选择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观察糖尿病病情变化的指标呢?
周教授:选择这两项指标,既可以了解患者过去的血糖水平,又可反映目前体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测定时的血糖水平,但单凭这一指标很难了解患者病情的长期控制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患者抽血前8~12星期的平均血糖水平,两者正好取长补短,是一对最好的搭挡。如果患者血糖水平刚刚小于7毫摩/升时,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值仍然高于7%,可以待8~12星期后再次检查,以判断患者是否真正达到双“7”指标。
大家知道,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体内血糖水平的急剧升高有关,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则与体内血糖水平的持续偏高有关,这两种指标正是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两面镜子。如果发现患者血糖水平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这往往是急性并发症的先兆。如果过去的三个月中,患者血糖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处在上下波动或持续偏高状态时,血中的糖化蛋白值就会升高,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就极大。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都应该根据病情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
吴女士:如何才能达到双“7”方案的要求呢?
周教授:为了实现双“7”目标,医生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科普知识的教育,并采用分阶段方法治疗。同时,患者也需要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方面积极配合,以尽快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轻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迅速达到控制标准,此后患者只需每隔3个月去医院随访一次。如果8~12星期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然大于或等于“7”,则医生就要对患者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进行检查,必要时加强饮食控制和运动量的力度,同时加用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
如果使用一种药物治疗8~12星期后,效果仍不满意,医生往往还会加用第二种口服降血糖药物。如果两种药物联合治疗8~12星期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仍然大于或等于“7”时,医生则要考虑选择以下方案之一:①临睡前加用胰岛素或加用第三种口服降血糖药物。②停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③将患者转到糖尿病专家处作进一步治疗。一般地说,在6个月左右,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会被控制在双“7”范围内。如确诊糖尿病已不属轻型,治疗方案可直接从单一药物或联合治疗开始,但治疗期间要注意降血糖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用药过量而引发低血糖反应。
杨小姐:那么,对1型糖尿病患者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周教授: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是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因此,只能使用胰岛素治疗。其治疗步骤和观察时间相对比较简单。但1型糖尿病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速度要比2型糖尿病快,故更应保持充分的警惕性。关键是患者要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切实掌握好胰岛素的用量,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切不可拖延。医生会根据各人血糖水平的高低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务求将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尽快控制在小于“7”的范围(最好能在3~6个月的时间内)。如果因各种因素导致患者血糖水平波动较大,无法达到这一目标时,可以考虑给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