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HIE早期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临床HIE的患儿CT表现及合并颅内出血的类型和程度。结果 轻度9例,中度13例,重度19例,合并出血19例。CT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轻度HIE患者CT常累及1~2个脑叶,首先累及白质区;而中、重度者灰白质均受累且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内出血等。结论 CT检查为HIE患儿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及分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脑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yalogpathy,HlE)主要是围产期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足月儿多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现对本院46例HIE患儿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组病例均在本院行CT检查的HIE患儿46例。检查时间为初生后30 min~48 h,男31例,女15例。均有围生期窒息史或羊水混浊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生后不哭或哭声低、拒乳、嗜睡甚至昏睡、易激惹、惊厥、四肢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有中枢呼吸衰竭等。头颅CT扫描均有异常改变。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 hispeed DX/I 螺旋CT机扫描,以OM线为基线,平扫至颅顶,层厚及层距均为5~7 mm。

1.3 结果 CT检查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出现不同范围密度减低区,病灶CT值≤ 18 Hu。HIE在CT上分3度[2],本组轻度9例,表现为脑白质内密度减低灶,分布于2个脑叶内;中度13例,表现为脑白质内密度减低灶分布于2个以上脑叶,灰白质分界不清,但病灶以局灶性分布;重度24例,表现为脑实质呈弥散性密度减低,灰白质界限消失。合并症并脑出血31例,其中轻度HIE 4例,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度HIE 8例,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硬膜下出血;重度HIE 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室内出血4例,脑实质出血7例,混合性出血3例。

2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而又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存活者常遗留脑功能障碍。其病因主要与早产、难产及产伤等因素引起的围产期窒息有关,而产后肺部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呼吸暂停及循环衰竭亦可造成HIE[3]。目前认为是由于宫内或出生时窒息、缺氧引起的代谢障碍,细胞损伤以及血管调节机制障碍,脑血流量减少等因素引起的。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脑水肿、软化、坏死及颅内出血[4]。病变易发生在大脑前、中动脉末梢交界及脑室周围的白质区,缺血严重的部位还可发生脑梗死、局部脑软化、囊性变。另外小血管上皮细胞的缺氧缺血损害可引起渗透性出血,多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多见。CT表现病理基础是脑水肿及脑梗死,主要CT表现为脑室周围和(或)脑实质内弥漫性对称或不对称的低密度灶,CT值≤18 Hu,表现为枫叶状、杆状、花瓣状、蘑菇状,较重者可见灰白质分界模糊,甚至出现脑白质高于灰质密度的“灰一白质密度反转”现象[5],侧脑室受压,纵裂池狭窄,脑沟及相应部位蛛网膜下腔消失,以侧脑室受压为多见,部分患儿合并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见。依据患儿病情不同,根据有关文献将HIE的CT分布范围及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分轻、中、重度[2]。轻度:散在性局灶性白质低密度影,分布2个脑叶,灰白质分界清楚;中度:脑白质低密度超过2个脑叶,灰白质对比模糊;重度:弥漫性白质低密度影,灰白质分界消失,但基底节、小脑尚有正常密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重度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CT表现的范围及程度与窒息程度有关,多数患儿窒息越严重,临床症状越明显,脑损伤越广泛,CT表现就越严重。据报道,HIE临床分度与生后早期CT分度一致,亦有报道临床诊断轻度和中度HIE与CT分度结果不完全平行[6]。本文资料显示轻度和中度HIE的CT分度与临床分度有一定差距,重度HIE患儿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新生儿脑组织水分较多,髓鞘形成不良,正常脑实质密度较低,且正常新生儿在生理性低密度区,此外有学者认为脑水肿是HIE的早期表现。笔者认为临床分度是依据临床表现来判定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CT分度是根据脑损伤的分布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灰白质界限与侧脑室受压情况来决定的。本组病例中有2例CT表现为轻度,而临床症状非常明显;有5例病例CT表现为中、重度,临床症状却不明显。因此在评价HIE病情轻重及分度时应根据临床症状与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指导临床的治疗。

鉴别诊断HIE诊断结合临床病史及CT表现,一般可以明确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正常脑实质低密度影,在早产儿脑室周围额枕区和足月儿的额区所呈现的低密度影,是新生儿发育过程正常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可区别;②HIE 时侧脑室周围脑实质低密度影与脑积水时脑脊液外渗所致前角周围低密度灶相鉴别;后者脑室扩大,前者脑室不扩大或缩小,脑室改变是其鉴别的要点;③新生儿脑炎,CT表现可相同,鉴别较难,应结合临床,HIE患儿多有明显缺氧窒息史,后者多有母体感染史;④HIE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与正常大脑纵裂及大脑镰相鉴别。纵裂池出血表现为:纵裂池影增宽、密度增高、边缘模糊,纵裂池内高密度“之”字征,天幕切迹增宽,“y”字征边缘模糊。而正常纵裂密度较高,边界清楚,无增宽征象;⑤HIE伴脑实质出血时,应与维生素K缺乏所致脑出血相别,前者片状低密度影内多发散稍高密度影,局部脑实质出血较弥散,而后者以高密度血肿表现为主,血肿范围大,其周围环状低密度影。

综上所述CT是诊断HIE最合适、简单的首选方法,而且平扫就获得明确诊断,对HIE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优势在于能确定病变大小、位置、范围;了解脑损伤的程度;提示病变分型,指导临床治疗,判断治疗效果,估计预后情况,有着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CT检查本身对人体一定的辐射,不利于短时间内行多次检查,不能进行动态观察。所以,对新生儿的CT检查,应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临床指征,需进行鉴别诊断的患儿,做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

[2] 刘平.小儿临床CT诊断图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42.

[3] 胡海平,李新春,史浩.围产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评价.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2(3):223-224.

[4] 徐文彪,刘立炜,周少毅,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及随访观察.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3):321-323.

[5] 方红.CT “反转征”-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的结果.国外医学一临床放射学分册,1990,13(6):349.

[6] Faerber EN.Cranial CT in infants and children.SIMedical Publicalion,1986,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