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重庆的文艺范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重庆的文艺范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文艺就已经成为了重庆人的一种生活

一张光彩夺目的文艺地图

重庆的文艺地图应该有两个版本,一张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一张是如今。这座城市最辉煌的文艺时代,则定格在那张年老的文艺地图上。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重庆迎来了文艺生活最鼎盛的时期,遍布全城的各种剧场,是全国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资格最老的是新华路上的人民剧场。它最初创建于1915年的华章大舞台,1925年改为乾坤大舞台,演京剧,后毁于火灾。1929年,范绍曾买下“乾坤”的旧地址,改建为一园大戏院。1950年由西南文教部接管,第二年更名为人民剧场。先后由西南人民艺术剧院、重庆市歌舞团、重庆市歌剧团直接管理。八十年代初期,重庆市川剧院青年演员集训队在这里演川剧。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兴建于这个时期的胜利剧场、一川大戏院、红旗剧场是重庆最著名的文艺地标。

胜利剧场坐落在大同路,原名得胜大舞台,是京剧刘家班于1942年在第三剧场的基础上改建的。1951年由得胜川剧团经管,改名为胜利剧场。1952年被市文化局接管,是胜利川剧团与光明越剧团(后更名为重庆市越剧团)常年的演出场所。

抗建堂是红旗剧场的前身。1940年4月,郭沫若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所属的中国万岁剧团团长,由于重庆戏剧名家荟萃而剧场奇缺,就把中国电影制片厂的第二摄影棚改建为剧场。1940年年底建成,取“抗战建国”的口号名为抗建堂。1950年,抗建堂交给重庆市文工团,该团在抗建堂首演话剧《红旗歌》,因此又被称作红旗剧场,当时的市长曹荻秋还亲自为剧场题名。

一川大戏院位于正阳街,建于1942年。两年后,由斌良国剧社(习称“厉家班”,即重庆市京剧团前身)演出。解放后,中华全国戏曲曲艺改进协会重庆分会筹委会就在这里成立,是斌良国剧社、重庆市京剧团常年演出之地,后毁于时代。

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建的剧场中,矗立在八一路上的剧院,成了那个时期人们文艺生活的首选地。剧院由西南军区在原第二书场旧址并征集部分土地兴建,1950年动工,1953年开幕。先由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在此演出,后来主要用于接待外地剧团。中国京剧院、广东粤剧院、上海越剧院、广西桂剧院、开封豫剧团、浙江苏昆剧团、陕西秦腔剧团、上海评剧团等曾经闻名全国的剧团都曾经登上过剧院的舞台。

同一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文艺地标不得不提――重庆人民大礼堂。它原为西南行政大礼堂,一度名叫中苏人民友好大楼,市民习称中苏大楼,后更名为重庆人民大礼堂。这里也是当时整个重庆惟一能够承接大型演出的剧场,日本松山芭蕾舞剧团在此上演芭蕾舞剧《白毛女》,曾经轰动一时。

不可忘却的“雾季公演”

有多少人还记得“雾季公演”的往事?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它开创了中国文艺史上的黄金期。

1941年,重庆抗建堂,著名的话剧剧目《国家至上》在此演出。防空警报突然响彻城市上空,日军的敌机开始新一轮轰炸。演出被迫中断,剧院化妆间被锁上,演员们只好跑到剧院卖点心的柜台前,用点心上的奶油卸妆。

“雾季公演”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下被推出的。人们发现,每年十月到次年五月,“雾都”重庆上空都会被云雾笼罩,而这个时期,日军敌机的轰炸会明显减少。于是,1941年10月,重庆首届“雾季公演”启幕。直到1945年,重庆“雾季公演”在日机轰炸的间隙中坚持了4届。

那是一幕至今回望起来会让人感动的画面:上空时不时会有敌机的骚扰,但重庆城里各个剧场里却人满为患。一出出剧目精彩上演,阵阵叫好声似乎扫去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著名的话剧演员,有着“四大名旦”之一美誉的张瑞芳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这样描述:“1942年4月3日,《屈原》在国泰大剧院隆重上演。在以后的15天里,很多人抱着被子睡到剧场门口,等待第二天售票,更有人专程从成都、贵阳赶来看戏。整个山城沸腾了……观看这场公演的人数达到几十万人次。”

在《中国文艺史》一书中,对“雾季公演”有着这样的记载:“仅中华剧艺社,在‘雾季公演’中即先后上演了于伶的《长夜行》、夏衍的《愁城记》和《法西斯细菌》、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郭沫若的《屈原》、阳翰笙的《天国春秋》、老舍的《面子问题》、沈浮的《重庆24小时》、曹禺的《北京人》和《家》、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陈白尘的《岁寒图》和《石达开》等近20个优秀剧目。四届‘雾季公演’共有28个剧社、团、队参加演出,共演出大型话剧110多台。”

那个时期,国内一些著名的戏剧团体和文艺、演艺界知名人士云集重庆。史料记录下了当时的文艺盛况:“在重庆的戏剧社团就包括怒吼剧社、上海影人剧团、农村抗战剧团、中电剧团、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中央青年剧社、中国艺术剧社、中央实验剧团、复旦剧社等50多个。著名的剧作家有郭沫若、阳翰笙、田汉、夏衍、洪深、老舍、曹禺、陈白尘、吴祖光等。著名的导演有焦菊隐、史东山、陈鲤庭、郑君里、王为一、孙坚白等。著名的演员有赵丹、白杨、舒绣文、金山、陶金等。每到雾季,重庆100多出中外剧目轮流上演,不带重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雾季公演”剧目的题材极为丰富,剧本内容除了抗日救亡的主题,也有剧团将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搬上舞台。如果漫步在那个时期重庆的街头,突然听到一位青年高声吟咏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完全不用大惊小怪。

文艺,从那个时候就已经成为了重庆人的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