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孔庙之“勾心斗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孔庙之“勾心斗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跨过壁水桥,穿过弘道门,进入孔庙,来到奎文阁后的碑亭院中。这里东西排列着十三座碑亭,是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古往今来历代君王都曾来孔庙祭祀孔圣人,而且凡来者多在此刻碑留字,亭内存唐、宋、金、元、明、清石碑55块,都是历代帝王来祭拜孔子时颁赠的颂扬之碑。另外,还有一些名流学士也来此拜孔树碑,466间各式建筑挤在一起,难免就会交叉不开。当时在建造御碑亭时由于御碑数量众多,地域有限,又无法取舍,建筑师们挖空心思、费尽心机,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在曲阜孔庙内十三碑亭与大成门之间搭建了这样一组“勾心斗角”的建筑。

看这里,

座碑亭的一个檐角紧紧地抵住另座碑亭的檐心,尚有一个檐角与另座碑亭的一个檐角牢牢地顶在一起,形成实实在在的“勾心斗角”之势。“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是两种不同的建筑模式。

檐与檐紧咬,像雄鸡相斗啄对啄互不相让,这便是“斗角”!

个飞檐直插另一个飞檐的“心窝”,另叫飞檐又横刺别的飞檐“肩夹”,毫不示弱,这是“勾心”!大成门前伸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分别伸进了(钩心)始建于公元1686年的十三碑亭的北排东起第二、第三个碑亭的重檐中间(斗角)。“勾心斗角”原来是写作“钩心斗角”的。

大成门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门面5间,黄瓦飞檐,彩绘斗拱。当年建筑师们利用建筑物的屋角飞檐高低长短差,将相邻的建筑物飞檐屋角交错穿插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效地节省了空间,又使得建筑相呼应、富有动感,这种结构就叫做勾心。

自宋朝之后,孔庙的总面积没有增加,但建筑物却越来越多。为解决空间狭小问题,并与大成殿前的御碑亭建筑风格有所不同,建筑师采用前后房舍飞檐角对角的形式。走过大成殿,右拐不远,便进入一条很窄的胡同,小胡同上方对峙的飞檐告诉我们,这就是斗角。此处飞檐相对,犹如雄鸡对峙,富有动感,上方阳光可入,下方有路可走,既节约了空间,又与碑亭院的“勾心”结构形成对应。北排东起第一个碑亭的西北下层角与大成门的东南角正对着,好像两个“情人”在“接吻”,因而形成了勾心斗角的建筑风格,为孔庙增添了一大奇观。这在全国现存的古建筑群中还较为罕见。

最早学习“勾心斗角”是从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是形容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而发展到现在,被比喻为人与人之间各用心机的明争暗斗。在孔庙里,“勾心斗角”这句成语得到最充分、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