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80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周的生存质量(QOL)、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陷(ND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16周后,治疗组QOL得分及SDS明显较对照组好转(P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心理护理干预; 疗效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可达到35%~55%。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情绪、性格发生改变,患者睡眠质量差,无兴趣、悲观厌世以及能力下降等,明显增加了脑卒中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1]。对此类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对脑卒中后抑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09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PSD患者80例,均符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两组均给予康复治疗、脑卒中治疗、常规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口服,20 mg/d)及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

1.2.2 心理护理干预 (1)脑卒中急性期的心理护理:脑卒中一般发病较为突然,常常产生濒死感,患者的情绪变化较大,因此患者入院后,护士要积极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态度要坦诚,称呼要亲切,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同时可对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比如已经治疗好转的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念;(2)致残阶段的心理护理:脑卒中致残率较高,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阶段是患者心理压力最重的时候,患者会感到悲观失望,导致抑郁情绪加重,所以此阶段重建患者的生活能力至关重要:鼓励患者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穿衣、吃饭、洗脸刷牙等;叮嘱患者以及家属多做康复功能训练,调动患者主动运动的积极性[2];(3)适应阶段的心理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适应,大部分患者能接受现实,但是此时患者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自暴自弃,导致抑郁复发,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不懈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

1.3 观察标准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QOL)、SDS、神经功能缺陷(NDS)、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NDS、ADL、QOL、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QOL得分及SDS明显较对照组好转(P

2.2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PSD概述 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可达到35%~55%。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情绪、性格发生改变,患者睡眠质量差,无兴趣、悲观厌世以及能力下降等,明显增加了脑卒中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3]。据资料研究表明,PSD的发病的发生率与发病程度最为严重的时间为卒中后的6~24个月,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肢体残疾造成抑郁的发病率。目前国内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措施主要有:(1)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给患者应用改善脑血管循环以及脑神经康复的药物治疗;(2)抗抑郁药物的应用:比如氟西汀等药物,可以快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症状;(3)心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以及其他心理干预[4]。

3.2 PSD的产生因素及临床分型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认为PSD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的。从生理方面,很多学者认为其发病与多巴胺能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密切,目前临床上应用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抑郁疗效较好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5]。国内学者任金生等[6]研究认为,PSD的发病率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也就是说,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越明显,抑郁症状越严重。所以目前临床上讲康复治疗作为治疗PSD的有效手段[7]。目前临床上将PSD分为重型抑郁与轻型抑郁,重型抑郁的脑损害部位主要位于左半球额叶或基底节;轻型抑郁的主要损害部位不恒定[8]。

3.3 心理干预的形式 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及其他的心理治疗。其中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错误来纠正其行为,通过正确的认知引导,让患者在主观意识内接受并主动改正的过程[9-10];支持性心理疗法主要是通过劝导、说服、启发、支持等方式摸清患者的心理状态,在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治疗,包括语言激励、作为其主要的心声的聆听者等;其他心理疗法主要是团体疗法、动机疗法以及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等。

总之,PSD的预后与早期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关系密切。本组研究表明,通过及时的实施护理干预,治疗组NDS、ADL、SDS及QO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苏晓琳,赵宏文,肖学长,等.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09,8(19):84-86.

[2]王俊平.道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05,14(6):490-491.

[3]熊涛,林国生.心理干预与米氮平联合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贡建,2008,3(5):323-324.

[4]何英姿,王岚,卞睿华.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2A):337-338.

[5]鞠树红,刘爱宁,蔡力群,等.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3(5):323-324.

[6]任金生,蒋家东,杨秋霞,等.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中西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8(19):84-86.

[7]王暑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需求调查[J].护理学志,2002,17(9):684-685.

[8]陈清棠.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医学创新,2009,8(19):84-86.

[9]梁翠萍,王欣淼,徐金秀,等.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13(4):470-471.

[10]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医学创新,2010,29(6):381.

(收稿日期:2013-06-05)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