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我国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我国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要社会的发展又促使“现代文明病”滋生,在人类面对新的生存发展挑战面前,花钱买健康,体育消费又成为提高生活质量、改造人、发展人的有力手段。因此,带动全民健身,了解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的现状,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体育健身体育人口全民健身

一、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现状

(一)体育人口少

现在我国城市居民有28.56%的人不参加体育运动,有41.38%的人每周参加1-2次体育运动,就是说有69.94%的人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低于3次;余下17.15%的人和12.91%的人每周参加体育运动频率超过3次,甚至5次以上。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城市居民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少,每次参加的时间却较长,有的城市居民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较多,但每次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却低于30分钟。调查结果表明有40.72%的人每次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低于30分钟,有22.05%的人每次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有8.67%的人每次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60分钟。经过具体统计,达到国家体育总局1997年《对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所规定的体育人口的百分比为30.07%。这个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人口数量非常少,可见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了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形成。从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来,群众体育发展迅速,大众健身市场十分活跃,各城市体育运动场馆开始实行有偿或免费向社会开放。据全国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615693个,截止1996年我国实现有体育场地每10万人5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65平方米,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1990年意大利每10人拥有212个体育场地,芬兰拥有457个,瑞士拥有220个。显然,在人均体育场地的占有量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甚至远不如韩国。我国各类体育场馆有44.10%对社会全部开放,21.30%部分开放,有10.40%设在郊区,有20.20%设在农村。相对比较我国城市居民对体育场馆的占有量要好于郊区和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大部分的居民是在自家庭院内、住宅小区周围、广场、公园锻炼,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场馆需求不足,必须增加体育场馆。

(三)缺乏体育锻炼方面知识

我国城市居民对于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很缺乏。大部分城市居民都认为自己在参加体育运动时需要教练的指导,而认为教练可有可无的那部分人,则是不重视科学锻炼身体的表现,不需要教练指导的人,可能是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也可能是不重视科学锻炼身体。总体来讲,我国城市居民对于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很缺乏,说明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做好。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一个因素,从而也制约了人们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改变我国居民体育健身现状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因为各测算单位的总人口数量不同,经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本文对我国现有的体育人口的百分率也作了调查,其百分率是30.07%,而且参与的人群以老人和在校学生为主,可见我国体育人口数量之少,且年龄结构不平衡,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体育人口,来唤起国民的体育意识。只有全国人民都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意识才是真正得到了提高,同时扩大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

(二)加强城市规划及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

城市规划是百年大计,非一日之功。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住房制度的改革,“安居工程”的实施,新开发了城市周边的一些地域。对新开发的地域,政府城市统建部门要实施一系列政策,严格规划住房小区周围供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空间,并积极引导房产开发商或其他投资商在小区周围兴建一些相配套的体育服务设施,营造城市居民就近参加体育健身娱乐的方便条件。政府城市统建部门还要合理规划动迁、搬迁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域,给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留有一定的空间,并加强老社区体育设施的投资和维修,改善城市体育场馆十分匮乏的实际情况。

(三)提高全名健身意思

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观念与体育意识,是需要通过教育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确立正确的体育健身消费意识。在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进下必须迅速的、全力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才能逐渐增大体育人口数量和质量。此外,不可让健身运动脱离人们的生活实际,而单纯的追求正规化和强刺激,而应该把健身锻炼与休闲方式结合为一体,使之全民健身运动健康的发展。体育产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发展事业,单纯从一维经济模式出发必将因急功近利导致风险扩大。体育参与者应以城市体育文化的发展为突破口,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与政府、公民的有效融合,使体育健身消费为城市居民健康服务,为城市经济的运行与发展推波助澜,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熊和平.从体育消费的角度谈人们的体育意识[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91.

[2] 向家俊.大众体育意识淡薄的深层原因探析[J].体育学刊.1999:96.

[3] 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