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阴摄血法对阴虚漏证止血疗效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2-02
【关键词】 养阴摄血法 阴虚漏证
本课题根据《内经》提出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融“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于其中,对于崩漏的治疗,以止血、澄源为要。 傅青主指出:“世人一见血崩,往往用止涩之品,虽亦能取效于一时,而虚火不用补阴之药,则易于冲出,恐随止而随发,以致终年累月不能痊愈者有之,是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而行其止崩之法。”此法乃滋阴以抑阳,阴盛则火降,而血海宁,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使妄行之血归于脉中,气血和调等理论,提出“养阴摄血法”为阴虚漏证的一个重要治法。
本研究通过观察育阴安血汤治疗阴虚漏证前后症候疗效及症状积分,进一步探索养阴摄血法对阴虚漏证止血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人来源
研究对象来源于安徽省太和中医院,所有受试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选择60例患者。
1.1.2 诊断标准
1.1.2.1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及《妇产科学》(第七版)[2]的有关标准,拟诊断标准为:
(1)临床表现:子宫不规则出血,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或多或少,甚至大量出血。
(2)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增厚。
(3)BBT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4)内分泌测定血清FSH、LH、确定为无排卵。
1.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诊断标准及“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3]:
主要症状:阴道突然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鲜红,质稍稠。
伴随症状:1)腰膝酸软
2)五心烦热
3)失眠盗汗
4)耳鸣心悸
5)舌质红,或偏红,苔薄,
6)脉细数.
其中主要症状必备,伴随症状具备2项.
1.1.3 纳入病例标准:
(1)年龄15-55岁之间[1];
(2)符合上述西医病名诊断和中医诊断标准者;
1.1.4 排除病例标准:
(1)虽符合纳入标准但急性大出血者;
(2) 萎缩型子宫内膜者;
(3)经检查证实由异位妊娠或妊娠并发症、宫内节育器(IUD)、外伤、生殖道感染、肿瘤或全身性疾病等引起者;
(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5)观察前3个月使用过女性激素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治疗者;
(6) 哺乳期妇女、对药物过敏者。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选择合格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分布、病程比较、就诊时阴道流血天数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出血期间取育阴安血汤(人参20g、麦冬15g、五味子20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益母草30g、茜草10g等),水煎内服150ml/次,3次/日,7天为一个疗程。若一个疗程后仍未止血,继续服用一个疗程。
2.2.2 对照组:在出血期间服用宫血宁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7日为一个疗程,若一个疗程后仍未止血,继续服用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于服药后7天后复诊)。
3.观测指标:
观察患者服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4.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症状:突然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鲜红,质稍稠。伴随症状: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耳鸣心悸、舌质红,或偏红,苔薄,脉细数。采用半定量积分法,主症:无为0分,为有1分、轻2分、中4分、重6分;次症:无为0分,有为1分,轻1分、中2分、重3分。16分以上为重度,11―15分为中度,6―10分轻度。(见表4)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疗前积分 100%
①痊愈:n≥90%
②显效:66.7%≤n
③有效: 33.3%≤n
④无效:n
5.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6.研究结果
6.1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见表1
6.2 育阴安血汤改善症候疗效评价
通过临床研究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对患者症状具有改善作用且优于对照组。从单项症状改善情况来看,对淋漓不尽、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面色淡白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明该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1~243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0~331
[3] 张玉真主编.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第一版:106―107
[4] 孙立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情报资料,199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