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筑工程中,施工裂缝的控制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阐述了建筑工程中裂缝发生原因以及相关机理。基于施工实例,探讨了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技术测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裂缝; 控制; 技术

一般来讲,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根据形成原因不同,裂缝可以分为温度裂缝、应力裂缝、收缩裂缝、沉降裂缝和施工裂缝等。对可能引起裂缝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是做好裂缝控制工作的基础,明晰了裂缝的形成机制才能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外观显然是最为关注的问题。

1.建筑施工裂缝概述

建筑裂缝的发生对建筑的使用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常见的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建筑楼板裂缝,另一种便是混凝土施工裂缝。其实,总的来讲,都可以归结为混凝土裂缝。由于温度、应力等原因,都会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1.1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因为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份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承担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压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

1.2温度裂缝。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再加上多数工程的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混凝土浇筑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及板角处。

1.3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至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钢筋弯曲变形、下沉,保护层过大,导致板面裂缝。

1.4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也可以使楼板产生裂缝。当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 水灰比,因为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的25%左右,为了获得必要的流动性,保证浇灌质量,常需要较多的水,也就是较大的水灰比。当水泥水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断面,在荷载作用下,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使楼板表面出现裂缝,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拉力强度低,容易因塑性而产生裂缝。

2.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技术策略

2.1工程概况

某大厦建筑工程位于浙江省中部城市的中心地带,其建筑面积为21000,框架剪力墙结构,26层(地上24层,地下2层),该工程地下室防水、屋面防水等级均为二级,地下室构件防水材料采用2厚聚合物水泥复合防水涂料;屋面防水材料采用一道1.2厚高分子复合防水层卷材和一道2厚高分子防水涂膜;卫生间防水采用2厚聚合物防水涂膜防水层。该工程公共部分楼地面为地砖楼面或花岗岩楼面;内墙面为乳胶漆墙面或釉面砖墙面和石材墙面。住宅及店面户内楼地面和墙、天棚均做找平层。内外窗均采用铝合金门窗,转换层以上外墙为涂料外墙面;转换层以下外墙为黑色石材贴面。

2.2建筑施工裂缝控制分析

2.2.1材料

应用自然连续的级配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砂石的级配差或砂颗粒过细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细骨料以采用中、粗砂为宜,试验资料表面:当细度模数为2.79,平均粒径为0―318的中、粗砂,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2,平均粒径为0.236的细砂,每立方米混凝土减少用少量20~25,水泥可相应减少28~25:配置中,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含泥量过大,对混凝土的抗裂性是十分不利的,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降低混凝上的强度和抗裂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2.2.2施工

本工程基础为筏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底板厚度1500m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控制楼板、梁、墙体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从施工方案选择、技术保证措施等方面进行有效论证,以满足本工程在特殊环境下的质量要求。底板施工阶段正值夏季的高温季节,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在高温季节施工过程宜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决定将底板混凝土分层以浇筑完成,即第一次浇筑900mm,第二次浇筑600mm,二者的间歇时间根据第一次浇筑底板的水化热高峰过后进行。

浇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养护,对于表面积大的板类结构或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蓄水养护;覆盖材料易采用保水性较好的草袋、麻袋,并指派专人巡查,保证混凝土湿度和外部水的供应,缓解混凝土的干缩从而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目的。在覆盖前进行二次压,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采用覆盖养护的前7天必须派专人24h不间断的浇水养护。后7天必须每天浇水养护不少于7次或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为标准,从而预防收缩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必须养护2d―3d,之后再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上进行施工作业,此时施加的荷载尽可能轻,如确实需要加较重荷载,也应尽可能分散堆载。同时拆除模板底支撑前必须要有拆模强度试验报告,达到拆模强度标准,并经有关部门审查后方可拆除底模支撑。该大厦建筑工程施工前对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现场施工监督严格,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均应规范,完成质量高。

2.3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施工常见的温度裂缝有两类。一类为内约束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引起。另一类为外约束裂缝,是由于平均降温差过大引起的。控制第一类表面温度裂缝的基本方法是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表面与外界温差,防止表面急剧冷却。冬季采取保温,缓拆模。加热养护严格控制升温速度,使温差不大于10℃.注意缓揭盖。及时脱模,脱模后缓慢降温或加覆盖,控制温差不大于20℃.控制第二类降温裂缝可从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温升,减少温差,改进施工操作工艺,改善混凝土性能,改善结构约束条件等方面入手来消减温度应力,一般措施有:a。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B.改善骨料级配,采用低流动性混凝土,掺粉煤灰混合材料或减水剂,利用后期混凝土强度等以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温升。C.加强混凝土养护,适当延长养护和拆模时间,使混凝土缓慢冷却;急需拆模,表面应覆盖草袋继续浇水养护。

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3.结语

当前建筑工程中,施工裂缝的出现屡见不鲜,如何在施工中加强对裂缝的控制,刻不容缓。只有从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合理材料的配比,明晰裂缝产生机理,然后在施工中注意温度、应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吴岳雄.浅谈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与预防【J】.山西建筑,2007,33(4):166―167.

【2】许诚.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