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利用新教材进行有效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利用新教材进行有效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挖掘新教材,创设悬念,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开放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开放学生思维,给学生留足探究学习空间;充分为同学们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同学们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探究问题的源泉。为了让同学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我们还要创设一些悬念,把所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促使学生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思考,对之进行概述,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平时所学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益处,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逐步对探究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探索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时,讲解随机事件问题中,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我创设了这样的悬念问题:同学们,老师随意翻开数学课本有个发现,右边的页码是奇数,左边的页码是偶数,你们信不信?请试一试。之后,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自由转动转盘(有多块不同颜色的区域),当转盘停止时,请你们猜一猜,指针会指向那种颜色的区域?(学生发现:答案不确定。)翻书与转盘这两个事情是现实生活中的有趣问题,最能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易把同学们引入随机现象之中,使他们感受到随机事件就在身边。这样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使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创新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为二十一世纪培养新型的应用人才,是我们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首先要开放课堂,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并给予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效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问题,在参与中充分表现。

例如:在探索不等式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请你写出解集为(-2,3)的不等式。同学们很快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解决问题方法。有的说“分式不等式<0”,有的说“一元二次不等式x-x-6<0”,还有的说“指数不等式2<1”,答案不唯一,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都想发言,还有的学生问我:“究竟有多少种结果?”于是,我趁机让他们分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结果。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总结了多种结果。其中具有代表性如:(1)对数不等式log(-x+x+7)>0;(2)含绝对值不等式|x-|<;(3)高次不等式(x-4)(x-x-6)<0,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同学们探究的欲望不断深化,思维不断升华。

三、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空间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而活跃的思维又来自于外界的诸多因素。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热情投入问题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很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会有创造。为此,要开放思维空间,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放手让学生说、做,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使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多元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为他们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去探究知识规律。这样就能够出现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同的张扬。

例如:在探索对数这一课,我一改过去的教学方式,给同学们创设了个性化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1.运算性质:若a>0,a≠1,M>0,N>0,则:(1)log(MN)=logM+logN;(2)log=logM-logN;(3)logM=nlogM(n∈R))进行验证:“各小组学生到讲台上抽签所得材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若你认为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而且提供了活动的探究空间。

四、合作交流,营造探究平台

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数学探究学习的合作交流精神呢?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扮好自己的角色,充当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营造探究学习平台、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活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学习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教学双曲线时,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图像、椭圆函数图像的相关知识后,让同学们自己在小组里想办法画出双曲线的图像性质,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方法。此时,深入到同学们中间去,了解学情,同学们在交流中不断发出欢呼声说:“我们已经发现了双曲线图像画法的技巧。”“我们已经得出了定点F、F与动点M在平面上,只要满足|MF|-|MF|=常数就能得到双曲线图像。”……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了双曲线图像的画法、性质来,他们成功后激动兴奋的样子,真让人欣慰。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教材,正确引导,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不断指导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使他们喜欢数学,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获取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