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保消费不完美行动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保消费不完美行动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保低碳从口号落到实处,和货币发生对接,环保产品的消费市场兴衰就直接关系到低碳社会是否会早日到来。

环保消费,其实会令很多人感到矛盾,深知我们的地球和生存环境都需要环保行动的维护和关爱,想贡献一份力量,但又难以割舍现代文明生活带来的种种享受,放弃这一切不太可能,而为之改变,行动上又难免存在力不从心的不完美表现。

我愿意我不愿意

在北京,车辆尾号限行的交通措施力在倡导“少开一天车”的低碳生活,却成为许多人抓紧购置第二辆车的理由,尾气排放、燃油费用、交通拥堵等高碳因素最终让位于个人的“出行不便”:而节能环保的混合动力汽车虽然运行成本只有传统汽车的1/5,但比传统汽车高出近十万元的价格不是谁都能轻易接受的:一位女士更是毫无迟疑给一道环保题否定的答案――“是否会为环保低碳减少每周淋浴的次数”,她说这个可不太好办,尽管要做到很简单但是出门不洗澡怎么行;那么少买些衣服吧,无奈购物的冲动总会压倒理智的决定,衣橱里那些仍挂着标签的新衣服总在不断增加:要不买件低碳服装吧,对不起,哪里有卖?

人类的欲望对地球的伤害不言而喻,欲望也在拖着环保行动的后腿,低碳生活需要我们降低对物质的欲望和对能源的损耗。对生活资料占有的越多、浪费的越多就越背离了低碳生活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需要我们进入一个节约、节能的社会。无所不拿来戏说的网友也没有放过低碳,没房没车没女朋友的三无宅男自嘲为“低碳男”,这种即形象又心酸的结合也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但环保低碳终将会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当然并非物资的匮乏而是资源更为有效的分配和利用。

消费者对环保态度和产品的关注度是不断提高的,随手关灯,关水,将垃圾分类、统一丢弃废旧电池、双面使用纸张是基本可以做到的:现在,人们会为环保低碳的消费市场做出哪些行动呢?购买有机蔬菜、绿色食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购买节能电器、节能灯泡:选择安全环保的家装材料,如墙布、木地板、油漆等等,并愿意为其较高的价格买单。一位刚刚购置了新房的朋友,在装修过程中,尽量采用环保产品,预算也从8万元一直飙升至15万元,原因就是为了准备在新房中要一个宝宝,而希望自己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孕育宝宝,让孩子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由此看出,消费者对于那些生活必需品中与健康紧密结合对自身和家庭的安全有利、能够节省开支的环保产品比较感兴趣。

在近乎30多年的环保教育和大力宣传下,环保意识在大众心中的萌发和政府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上都已取得一定实效,作为社会人,对环保意义和重要性是普遍认可的,但当人们转换成消费者的角色时,环保行动的力量就变弱了,实际上中国消费者目前所关注的环保和环保行动更确切的说是受一种对“个人安全和健康”关注的驱使,和对家庭“节省开支”的“节能”相关联的。举手之劳的环保人们是愿意做的:强制性的政策也是可以服从的,比如禁塑令;但说到主动寻找和消费环保物品,并为之付出更多额外的开支,大多数人就很难做到了,比如服装。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上仍有一定差距,而经济实力的限制恰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油电混合的环保汽车Prius价格高出普通轿车十万元;而天丝、竹纤维、莫代尔等天然粘胶纤维的服装售价比普通服装高出不止7%的价格。在环保服装的消费上,人们的行动似乎就慢下来了。纺织品服装还没有统一的环保标准,市场较为纷杂,既有率先在行业中推行“衣年轮”(标有碳排放量标签的)的品牌,也有企业重新将竹纤维、牛奶纤维、大豆纤维等服装包装咸低碳服装,还有在环保趋势下,看到棉、麻、丝绸等天然纤维的绿色延展而大力推广,但对于服装、服饰等生活非必需品,它们的绿色环保还未成为消费者购买时所必须的考量,通常人们节省开支也主要是缩减这部分商品的消费,因为为之付出更高价格购买环保服饰的兴趣点仍然较低。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转变,环保产品的地位可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保产品的消费是需要产业和市场的环保成熟度来带动,消费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被推着走。

消费谁更“绿”

在国内禁塑令实施一年时,有关环保组织《限塑令实施一周年执行情况调查报告》的报告中显示:57.46%的消费者因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减少使用塑料袋,但仍有42.28%的消费者在知道的情况下仍选择接受免费塑料袋。在由国家禁塑令的这一强制性环保措施中,消费者的行为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报告分析,这说明一部分消费者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有差距,尽管知道塑料袋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也觉得自己应该为了保护环境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但为了方便,仍很难改变大量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美国的消费者也是逐步在环保行动上发生转变。美国棉花公司的零售调查中提到,2010年有两个具体环保事例说明了消费者发生的明显转变,说明人们不再出于经济方面考虑保护环境,一个是美国不使用塑料袋的消费者比例从39%上升到45%。另一个是查看公司环保政策的消费者比例从23%增加到28%。但主动寻找环保服饰的行为依然局限在部分零售市场和消费者群。在过去两年中,仅有0.6%的服饰产品宣称和环保相关,而这些产品的平均价格,比没有以环保作为卖点的产品价格要高出7%。略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称他们愿意为具有环保标签的服饰或家居用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由L.E.K(艾意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贝明宇(Michel Brekelmans)和其经理徐庆完成的一份针对中国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大部分消费者愿意支付不超过10%的溢价,这看似比美国消费者愿意支付的7%的数字要高,且比例要高于国际水平。当然意愿和实际行动之间总是有着距离的。

“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是主要障碍,绝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天然纤维对环境有益。可是作为国内服装目前最具生态纺织性质的丝绸和麻类服装,在终端的消费情况并不是令人满意的,高出其他棉质、化纤服装的价格被解释成难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原因之一。环保因素不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服饰的决定因素。价格、款式、面料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消费者日益关注环保服装,但对此重视并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仍局限在一小部分环保态度坚决的消费者中,这部分消费者在美棉的零售调查中被形象的称为“深绿”人群。那么怀有环保态度的消费者究竟有多“绿”。

尽管关注环境并未促使绝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服饰,但美棉公司零售调查中显示,消费者对服装行业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这些态度如何影响服饰消费行为,反应程度各有不同。对于想打环保牌的零售商和品牌商来说,认识到消费者“绿色”态度的深浅不同是有用的。即使在环保意识更加完善的美国,“深绿”消费者所占的比例也仅为7%,而在美国社会这一由浅及深的绿色消

费者特性也是随着年收入、年龄和学历的增加而逐步由浅变深。调查表明,和其它消费群相比,“深绿”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最高,家庭收入也最多,本科以上,年龄在35~55岁,年收入在7万美元以上,家庭有孩子的更有可能成为深绿一族。这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自由和更大程度上表现对环保关注度。

责任谁来负

但是企业自身对于环保的态度决定了一切。尽管消费者们的环保行动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在美棉公司零售调查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当消费者被问及,发现自己所购买的服装产品是以非环保方式生产,他们认为谁应该为此负责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认为是生产商,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品牌商也应承担责任。消费者对他们购买的产品有很高期望值。他们希望生产商和品牌商以有益于环境方式生产和销售。42%的消费者认为是生产商。然而,认为品牌也应承担责任的比例自2009年的6%上升到11%。越是“绿”的消费者,认为品牌应承担责任的比例更高。随着品牌商表明其环保态度,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不利因素,消费者将逐渐增加对他们的信任。因此要获得目标消费群体的信任,企业是否实现真正的环保至关重要。

在L.E.K.的调查报告中提到在西方国家,这种由非政府组织倡导,进而推动政府主导的阶段只是“绿色革命”的第一阶段,这些措施为提供符合政府目标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创造了巨大的商机。由第一阶段产生的商机将“绿色革命”带入了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企业对企业”机遇,例如风电场的发展带动了对零部件(逆变器、变压器、齿轮等)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产品和安装服务需求的增加。与其他国家曾经历过的过程一样,当前中国政府在通过政策法规推动第一波的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中心作用。如拥有国家补贴的节能冰箱、电视等产品的推出。而只有在绿色革命的第三阶段,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长进入突破期,随之会产生“企业与消费者”机遇,在这个阶段中,消费者更加关注环境保护,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会改变消费行为,去购买有益于环境的绿色产品,即使价格更高。

很明显,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他们所说的这个绿色革命的第三阶段。他们也承认当前的问题是,中国愿意改变消费行为的消费者群体是否达到足够大的规模,能否催生切切实实的商机。西方国家是从2006年中期开始,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长进入了突破期。这趋势“将促使企业主动调整商业战略、产品组合和营销方式,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兴的商业机遇。”

我们不排除有些企业正在将环保低碳作为一个炒作的卖点,没有真正理解低碳的意义和没有真正的低碳服装。一位普通网友hadezjoy在看了L.E.K.的调查报告后留言:“我不认为现在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买单,这些溢价往往被贴上环保的标签从而收取更多的费用……其实质是否环保又有多少人知道……更或者是为了到达产品的环保而污染了更多的中间环节,这种环保需要人们好好思量……”

L.E.K.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整体上中国企业的环保意识仍非常有限,以碳排放为例,有80%的跨国企业表示在以“积极主动的方式”来管理碳排放。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超过80%的本土企业在该领域没有或仅仅采取了极为有限的措施。75%的本地企业没有或仅具备有限的认识。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服装业“碳减排标准”,而缺乏统一的低碳标准和终端产品上的明确标识,将很难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国际上,碳足迹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完整过程意义上控制产品是否环保的科学标签,在服装行业,将从选料、生产、运输、销售、回收等全过程的碳排放作为考量一个企业是否低碳的标准将是不可避免的,何况未来服装行业也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对出口产品征收的“碳税”。纺织企业要做的已经不仅仅是节能减排了,要有长远眼光,未来碳税等政策将成为出口产品的标准之一,碳排放也将成为新的贸易战中的重量级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