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类型的铀矿床(点)的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铀矿床(点)成因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类型的铀矿床(点)的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铀矿床(点)成因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铀矿床(点)的生成,特别是以后生为主的铀矿床(点),其生成与古、今水文地质条件、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有密切关系,形成特殊的古、今水文地质条件、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地质及成矿地质条件分不开的。本文就安徽省南部几个有代表性的不同的铀矿化成因类型的地下水中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铀矿床(点)成因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1、安徽省南部铀成矿有利地质条件

1.1多构造单元的交汇。安徽省地处三个一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进一步可划分为多个次级构造单元。尤其是大别山隆起北缘的北淮阳褶断带、大别山隆起东南侧的沿江断褶带和江南隆起北缘的皖南褶断带,铀成矿的地质条件优越。

1.2多方向的深大断裂、区域性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并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尤其是中生代强烈活动,具有控盆、控岩和控矿的特征。

1.3含铀层体多。初步查明有五个含铀层(∈1、P1、J1+2、J3、K1)和两类含铀体(花岗岩、石英正长岩)。

1.4区内经历多次构造旋回和多次岩浆活动,因此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性、多成岩系列。尤其是燕山期岩浆多次活动所形成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以及火山岩分布较广,控制区域铀矿的形成和分布。

1.5安徽大地发展具有多阶性,产生多旋回构造的特点,它经历风阳和皖南旋回,使其地台基底基本形成,从而转入地台发展阶段。经印支运动促使北淮阳地槽封闭,转为台褶带。从此安徽大地转入大陆边缘活动发展的新阶段。即经历陆—陆碰撞(T2—J2)和陆内变形(J3—K1)阶段。既造成含铀层和含铀体的形成,又使铀元素活化—迁移—淀积提供良好的环境。

1.6安徽大地经历24次构造活动。其中5次为褶皱造山运动,陆核增大,地槽封闭,准地台形成;13次升降造陆运动,奠定了安徽各构造单元的构造格局;6次断块造盆运动,塑造31个中新代陆相盆地。陆相盆地为砂岩型铀矿形成奠定了基础。

1.7具有多个明显的走向重力梯度带,磁异带和莫霍面相对隆起带(斜坡带),它反映了深部隐伏巨大的中基偏碱—酸性岩浆房存在,深断裂带沟通岩浆房,其使上升演化及产生流体促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

2、不同类型铀矿床(点)的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放射性元素在天然水中的富集程度,决定于含水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存在形式、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成分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安徽南部区内各种成因类型的铀矿床(点)的造就了该区特殊的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该区放射性水文背景场均有:“一高(铀、氡含量高)、二大(背景场面积和水异常密度大)和三多(水异常数量、类型、及与铀矿化成因密切相关的铀—氡(复合型水多)以及HCO3—SO4或SO4—HCO3)型水发育等共同特征;但因受产出的地理环境、岩性(岩体)构造及水文地条件对放射性元素在水中的富集和迁移的影响,不同的铀矿化成因类型的地下水中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仍有自己的特点。

2.1脉型内生铀矿化水中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热液型铀矿化为主的放射性水异常区,水中铀、氡值高,水异常密度大(22.5个/KM2),放射性水分带明显,表现在工业矿化地段有特高含量的铀水和高含量的铀—氡型水出露,水中铀含量高达26—10000μg/L,氡浓度高达122—12502Bq/L,矿化地段水中铀含量为1.4—13μg/L,氡浓度为104—518Bq/L;无矿化地段:水中铀含量为0.013—1.60μg/L,氡浓度0—74Bq/L,以单铀型水为主,单氡型水(3个)不发育。水中铀同位素比值(234U/238U)分布特征与铀含量呈负相关以欲趋势,而比值随水中铀含量的增高逐渐降低,并趋近于1,是内生铀矿化成因的标志。如安庆市大龙山铀矿床水异常区和姚村花岗岩型铀矿化水异常区

2.2内生和外生铀聚集复成因铀矿化的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水中铀、氡含量高,密度大(23个/KM2),并有特高含量的铀—氡复合型异常水分布,放射性水分带性明显。工业矿化地段水中铀含量高达20—2800μg/L,氡浓度达555—71780Bq/L,无矿地段0.013—0.78μg/L,和0—125Bq/L;以铀—氡复合型和单铀型水为主。水中铀同位素比值(234U/238U)分布特征既有其关的收敛型分布趋势,也有呈正相关离散型分布趋势的水异常区,是内生低贱 聚集和外生铀聚集相迭加复成因的结果。如无为丁家山(8411)矿床水异常区。

2.3后生富集成因为主的外生铀矿化的放射性水方地球化学特征

水中铀、氡含量分带明显,密度达15个/KM2,工业矿化地段水中铀含量10—250μg/L,氡浓度1792—31202Bq/L,矿化地段铀含量1—7.8μg/L,氡浓度370—1384Bq/L,无矿地段铀含量0.013—0.20μg/L,和0—74Bq/L,以铀—氡复合型放射性水为主,并有高浓度的氡—铀型水分布;水中同位素(234U/238U)比值分布牲与铀含量呈正相关离散趋势,即比值随水中铀含量的增高面逐渐增高,并渐趋远离平衡徝1的水异常区,是后生富集成因为主的外生铀矿化的反映。如枞阳县乔庄矿点水异常区。

3、结论

3.1热液期后,含矿脉岩经数次构造运动,使其破碎、含水,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溶洞,铀元素经过原始迁移,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被吸附、沉淀。

3.2构造裂隙、曾间破碎带、不整合面和喷发面,即是后生矿床的富集、储矿的空间,也是地下水运移的良好通道,在适当条件下,铀从水中析出、沉淀。使未有工业意义的小、贫矿体(化)发展成工业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