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悟”新课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悟”新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有些教师意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遭到的失败,于是这些教师宁可对这种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我们常常听说到有些教师无奈地说:“我又何尝不想开放课堂、开发学生,让学生能顺心地学。可是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手,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样还能叫成功的教学吗?对于课堂教学的这种尴尬处境和疑问还有很多。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多少年,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尺度。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与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在课堂改革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上过这样一堂公开课,课题是《有几棵树》,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试教, 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确实很守纪律,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如举手发言、拿书、写字外,其余动作都是多余的,甚至连教师让他们讨论问题或提出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甚少。另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跳着、喊着、抢着回答,还提出不同的看法,请看学生的如何算8+6的。

生1: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2: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3:把8分成5和3,把6分成5和1,5+5=10,3+1=4,10+4=14

生4: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4……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力,学习效果也不会高,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愉快,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二、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切实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七嘴八舌”也不是个性发展。可是,守纪律是否就要两手背后,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外,不做其他动作呢?这显然不是课堂教学所需的必要条件,而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影响教学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手段。只是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做是妨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学生可以两手自由摆放,两脚随便活动,而且可以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还可以找教师请教,没有喧闹声,但有激烈的讨论声,有时还伴随着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的动作和声音。

三、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因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行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在上《观察物体》一课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我在反思中发现没有一个问题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我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是一个质的变化。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觉得首先应当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佛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搞起来,参与的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四、认真对待学生的“两极分化”。过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迫使这些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完成任务。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多了民族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减少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减轻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发上了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是师生互动中出现了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辅导与帮助,这些都促使个别学生向差的一级分化。所以对于两级分化,应当具体分析。原来是齐步走,现在拉开了距离,好的更好了、更活跃了,一般能达到基本要求,就不能叫“两极分化”。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本身时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处在统一发展水平上。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使用分层教学,尽量缩小两级间的差距,做到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总之,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祛除传统模式教学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