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了199个孤残儿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了199个孤残儿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勤恳劳作的农民,历尽生活的艰辛,经过苦学木工技艺不断接活挣钱,最后开办了一家家具厂,几年间,靠技术、信誉加苦干,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农民富翁收养了一个孤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竟在10年间收养了199个孤残儿女,他也由一名家财万贯的富翁变成为一个负债累累的负翁。

他就是安徽农民王家玉,走过了由富翁变成负翁的心路历程,他收获的是这199个孩子深深的感恩和爱戴,他无怨无悔。那么,王家玉是怎样由一个农民打拼成百万富翁?他又是如何收养这199个孩子?最后又成了负翁的呢?2004年2月底,笔者采访了王家玉,被他富有传奇性的人生经历所打动。

大器晚成:落魂农民打拼成富翁

1940年,王家玉出生在安徽颍上县三十铺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少的王家玉非常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家庭的贫困最终让他没读完小学就辍学务农了。

王家玉的人生充满了不幸,在他20岁那年,正值壮年的父亲却一病不起,不久丢下他和母亲撒手人寰。因为家里穷,王家玉直到30岁,才和邻村一个姑娘结了婚。他以为幸福的日子终于来了,谁知更多的不幸在等着他。

王家玉没有想到的是,妻子在第一次怀孕时,患上了癫痫病,生下一个痴呆女儿。那以后,妻子的癫痫病在妊娠期间时常发作,并为他再生下四个身体状况都不太好的女儿。看着一群或病或傻的女儿,王家玉欲哭无泪。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1980年,灾难再次降临到这个已然不幸的家庭。为了让全家人吃饱穿暖,王家玉只身来到江西一家工厂做工,而在一次扛木料时,40岁的他因力不从心而不慎跌倒,腰骨当场被摔断,最后落下了下肢不便的后遗症。

致残后的王家玉没有就此趴下,而是以惊人的毅力,挺直腰杆应对生活的苦难,因为他五个病残女儿还需要他养育。为了求生,王家玉苦学木工技艺。虽然王家玉年龄偏大,但他虚心好学,不久就掌握了一套过硬的木工技术。

有了木工技艺,王家玉的收入也增加了,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有了起色。1988年的春天,王家玉看到市场上的竹木家具非常走俏。于是,王家玉自己买来原材料,让自己的家人帮忙,马不停蹄地加工生产了50多件竹木家具。

然后,王家玉再把自己生产的家具拿到市场上卖。由于王家玉的家具做工精细,很受人们的欢迎,50多件竹木家具一销而空。那些家具卖完后,他和妻子清点赚了多少钱时,一共赚了2000多元,他们一家子开心得像过年一样。

1989年后,王家玉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他生产加工的竹木家具年年赢利,节节攀升,到了1993年,他已经有了2万多元的存款,并一举从特困户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苦难日子似乎走到了尽头。

这时,一些生意上的朋友劝王家玉,把钱拿出来投资,让钱“生”钱。王家玉听取了朋友们的意见,并于1993年投资兴建了自己的家具厂,自任厂长。有了自己的企业,王家玉更忙了,每天都泡在厂子里琢磨家具的样式、质地,一心要把企业做强,做大。

王家玉家里有病残儿女,对病残人的艰难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在他开的家具厂里,他请的工人都是清一色的残疾人。虽然他们身体有残疾,但是工作起来和正常人一样卖力。

王家玉的家具厂生产出来的家具样式新颖,受到远近乡邻的欢迎。在经营状况良好时,他的厂子里有30余名工人,每年利润近10万元。到了1996年,王家玉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20多万元。

随着我国广大农村殡葬改革的推进,骨灰盒市场前景看好。王家玉敏锐地捕捉到这是一个绝好的商机,他决定投资生产骨灰盒,以填补这个市场空白。多年的打磨,已经把王家玉磨炼成了一个嗅觉敏锐的商人。

1997年初,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王家玉在原家具厂基础上成立了一家工艺品厂,专门生产骨灰盒。仅1997年和1998年两年,工艺品厂的总产值就高达近200万元,纯利润约60万元。

富裕后的王家玉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五个女儿,由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生意上,没能照顾好女儿,这让他心里非常内疚。每次遇到那些和女儿同样孤残的儿童,他心里总是酸酸的,很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父爱如山:给199个孤儿做父亲

1994年初春的一天,春寒料峭,王家玉到颍上县城办事。在街头,王家玉看到一个约五六岁大的瘦弱男孩,男孩子上身仅裹了一件衬衣,头发满是泥土乱草,正拿着豁边的碗沿街乞食,王家玉善良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这么小的孩子,正是父母倍加疼爱的年龄,咋流落街头呢?

王家玉走上前去问道:“家里有没有人?有没有饭吃?”小男孩明显是饿极了,一把抓过烧饼就往嘴里塞,好半天才从牙缝里吐出两个字:“没有。”“那你跟我回家吧,我会让你有饭吃。”

王家玉把孩子带回家,给孩子洗了澡,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这时,他才从孩子口中得知,小孩叫潘典龙,颍上县颍河乡潘营子村人,当时才6岁,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流落街头已经半年多了。

王家玉告诉小孩子说,以后这个家就是你的家,小孩抱着王家玉就哭了,让他心里酸酸的,也忍不住流泪。孩子其实非常聪明可爱,在王家玉累了的时候,会给他捶背,为他减轻疲劳。这些让王家玉心里非常宽慰。这是王家玉第一次收养孤儿。

后来,王家玉又从街上领回来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孩。王家玉回家对妻子说,看着小孩实在可怜,不忍心让孩子再重回街头。妻子默默地答应了,并尽力支持丈夫的“善良”。

王家玉认为,收养一个孤儿也是收养,收养几个孤儿同样是收养,而他自己又有能力让他们过上温饱的日子。正是这个简单的动机,让王家玉在收养孤残儿童的爱心路上一发而不可收。到了1998年底,王家玉已经从街头领回了39名孤残儿童。

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王家玉已经无力依靠个人力量来照顾他们。1998年,王家玉决定创办一个孤残儿童收养院,即“儿童村”的念头,聘请专职的“保姆”来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

说干就干,王家玉改造了家具厂的部分闲置房屋,又设法征用了7亩土地,新盖了10余间砖瓦房,“儿童村”初具雏形了。这样,孩子们有了一个稳定的家。看到孩子们有一个固定的生活环境,王家玉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这时,不少好心人主动把流落街头的残疾、智障儿童送到了“儿童村”。到了2000年,“儿童村”已经收养了63名孤残儿。同时,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了王家玉面前,早年收养的一些孩子也长到了上学年龄,而拥有150多万人口的颍上县,却没有一所专门接收盲、聋哑、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他收养的孩子怎么上学?

“这些孩子已经够可怜的,别人的孩子都能上学,我收养的孩子不能没有学上。”王家玉急了。无奈之下,王家玉决定自己办一所学校,让这些孩子读书。

于是,王家玉四处聘请教师,三十铺中学的退休老校长孙学顺首先被王家玉的爱心深深打动。老校长放弃私立学校优厚的聘请待遇,主动来到“儿童村”,全力帮助王家玉开办学校。随后,他们以300元的月薪聘请到了几名退休教师,在收养院几间房子里用砖块、木板搭了低矮的课桌椅。从此,“儿童村”里一个没有名字的特殊学校诞生了。

老师们来了,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开班了。当那些孩子们拿到崭新的课本和笔后,都激动得哭了。王家玉先后聘请了9名教师,并模拟正规小学相继开设了四个年级的课……

每天晚上11点,当孩子们熟睡后,王家玉还要到寝室去巡视一遍,像慈父一样为他们掖好被子,摆正枕头。“一天见不到孩子们,心里就发慌,就忐忑不安。”王家玉说,他和孩子们,在彼此的生命里已是不可或缺。

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学习,王家玉还经常把他们的残疾父母接来同住。家住颍河乡的马绍龙现年15岁,母亲早逝,父亲全身瘫痪且不能说话。进入“儿童村”后,他因牵挂着父亲而时常闷闷不乐。王家玉了解情况后,立即就把瘫痪在床的马父接到了“儿童村”居住。

为了给“儿童村”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王家玉都尽可能地解除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同时,王家玉鼓励孩子们成长,他告诉孩子们,也许他们的学习条件确实很差,甚至教室是危房,没有窗户玻璃,甚至连桌椅都没有,但是陋室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为了给孩子们办户口、办学籍、采办学习用品,王家玉常常拖着不便的双腿徒步进镇上县。他丢下了自家的一切,甚至连身患重病的妻子也常常难以顾及。自己的5个女儿陆续长大成人,唯一未嫁的小女儿也有20多岁,王家玉让她们在“儿童村”里帮忙,和他聘请的其他9名杂工一起,为孩子们洗衣、做饭、洗澡、护理。

王家玉为孤残儿童创办学校的消息不胫而走,从2000年开始,一些困难家庭甚至一些狠心的父母便偷偷把残疾、智障儿童送到“儿童村”来。最近3年是“儿童村”人数增长最快的三年,2001年,“儿童村”人数达到100人,2002年则增至154人,目前则高达199人。

无怨无悔:家长难当富翁成负翁

王家玉这个“家长”太难当了。他一边要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同时还得经营他的家具厂。有时,时间上有冲突,他会把孩子们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他的生意也被耽搁了。

为了聘教师、办学校,王家玉四处奔波、到处求找。因为开出的工资低,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到学校任教,王家玉只得用真诚去打动。因而,他连自己的厂子都无暇过问,曾红火一时的工艺品厂,形势越来越严峻,产品出现滞销和积压。

“是我耽误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但为了让孩子们有学上,厂子垮了,个人的财路也断了,我不遗憾。”王家玉对此很平和,“每一位孤残儿都是一个小生命,当年既然收养了他们,就有责任还他们一个尽可能健全的人生,包括学龄儿童的上学。”

199个孤残儿童,每月至少需要2吨面粉、1吨大米,为了照顾孩子们学习、生活,王家玉共聘请了18位教师和护理工,再加之孩子们最基本的生活、学习用品,王家玉平均每月至少要拿出1万元,一年就是12万元。事实上,王家玉每年为孤残儿童的支出远不止这些,因为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何况他收养的这些年幼的残疾体弱的孩子?

由于近年来一心扑在抚育孤残儿童身上,没有时间搞经营、管理,王家玉的工艺品厂目前已濒临绝境。早在去年,王家玉就为100多个孤残儿童花光了自家的所有积蓄。而为了孩子们能吃饱穿暖,从2003年7月过后,王家玉就不得不通过借高利贷来维持孩子们的基本生活。

2003年9月,一场洪灾,把“儿童村”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品都洗去,整个“儿童村”笼罩在一片阴影中。王家玉站在暴雨倾盆的“儿童村”里欲哭无泪。洪水后,孩子们更加无助,王家玉拿不出钱来修缮学校,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实在无奈之下,“儿童村”以199名孤残儿童的名义,给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李宏塔写了一封求助信:

“我们是失去父母和被家庭抛弃(的)无依无靠的孤残儿童,就在幼小的生命行将结束之际,王家玉爷爷伸出了援助之手,义无反顾地收养了我们。(他)仅靠销售一点工艺品(骨灰盒)的收入,来养活我们199位小兄弟、小姐妹……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他)又创办了孤弱聋盲学校,使我们有了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可是,由于(儿童村)孤残儿童逐渐增加,给(王家玉)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加之我县(2003年下半年)连降大暴雨……我们的宿舍、生活用具、学习用品全部付之东流……”

李宏塔接到求助信后,立即指示颍上县民政局尽快拿出救助方案。但受全县洪涝灾害的影响,民政、生救部门财力紧张,“儿童村”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支持和帮助。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尤其是县民政局知道王家玉收养孤残儿童的事情后,已经给了他很大的关心和帮助,也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这让王家玉感到欣慰,然而“儿童村”现在面临的困境,却一直困扰着他。

无路可走的王家玉,只好想办法借高利贷来支撑孩子们的生活,至今已经借了17.8万元,加上利息已经超过22万元了。虽然王家玉由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变成了身负22万元巨额债务的“落魄农民”,但他并没有停止帮助这些孤残儿童的脚步。

然而,王家玉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聘请的18位教师和护理工,已经半年没领到一分钱工资了,如果他再不发工资,教师和护理工不干了,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孤儿谁来照料?如果债主们王家玉,法院封存了“儿童村”房产,孩子们何以息栖?如果王家玉再没有新的收入来源,他奉献爱心就成了一种职业,这种爱心还能支撑多久?这不得不让人担忧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