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内融资“”的新态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内融资“”的新态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随之而来的是信贷紧缩,尽管欧美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至今无法改变这种信贷紧缩的局面。中国则不然,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货币政策突然转向,即在央行连续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及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之后,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立即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或超高速度的增长。这种增长不仅在2008年11―12月改变了信贷紧缩的态势,而且出现了2009年以来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银行信贷快速增长。2009年1―5月份,新增信贷已达到5.84万亿元。这个数字不仅远远超过了商业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2006年、2007年,而且也超出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计划的信贷增长目标。而且,有消息表示,这种商业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态势,尽管4―5月份比前3个月的增长有所减缓,但6月份新增信贷将重拾1季度超快速增长的升势。也就是说,2009年上半年,新增信贷超过6万亿元已成定局,还可能达到6.5万亿元以上。

商业银行信贷的爆发式增长

我们要问的是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这种爆发式增长有无变化、能否持续,其所面临的风险有多高?从已有的资料来看,2009年2季度以来,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的新增信贷投放所占的比例与1季度相比,出现了明显变化。数据显示,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型银行,5月份的新增贷款仅占当月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额的33.93%,四家大型银行新增贷款占比已连续两月低于40%。与此同时,城商行的新增贷款却有猛增之势,但波动较大。而城商行的新增贷款之所以开始猛增,与其支持由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今年出现的地方债发行及新的“银信政”融资模式有关。也就是说,这种前所未有的超高速信贷增长商业银行的主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由最早的四大国有银行转向各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而这种转向是与地方政府的新融资模式出现有关的。

对于下半年的信贷增长,由于加快信贷增长来推动经济回升的基本宏观政策思路不变、宽松货币政策维持不变、中央项目资金到位、部分行业资本金比例下调以及银企对经济复苏的信心逐步增强,这些因素都将促使银行信贷持续快速增加。但是下半年的银行信贷投放,除了“铁公基”等(铁路、公共基础设施)大型项目贷款同样是银行竞争主要目的之外,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及房地产业的贷款将是下半年商业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重点。

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不少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下调达到15%以上。这不仅让房地产企业银行信贷的杠杆率增加将近一倍,即房地产企业同样的资本金可以从银行获得多一倍的信贷资金,而且随着最近国内房地产市场回暖,银行将会降低房地产企业信贷的准入标准,从而使得大量的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再加上,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也会快速增长,特别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增加信贷扩张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突破现行的一些银行信贷管理规则,让住房的投资者纷纷进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可能会比预期的增长速度要快。但是,如果大量的房地产投资者通过银行信贷高杠杆率进入房地产市场,可能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炒高房地产市场价格,吹起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不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回升,而且会导致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较大逆转。此时,国内银行信贷超高速的增长也将突然停止。

下半年银行信贷将快速增长的另一条理由是银行信贷向中小企业的倾斜。因为,上半年各商业银行都在争抢国家重点项目、地方政府重大项目等大单,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而进人中小企业的信贷过少。这不仅引起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也引起中央政府极大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商业银行的信贷向中小企业融资转向。当前各级政府,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占比较高、外向型经济占主导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政府更希望银行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在这些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在加大以“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客户等为传统优势的同时,也开始调整贷款投向,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比如,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于今年4月30日正式揭牌,目前在浙江省内已建立了100家小企业专营机构。截至5月末,工行浙江省分行新增贷款575,3亿元,其中,项目贷款新增265.9亿元,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共计新增158.3亿元,包括票据、保函等在内的小企业表外融资新增58亿元。还有,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计划未来3年增加小企业融资600亿元,并推广了“中小企业业务新模式”,截至4月末,中小企业公司贷款余额达到了1026亿元,新增249亿元。今年下半年,中小企业融资同样是银行信贷快速增长的重要部分。

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所面临的风险

对于这种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尽管在短期内改变的机率小,但是它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也将给国内银行体系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首先是中长期贷款风险。商业银行经营的特征本来应该是以短期贷款为主,中长期贷款比重不能太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是短期债务多(即存款),如果用短期债务做中长期贷款,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债务资产结构错配的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不少证券化产品用短期融资来支撑长期债务。1999年全国银行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不到25%,后来该比重不断攀升,2007年突破50%。到2009年3月,中长期贷款余额已超过17万亿元,而这些贷款相当大的一部分流向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项目。由于这些中长期贷款不少流向政府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流向中西部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尽管这些项目的贷款大部分是由各级政府提供显性或隐性的担保,但是这些项目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低,使得这些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不一定有保证。如果再加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状况面临许多不确定性,政府担保承诺可能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中长期贷款可能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

其次是票据融资风险。今年1季度票据融资快速膨胀,到第二季度才有所收缩。一季度票据融资快速增长,看上去有其合理性,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商业银行来说,都是如此。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隐藏的巨大风险也不可小视。因为,如果票据融资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只是在银行体系内循环并放大票据融资规模,那么这种循环的系统性风险就会逐渐积累起来。同时,当票据融资没有真实贸易作背景时,这种票据融资的交易也可以流入股市及楼市,吹大资产泡沫。今年上半年,国内股市与楼市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回暖,估计会与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这些资产市场有关,只不过进人方式有待观察。

再次就是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可以

说,无论是信贷政策的收缩还是扩张,利率工具总是首当其冲,比如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多使用利率工具,最后才会使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在中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尽管国内商业的利率看上去是市场利率,但实际上仍然是央行严格管制下的利率。比如说,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国内政府为保增长、扩内需,对住房消费采取一系列的信贷优惠政策。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调整,更是非常优惠,从而使得当前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低于美国同类利率(在中国5年以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为4.158%,而美国个人住房按揭利率为5.3%)。当然,这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可能降低了个人进入房地产市场购房之成本,有利于个人住房消费,但是它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作为一种中长期贷款,未来市场不仅不确定而且波动会很大。如果利率市场化参与较多的政府政治愿意,并通过利率来调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中的利益关系,那么,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风险可能会更大。

地方政府的“融资狂欢”

在银行信贷极度宽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大量举债也成了脱缰之马,有财经杂志称此为地方政府的“融资狂欢”。甚至有人提出,这就是所谓的“弯道超车”,即借助经济发达地区增长缓慢下来的机会快速发展。

地方政府“融资狂欢”最为得心应手的工具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2009年以来,以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为名的政府融资平台遍地开花。由省市复制到县城,由城市基础建设行业发展到其他各行各业,规模由小到大。通过这种融资平台正在加速膨胀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这种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既可整合当地的资源和盘活当地的资产,也可在这个融资平台的掩护下,将银行借贷资金转化为子公司的项目资本金,以便进一步放大做债务融资,使银行信贷的金融杠杆放大到极致。比如今年上半年信贷超高速增长,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正是融资的主体。还有,城市投资债券(或城投债)、“银信政”信托产品等都成了地方融资平台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最有力的工具。

据发改委财金司统计,截至6月1日,企业债发行88只,融资1447亿元,其中,典型的城投债有46只,融资605亿元。由于城投发债专门为政府融资,政府就会调动所有的资源让城司达到各种融资所需要的标准。在打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过程中,土地注入多是最为普遍和核心的内容。这既可扩大资产基数,也可能用于抵押担保及成为未来收益的重要来源。因此,各地方政府经营土地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最大法宝。

还有,撬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有力的土具是“银信政”产品。所谓的银信政产品就是指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购买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投资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股权或债权,同时政府向银行及信贷公司出具回购的承诺。由于这种模式为融资平台或项目带来资本金,最终可撬动更多的银行信贷,因而深受地方政府欢迎。由于这种“银信政”产品短债长贷,杠杆化程度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让整个国内融资市场及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方政府的信用扩张在短期内可抵消市场信用的紧缩,挤出民间投资;二是政府平台融资工具的高杠杆化,不仅可能催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泡沫,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而且将影响央行货币政策,增加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难度;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经营土地为核心。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融资平台畅通,就得以各种理由来托住或推高房价,从而使房地产市场不能够按照市场内在性调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扭曲。可以说,2008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不少不可理喻的现象基本上都与地方政府的这种思路有关。如果房地产市场不能够根据市场的内在性出现调整,那么房地产市场泡沫就不可避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正在聚集巨大的风险。

总之,今年以来中国融资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表现为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也表现为出现不少新的融资模式,甚至于出现以往那种政府与银行结合的模式。这种信贷超高速增长及新的融资模式的出现,不仅导致地方政府的融资疯狂,也可能会让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及楼市。这就是当前监管部门特别关心信贷超速度增长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这种现象出现,还得认真观察与思考这些现象,这样才能把握其问题的核心所在,而不为现象所迷惑。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疯狂,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要因为保增长而不顾及金融市场的风险。这种融资疯狂并不在于融资的数量与规模大小,也不在于融资工具的多少,最重要的是这种融资疯狂一旦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主流融资模式,就可能让整个社会的金钱与权力结合得越来越紧。最后,这种金钱与权力结合不仅会成为未来整个经济发展的障碍,还可能成为未来整个经济发展的“毒瘤”,导致整个中国经济泡沫吹大,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巨大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