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蒙顶山上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蒙顶山上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喜欢茶的我,很早就在各种茶书中知道了蒙顶山(也称蒙山),会吟颂那著名的茶句“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世界上人工种茶第一人――西汉时期的茶神吴理真,就是在蒙顶山上种出的“仙茶”。何况白居易的一句“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更使我对蒙顶茶向往不已,一直梦萦魂牵……

蒙顶山,它的地理位置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隶属于有西部生态乐园之称的雅安市。由于蒙顶山山势巍峨,降水丰富,云多雾多雨也多,是天生出好茶的绝佳地方……”,在互联网上你可以搜索出许多有关“蒙顶山”和“蒙山茶”的信息,但我更愿意在旅游中,实地体验寻找、发现的乐趣。

我们一家人在八月的一个清晨,自己开车从雅安市出发去蒙山。天比较热,但一路在汽车导航仪的引领下,还是很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蒙顶山。车子在一个很大、很气派、上面题有“蒙顶山”三字的牌楼前被拦下来,要求我们买门票,每位60元。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跳下车,顶着烈日走进去。抬头往门楼上看,一把巨大的极难看的大石壶映入眼帘,却先令人倒了胃口。再往里走,便是景区修建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我很想进去参观一下,但被告之景区停电,里面的东西无法看见。而且,更不幸的是,因停电缆车停运,去到蒙山顶看那口著名的蒙泉井和传说中吴理真亲手种植在“皇茶园”的七株“仙茶”也泡汤了。如果要沿天梯爬上去,我们这一支老的老、小的小的队伍,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呢,真是让人沮丧到了极点。心想也许茶缘还未到,悻悻然上车。女儿说了一句:“妈妈,我们花60元什么都没看见,好贵啊!”我苦笑了一下:“到此一游呗!”

茶神未能朝拜到,心仪已久的“蒙顶甘露”、“蒙顶黄芽”应该能品尝到吧?!车在顺着弯曲的山路原路返回的途中,我们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座不大也不起眼,但似乎有着悠远历史的寺庙。显得有点寒酸的门楼上刻着“智矩寺”,紧挨门楼的路边一溜卖茶叶的门面,倒是占据了显要位置。我们拾级而下,才在山岩下又一块不大的空地中找到了正殿,眼界一开,有点峰回路转的感觉。

整个寺院里面,四四方方的,中间一块空地,像四合院的格局,边上有一丛郁郁葱 葱的竹林。盛夏时节,只有我们一家游人在里面,有点冷清,但很清静。我们在临岩边的茶亭坐下,听着蝉鸣,点了寺院里两种最好的茶:“绿眉仙茶”和“黄芽”。我们在品茶同时,了解到蒙顶茶从唐朝开始被列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末。每年春茶采摘时,从皇茶园采下的茶,被送往专制皇茶的地方――智矩寺加工精制。“在智矩寺,僧人们用最传统的制茶方式制茶,他们利用竹剪选裁茶叶,然后焙炒、揉搓成形、摊凉、微火慢焙、摊凉、皇茶入银瓶、装箱盖印,最后交付送茶使者送往京都进贡……”。原来,智矩寺有过这么辉煌的历史。我们在凉爽的山风中了解它的历史,品尝他们“最好的茶”;欣喜、感叹、惬意、遗憾各种复杂的感觉在我心中交融。第一次在蒙山品茶,水好,境更好,可是茶,却无论如何也不对我的口味。但这圣地能让我们无意中走进,也算是我的心诚所至。

没品到好茶,我还是心不甘。好在是自己的车,家人提议到茶叶市场再去找。到了蒙山脚下,一字排开是家家紧联的茶叶店。因夏天是茶叶的淡季,整个市场冷冷清清,大部分店门都是关着的。我们进了一家开着的店,老板娘很热情的招呼我们。我问她是否有最好的春茶,她答道现有甘露和黄芽。据我所知,素有“仙茶之乡”美誉的蒙山,主要有五种传统名茶:甘露、黄芽、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我一报茶名给老板娘,她便知道我是和茶有缘的人,便更客气地备水、取杯,招待我们喝茶了。她从冷库里取出了甘露和黄芽。在她打开冷库门一刹那间,一股诱人的清香扑面而来,混合着清风、春天、山野的气息,令我们全家每个人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兴奋地叫道:“好香!”老板娘取出“黄芽”,告诉我们黄芽又名露芽,是清明前采摘的黄绿单芽,约八千个鲜芽才能制成一斤干茶呢,所以价格贵。我看见的黄芽条索壮硕,芽尖毕露,色泽黄亮、油润。冲泡出来的汤色淡黄明亮,有点像银针的形状,一根根缓缓下沉,特别优雅;空气中有一种特殊的山清味,轻呷一口,其味浓醇清香,先有一点点涩,但即刻又唇齿回甘。而“甘露”是单芽、一叶初展,清明前后采摘的。茶的形状如银丝曲卷,茶芽银白且多茸毛,浅绿油润,像极了我们宜兴的“阳羡雪芽”。冲泡出的汤色微碧微黄,清澈明亮。看见杯中漫漫飞舞的叶片,让我仿佛又看到明前阳羡雪芽的情形,使我兴奋不已。啜上一口,连条形、滋味的浓香鲜爽都是那样的相似,嘴里回甜久长,真不愧人间甘露。我一下就喜欢上这个不管是从外形、色泽和香味都与阳羡雪芽有相似之处的蒙山甘露了……虽然因季节的关系,和时间的原因,我没能去找其它的三个品种,但对于知足常乐、凡事随缘的我,能在炎炎的夏季,仙茶的故乡,品到我喜欢的茶,也是一大福份吧。

汽车开离蒙顶山时,我心里默默地许愿:“蒙山,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