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没看到科研男的那些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没看到科研男的那些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刚改了半天论文,又做了半天的实验,我脑袋有点儿晕,会不会说得不够好?”采访结束时赵云龙的话逗笑了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里,但这个科研男倒是不像geek,说话有条理,也很健谈。

如果用流行的代言体来说的话,他的“广告词”大概可以是:你只看到我的数篇SCI论文,却没看到我第一次投稿时的受挫;你只看到我拿到“挑战杯”竞赛大奖,却没看到我定闹钟夜间两点起床做实验。你嘲笑我终日泡在实验室,我用行动实现梦想;你嘲笑科研男不解风情,我用事实证明也可以兴趣广泛。

“学霸”照亮前路

赵云龙从中学起就特别喜欢理科,高考时他选了心仪已久的材料学专业。

大一,赵云龙就很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当时新校区有一个比较小的图书馆,他常常利用“碎片时间”去那里。每晚9点下晚自习后,离图书馆闭馆还有半小时,赵云龙就会去图书馆看书。“那个时候看的内容也比较泛,不给自己设限,就20分钟,开阔开阔视野。”就是这样的一小步,他每天都坚持做。

学校材料学专业的一大特色是麦立强教授的课题组。对进实验室这件事,赵云龙早早地就上了心。麦老师的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当时老师还在哈佛大学,赵云龙不打无准备之战,找来了相关的书研读,发现这个领域有前景又有趣。

大一暑假前夕,赵云龙对门寝室的赵石永同学进了麦老师的实验室。赵云龙联系了赵石永,去实验室实地参观。看过之后,赵云龙非常喜欢。“我当时还和其他实验室的师兄交流,从他们那里听说了大家心目中的大牛徐林师兄。”比赵云龙高四届的徐林当时是研一的学生,早早就进到了实验室,做出了很多成绩、发表了不少论文,后来作为武汉理工大学的博士生赴哈佛大学进修。如今,赵云龙也即将去哈佛大学交流,“这就是梦想照进现实,有时想想还有不可思议的感觉。”赵云龙说。

大一暑假,信心满满的赵云龙进入了麦立强老师的实验室。刚进实验室,他做的是打下手的活儿,刷洗烧杯、配置溶剂、电池磨样……实验室带他的师姐,乐观风趣,让赵云龙颇为受益。赵云龙最难忘师姐说的一句话:“做实验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你不觉得快乐,那你就不应该做!”虽然大部分人对理工科人的刻板印象是苦苦泡在实验室,赵云龙还是强调:“我们是真心喜欢做实验!”实验室新人赵云龙快乐地做着重复性强的基础工作,还养成了做好实验记录、节约实验材料、整理实验器具的好习惯。赵云龙认为能否做好实验,关键就是你对实验的态度。

实验室的动手实践给赵云龙带来很多乐趣。“实验室是和课堂完全不同的一种氛围,在这里不仅需要自己去获取知识,还需要思考并亲身实践。”一开始赵云龙只是跟着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学习和进行一些基础的合成、制备工艺,慢慢地他主动去查阅书籍、论文,拓宽眼界。也正是在实验中,他深切地感受到,纳米材料在合成方面将日趋成熟,并且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验室里的春秋

在大学这几年,赵云龙的寒暑假几乎都在学校度过。2010年的寒假,他订了腊月二十八那一天的回程票。在家待了10天,他又回到实验室里。

大二、大三专业课程密集,无论课程再多、压力再大,赵云龙坚持每天课后扑进实验室,一直到夜里11点钟才回宿舍。周末、节假日,他的大部分时间也都给了实验室。武汉的夏天又闷又热、冬天潮湿寒冷,却从来影响不到埋头在实验室里的赵云龙。最疯狂的一次,是有一篇论文投稿后被审稿人要求补实验,由于时间紧张,赵云龙和师弟们连续几天呆在实验室,吃、睡都在那里。通宵做实验,或者把闹钟定在凌晨两三点做测试。那段时间,赵云龙在做一个电容器的实验,需要不断做实验测试性能,结果不理想就修改实验方案,继续做实验……过程就是不断地尝试,失败,再尝试。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心理压力很大。这个实验,前后用了我差不多一年,可以说这是自己第一个完整的实验,很希望能获得理想的材料,所以就相当于我的宝贝。”不仅要做实验,赵云龙还要阅读相关的其他材料、撰写论文、补录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合成核壳结构纳米线的时候,他得到了一种电化学性能很不错的三维分级异质结构纳米线。“这个物质的结构和我设想还不太一样,当初希望设计表面长有异质颗粒的分级纳米线,没想到在主干纳米线的表面也长出了许多分布均匀的纳米线,这比预想得更好了。”这个重复了差不多一年、已经记不清失败过多少次的实验,终于给赵云龙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对于赵云龙来说,除了做实验,阅读文献也是一个“大头”,英文文献更是道坎。初次接触,大量生僻的专业词汇让他望而却步,但是要想看明白前沿研究,就必须要坚持。起初,赵云龙读一篇英文文献要花很长时间,标注了密密麻麻的中文解释,但他一直鼓励自己不能放弃。“看文献可以把握做科研的方向。”他说。就这样,从一开始对文献中的各种测试图一知半解,到独立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性能分析,再到后来的独立撰写论文,曾经密密麻麻夹满中文注释的英文文献里终于有了赵云龙的署名作品。

义务讲解员

2011年4月,在麦立强老师的指导下,赵云龙把第一次自己实验的论文向《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杂志的子刊)投稿。虽然是第一次,他也充分做好了被“喷”的心理预期,但是审稿人的要求之高,还是让他受挫不已。

《自然通讯》的副主编Richard White给赵云龙回信,附上了两个独立审稿人的意见,其中一人对论文中的电容器性能提出毫不留情的批判。“老实说,当时是有点受打击的。”赵云龙花费了一年时间的实验,就这样被冰冷、直接地拒绝了,他觉得有点儿难过。导师麦立强鼓励赵云龙,另一个审稿人的意见是很不错,而且完全可以通过重新分析、补充实验,弥补原实验的不足之处。赵云龙马上行动起来,修改后再次投稿,获得肯定了的回复,最后他的论文顺利发表了。

“科学要花很多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选择了科研就可能会舍弃一些其他东西。”这是赵云龙的真心话,事实上全身心投入科研,他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科研之外,他是个兴趣爱好很广的人。

赵云龙特别喜欢听刘宝瑞的相声,在新生艺术节上,他和搭档合说了一段对口相声《大话三国》。回想起来,赵云龙笑着说:“应该还蛮好笑的吧。”

所以,赵云龙可不是讷于言语的科研男,学校组织参观实验室的活儿,他长期客串。个子挺拔,侃侃而谈,同学们打趣地说,拉出赵云龙这样的科研男,可以大大提高同学、尤其是学妹对科研的好感。“我在实验室工作,相对比较了解情况,义务讲解员这样的事儿我爱干。”赵云龙说。学校在材料领域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他非常愿意向学弟学妹展现实验室的美,心底里是希望有更多人在真正接触到实验室之后,能爱上这里的氛围,参与进来。

实验室对赵云龙来说,不仅仅是做实验,更塑造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要以完成一个老师的任务为目的或者是毕业为目的去做实验,要以从科学上解决这个科学问题为动力,注重思考。”从羡慕学霸到自己成长为学霸,赵云龙的一步一步,就是这样走得特别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