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5年生火炬松家系引种试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5年生火炬松家系引种试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试验点进行了火炬松家系区域引种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参试火炬松不同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CT一1家系通过试验观察,其速生性强、稳定性好、较适合在闽中海拔250~400m,Ⅱ类立地等级以上的中亚热带区域发展,可进一步引种栽培与推广示范,作为速生备选松木类树种之一。火炬松家系在15年生时的各性状的群体均值低于马尾松,较之8年生适应性整体比对照马尾松进一步呈下降趋势。火炬松在当地较之湿地松适应性更强。参试火炬松在15年生时,个体竞争剧烈,导致保存率快速下降。

关键词:火炬松;家系;引种;试验;家系选择

收稿日期:20130508

作者简介:杨爱银(1972—),女,福建仙游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工作。中图分类号:S7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6402

1 引言

火炬松(Pinus taeda)原产美国东南部,分布在28°~39°N,76°~97°W,海拔500~666m处。我国早期引种为20世纪3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则广泛栽植。由于火炬松生长迅速、适应性广,能作为生产用材及纸浆材,还能提供优质松脂,现已成为我国广大地区的重要工业用材造林树种。1997年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局为选择一批速生性、适应性和稳定性均优良的火炬松家系供生产上推广应用,在福建省的不同气候带布设实验点。地处闽中的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是其中的一个实验点。本文在该实验点前几年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探讨。

2 试验点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永浆工区46大班1、3小班,地处东经117°24′、北纬25°36′,海拔255~400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9.1℃,极端最高温40.5℃,极端最低温~7.6℃。年均日照时数1859h,年均降水量1569mm,无霜期295d,坡向北,山地红壤,土层厚度>100cm,腐殖层厚度10~15cm,坡度22~27°,Ⅱ类立地等级,前茬杉木人工林。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供试的火炬松家系31个及对照2个,由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提供。参试火炬松来自美国第1代种子园优良家系共25个,浙江省母树林家系4个和福建省闽侯母树林家系2个。对照CK1、CK2分别来自广东仙菊种子园的湿地松和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种子园的马尾松。1997年5月参试材料由永安国有林场统一采用容器育苗。当年10月苗高15~20cm。参试家系的造林时的代号及相应的家系号,见表1。

3.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即RCB设计),处理数为33(含对照CK),重复数为6次,顺坡方形排列,9株小区。试验林周围种植2行保护行。林地整地方式采取劈草、炼山、清杂、开水平带、挖穴、回表土。带宽80cm,穴规格40cm×30cm×25cm,株行距3m×3m。1997年10月造林。1998~2000年每年抚育2次,扩穴、全面锄草、全面劈草。2006年进行抚育采伐,全面劈除杂灌,伐去枯立木。造林后每年年底在试验地内全林每木调查树高、地(胸)径、冠幅及成活率,并观察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情况。单株材积利用树高和胸径求得,其中火炬松、湿地松的单株材积采用国外松二元材积公式计算[1]:

V=0.4004HD2/10000。

马尾松材积按福建省二元立木材积公式计算(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1978,森林调查用表,12~25):

V=0.00006234D1.855150H0.956825。

4 结果与分析

4.1 15年生火炬松家系生长和适应性分析

通过对试验点4个重复的全林分每木调查,从表1看出,参试的31个火炬松家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达1258m、1648cm和01466m3,各性状的群体均值与马尾松对照相当,差异在32%以内。与湿地松对照差异较显著,性状的群体均值指标均高于湿地松,胸径均值高94%,树高均值高114%,材积均值高261%。不同家系间的上述各性状相差不明显,变异幅度分别在130~168cm、104~130m、00793~01542 m3之间。经方差分析及其显著性测定[2](表2),结果表明火炬松家系胸径、树高和材积的F值分别为12463、09617和10671,均小于F005(30,123)1552和F001(30,123)1853,未达显著差异。参试的火炬松家系中,以家系试验号为28、33、32、6、17的生长量为最高,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不超过6%。参试火炬松家系的各性状的群体均值已低于对照马尾松,但高于湿地松。群体均值参试的所有31个家系中,仅2个家系的平均材积超过比照马尾松,占65%。15年生参试的火炬松适应性整体逊于对照马尾松。其中的最优品种的性状与对照马尾松相比,平均材积不超过3%。

15年生参试火炬松保存率为854%较之13年生时的保存率922%低了68%,出现了较快的降幅。在这期间,并无病虫害及冻害风灾的发生,说明了林木个体对光、水和营养等条件的个体间的竞争的加剧处于劣势的个体逐渐枯死,随着群落的生长而个体的密度逐渐降低。进行适度的抚育间伐,避免或减轻因林木个体生长造成空间不足的问题是本期面临的任务。

4.2 火炬松家系的综合评价与优良家系选择

在分析前述各性状差异性的基础上,本试验点近年的研究成果,以生长量的综合指标材积作为评价指标,对参试家系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与选择。本试验点近年的试验结果,8年生火炬松代号为17、9号速生性强、变异小、稳定性好、适应性广[3]。本期选择出的前5位为代号28、33、32、6、17,因它们间的生长量差异小,结合近年的试验结果,综合选择代号17号即家系号CT一1为本期的优良家系(表2)。

5 结语

(1)火炬松家系区域引种试验表明,15年生参试火炬松不同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 火炬松家系与环境间存在互作效应,不同家系在适应性和变异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明显。经综合评判,选出CT一1家系,通过15年的试验观察,其速生性强、变异小、稳定性好、适应性广,较适合在福建省闽中海拔250~400m,Ⅱ类立地等级以上的中亚热带区域发展,可进一步引种栽培与推广示范,作为速生备选树种之一。

(3)火炬松家系在15年生时的各性状的群体均值已低于对照马尾松,参试的所有31个家系中,仅2个家系的平均材积超过比照马尾松,占6.5%,最大值与马尾松对比仅高2.8%,较之该试验点8年生适应性整体比对照马尾松进一步呈下降趋势。因此在闽中低山丘陵引种火炬松的以培育年限不超过15年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为宜。

(4)15年生火炬松家系整体均值均超过湿地松,材积均值超26.1%,与试验点近年的试验结果[3]一致。表明火炬松在当地较之湿地松适应性更强。

(5)参试火炬松在15年生时,个体竞争剧烈,导致保存率快速下降。说明在此期间造林密度在75株左右的火炬松林分,如要培养中、大径材,须采取抚育间伐等营林措施,改善林木个体营养空间。

参考文献:

[1] 龙应忠,吴际友,童方平,等.火炬松半同胞家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选择[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16~19.

[2] 洪 伟.林业试验设计技术与方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5~150.

[3] 张国良.闽中低山丘陵火炬松家系引种试验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3):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