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汉文化色彩词语的差异与翻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汉文化色彩词语的差异与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其载体则是语言的转换。不同的语言承载不同的社会文化,在翻译中是以源语文化为中心(异化)还是以目的语文化为中心(归化)一直是翻译学者们争论的焦点。语言虽是交际的工具,但也是交际的障碍,实际上语言差异也是一种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处理好了,语言差异只不过是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而已。翻译学者们只要具有较高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水平,语言的形式转换不是问题。根据功能翻译派的“目的决定论”的观点,不论归化还是异化,达到交流目的就是造化。

一、英汉词语的文化色彩差异

人们习惯上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或器物文化,指能够被感知的有形物品,如:饮食、服饰、器具等;中层文化或制度文化,指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深层文化或观念文化,指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审美观点等。人们在使用语言交往是,必定受到各自所属社会文化的制约,从而是语言深深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显现出各自社会文化的特征。文化色彩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层面,其承载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等社会文化因素。英汉文化色彩词语在翻译过程中颇为困难,现将其主要差异体现列举如下:

1.源语中的文化概念在目的语中无对应的词,即:词汇空缺或不等值现象。汉语中许多文化色彩词语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词语,如:“饭桶或饭包”、“臭皮囊”、“吃香”、“吃不消”、“跑龙套”、“老油条”、“三头六臂”等概念;英语中的“hard drink”、“meet one’s Waterloo”、“helping profession”、“sunrise/sunset industry ”、“sister city”等在汉语中也难找到对应的词。

2.源语和目的语有对应的词,但意义不同。词语不仅能表达某一客体的概念,而且还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引起各种联想。由于各民族具有不同的“先前经验”,各种语言中即便是表达同一概念的对应词语也会有不同的背景知识,反映民族文化的差异。这实际上是不同语言的词汇冲突现象。如:英汉语中都有“尾巴”的概念,而“夹着(紧)尾巴”这个概念的意义却不是一种词语偶合。英语中的“(to)tuck/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和汉语中的“夹着(紧)尾巴”尽管在某些语境中都有“垂头丧气,狼狈不堪”的意义,但在特定语境中汉语的表达有特殊的意义,如:“你要夹着(紧)尾巴,可不要翘尾巴哟”是“谦虚、不骄傲”之义。

3.源语和目的语的概念分类不同。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在汉语中有8个相对应的词语(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汉语中的“柠檬”在英语中有“lemon”和“lime”两词相对应。

4.源语中的语用意义在目的语中无对应意义,反之亦然。这是英汉词语在联想意义上的空缺现象,联想是产生多义词的比喻意义的基础,因此,它所带有的民族文化的特点也自然而然地会反映在这些比喻意义之中。如粽子是中国特有的食品,经常被用来比喻某人或某物被捆绑的很紧,“他们被绑的个个像粽子似的”。再如我们形容“洗澡池里的人、水里的泥巴都很多”时会说“简直像芝麻糊煮饺子”,对于那些不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英美人来说,“粽子、芝麻糊、饺子”的比喻很难产生汉语有的联想意义。

二、英汉文化色彩词语的翻译手段

1.异化,即保留源语的文化色彩。这种手段按字面照译源文,对于影响目的语读者阅读中连贯重构的文化缺省可放在注释之中。如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一句:“……and not lead you to reject the offered olive―branch”利用异化译成:“也不会导致你拒绝献上的橄榄枝”,另外,可加注释“橄榄枝象征和平”,这样普通的中国读者也会明白其含义。《红楼梦》中的“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杨宪益异化为:“If the Dragon King wants a white jade bed, he applies to the Wangs of Jinling”,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英美读者来说,本来“龙”就是个怪物,再来一个“龙王”就更恐怖了,因此,可加注释“龙王是中国神话中掌握百姓生计的海神”。汉语的许多成语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如:“班门弄斧”异化为“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不知典故的英美读者对于Lu Ban是一无所知,如果加上注释“Lu Ban: a Chinese master carpenter ”,效果迥然不同。

异化加注释的方法对英汉双关语的翻译也有解释力,尽管英汉双关语有时吻合,如:

First Gentleman: Thou art always figuring disease in me, but thou art full of error, I am sound.

Lucio: Nay, not as one would say, healthy; but so sound as things that are hollow; impiety has made a feast of thee.

绅士甲:你总以为我有那种病,其实你大错特错,我的身体响当当的。

路奇奥:响当当的,可并不结实,就像空心的东西那样响当当的,你的骨头都空了,好色的毛病把你掏空了。

这里“sound”是双关语,具有“结实”和“空洞发响”双层含义。但多数情况下,英汉双关语并不吻合,如

When a No.1 burglar tried to make a James out of his Jimmy he perpetrates an improfundity.

译成“一旦头号窃贼想凭作案工具出人头地,他就会犯下更深重的罪孽”。句中的“Jimmy”是双关语,汉语里无法表达出双关效果,可加注释“Jimmy意为撬棍(作案工具)和James的昵称双层含义”。

2.归化,即用目的语中文化色彩词语替换源语中文化色彩词语。这种方法可较多地运用于习语,如:

to laugh off one’s head (笑掉大牙)

to shed crocodile tears(猫哭老鼠)

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

lead a dog’s life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3.异化和归化相结合,这是一种文内补偿。如在“olive―branch”的翻译上,可译成“求和的橄榄枝”,而“班门弄斧”可译成“to show off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a Chinese master carpenter”。

4.解释,这种方法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主要针对英汉语言由于发音、结构不同而形成的带有各自不同文化色彩的特殊表达法,但这种方法又不同于归化(意译)。汉语中的歇后语有时是根据谐音而产生的具有与原含义截然不同的另一层含义的词语,而后者习惯上是汉语中交际者的意向意义。如:

老太太不认识仙鹤――高级(鸡)

河边洗黄连――何(河)苦

小鸡跳到坟上――恼(挠)死人

飞机上投报纸――空头(投)理论

拉着下巴过河――假谦(牵)虚(须)

黄鼠狼钻到鸡笼里――想投(偷)机(鸡)

瞎子上楼梯――摩(摸)登

歇后语的汉译英可采取文内解释方法,但笔者发现,无论如何解释,英美人对歇后语的谐音效果未必能晓得,如:“小鸡跳到坟上――恼(挠)死人”可译成:“A chicken jumps on a tomb―making somebody exasperated/scratching the dead(The words “exasperate ”and “scratch” in Chinese are homophonic, and the former meaning is the intended meaning.)”;再如:“黄鼠狼钻到鸡笼里――想投(偷)机(鸡)”可译成:“A weasel gets into the cage of chicken―trying to speculate in something/trying to steal the chicken(The words “speculate” and “ steal the chicken”in Chinese are homophonic, and the former meaning is the intended meaning.)”。

5.音译或音译加类别词、移译(在翻译时把源文词语全部或部分原封不动地移入目的语中),这两种方法减少了在目的语中重新创造新词的麻烦。音译或音译加类别词如汉语中“威士忌或威士忌酒(Whisky)”,“皮萨或皮萨饼(Pizza)”,“艾滋或艾滋病(AIDS)”,“高尔夫或高尔夫球(Golf)”等,英语中的“Gongfu”,“Jiaozi”等;移译,如汉语中的“卡拉OK”,“做个CT”,“看VCD/DVD(影碟)”,“XO酒”等。

于秀金: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