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规避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风险分析与处理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规避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风险分析与处理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对疫苗接种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主要风险因素和相应的规避技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在我保健中心就进行疫苗接种的130例国际旅行者(以下简称受种者),对在接种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和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规避和处理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包括:真诚对待受种者、操作镇静自如、向受种者进行科学正确解释。结论:临床全面掌握规避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工作措施,可以使受种者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得到更高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规避方法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20-01

疫苗在接种到人体之后, 绝大多数的接种对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症状, 作为抗原的疫苗和其附加物,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或者少数的接种对象处于某种特定的病理或生理状态下, 在接种后不仅会在局部组织, 而且会在全身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功能紊乱现象,临床上将其称为免疫接种不良反应[1]。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疫苗接种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主要风险因素和相应的规避技巧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对接种疫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为接种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疫苗接种服务,使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分组研究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抽取在我保健中心就进行疫苗接种的130例受种者。该组研究对象中包括72例男性和58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59岁,年龄最小者3岁,平均年龄38.7岁。所抽取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在接受治疗前,所有受种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对130例抽样研究对象在接种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和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1.3 数据处理: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 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P<0.05时,可以认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在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3例,占抽样总人数的0.23%。规避不良反应风险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掌握禁忌症、预防接种前签署告知书、接种前仔细询问相关问题。规避和处理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包括:真诚对待受种者、操作镇静自如、向受种者进行科学正确解释。

3 讨论

对疫苗接种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技巧:①真诚面对: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受种者及其家属、设身处地的为受种者着想,对受种者的行为要予以理解,这是取得受种者信任并得到支持的一个重要前提。所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是在进行疫苗接种时所产生的一般反应或者是加重反应,只要将其想受种者进行耐心的解释便可。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对接种疫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更不会对受种者的健康产生威胁的情况也要予以解释,能够使受种者的后顾之忧得以解除[2]。②镇静自如:对接种点医生在接种时不要自慌手脚予以告诫, 尤其是要对将责任推卸到具体接种的医生身上从而将矛盾以及问题复杂化的现象予以杜绝。③科学解释:在向受种者进行解释时要尽量采用掌握的医学、免疫学等知识,一定要做到科学、实事求是[3]。④ 预防为主:对接种差错事故要予以杜绝,一些接种反应是不能够予以避免的,但能够利用预检以及通知单对结果予以告知,使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后的被动局面得以避免[4]。⑤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处理:若是有群发性心因性疾病发生时,应该对恐慌心理予以消除, 尤其是要对工作人员的情绪予以稳定,尽量实现遇事不慌,并进行正确处理,对受种者进行正确疏导,使其的情绪得以稳定, 对顾虑情绪予以避免。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可以对小剂量镇静剂予以适当的应用,兴奋剂也要禁止使用。采用一些暗示疗法能够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5]。

总而言之,临床全面掌握规避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工作措施,可以使受种者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得到更高的安全保障,使临床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进一步减少,保证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冷,郑焕英,鄢心革,等.2007年-2009年广东省麻疹活疫苗效价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8,31(16):238-239

[2] 安建会,光明,翟如芳.山西省2007年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质量监测结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08,35(14):239-240

[3] 闫炜炜,张艺,雷云风,等.新生儿接种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评价[J].四川医学,2005,26(10):1149-1150

[4] 何炳福.乙性病毒性肝炎I级血亲及配偶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9(1):38-39

[5] 王听,孙树.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学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年龄分组比较[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6):9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