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25例,按有无PH分为PH组和非PH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血管通路方式、血压及透析前血液检验,并于透析次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①PH组中采用动静脉内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PH组(P < 0.01)。②PH组的PTH水平、肺动脉内径、右室横径、右房横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显著大于非PH组(P < 0.01或P < 0.05)。③PH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低于非PH组(P < 0.01)。④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通路方式为MHD并发PH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血管通路方式为MHD并发PH的危险因素,通过纠正此因素有利于早期防治PH。

[关键词] 血液透析;肺动脉高压;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 R54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039-03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多种全身性重症疾病[1]。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为MHD患者常见并发症,长期显著的PH可引起毛细血管及右心室病理改变,预后不良[2],增加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有研究显示,PH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死亡中的独立预测因子,故MHD患者并发PH的早期诊断及早期预防有重大意义[3]。本研究通过对125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并发PH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条件为:①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内科学》教材诊断标准诊断为ESRD;②年龄≥18岁;③在我院透析中心行MHD,3次/周,4h/次,持续6个月以上;④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PH的基础疾病。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定期进行MHD的患者125例,男68例,女57例,年龄(50.2±10.4)岁,透析龄(44.1±19.4)个月。所有患者均使用聚砜膜血液透析器,面积为1.2 m2以上,均为一次性使用,采用瑞典金宝公司生产的AK95和AK95S血液透析机,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为(200~300) mL/min。按是否并发PH分为PH组和非PH组。

1.2 方法

1.2.1 收集一般资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伴发疾病、透析龄和血管通路方式,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BMI),并于透析前连续测3次血压并计算平均值。

1.2.2 超声检查 于透析次日集中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GEVV-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避免主观误差,心脏超声固定由同一位资深超声检查专业人员完成。PH的诊断标准为静息状态下测得SPAP≥35 mmHg[4]。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年龄、肺动脉收缩压(PAS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管通路方式(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导管)及透析充分性指标(KT/V);②血液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PTH);③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125例患者中46例诊断为PH,归入PH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2.7±12.5)岁;余79例归入非PH组,男41例,女38例,年龄(49.6±9.8)岁。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构成、透析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临床指标比较

PH组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为(46.64±9.19)mmHg,非PH组的PASP为(31.97±6.42)mmH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H组中动静脉内瘘占93.5%(43/46),显著高于非PH组的78.5%(62/79)(P < 0.01)。而两组间血压(SBP、DBP)、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血液生化指标及超声结果比较

PH组的PTH水平、肺动脉内径、右室横径、右房横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显著大于非PH组(P < 0.01或P < 0.05)。PH组的LVEF值低于非PT组(P

2.4 MHD并发PH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血管通路方式、PTH、肺动脉内径、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F等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管通路方式、右房横径、LVEF的P值均< 0.05,说明血管通路方式为MHD并发PH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MH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57.5%[5],是健康人群的10~20倍,而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50%[6]。Yigla[7]对采用动静脉内瘘行MHD的患者研究称,发生PH者3年死亡率为30.4%,显著高于无PH者的8.5%,二者有显著差异,故认为PH为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MHD患者的PH发生率为36.8%,与国外研究显示的29.0%~57.1%一致[7]。

因MHD患者治疗特殊,故PH的发生机制仍未明确。动静脉内瘘是MHD患者的特殊治疗方式,也是其进行治疗的重要条件,但因其所致的解剖结构改变,导致了明显的左向右分流,使回心血量增加[8]。有研究称动静脉内瘘使心输出量增加10%~18%[9],长期增加的心输出量超出肺循环的调节能力,最终引起肺循环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PH组中动静脉内瘘占93.5%(43/46),显著高于非PH组的78.5%(62/79)(P < 0.01),可见动静脉内瘘所致的左向右分流可增加PH发生的风险,与Amin的研究一致[10];而两组患者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对MHD患者定期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功能及PH进行评估及随访,监测SPAP水平,必要时进行临床干预,对动静脉内瘘等血管通路方式有问题的患者可行手术纠正或选择其他血管通路,对改善MHD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13]。

[参考文献]

[1] 尹良红,管保章,留璠娜,等. 血液透析模式的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2):4002-4003.

[2] 李胜开,张训保,尹忠诚,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调查及其危险因素[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5):935-938.

[3] 李占园.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及相关因素[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7):5-7.

[4] Reisner SA,Azzam Z,Halmann M,et al. Septal to free wall curvature ratio:a non-invasive index of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J]. J Am Soc Echocardiogr,1994,7(4):27-35.

[5] 杨桂鲜,吴艳波,王晞,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事件关系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51-253.

[6] David W. Johnson;Ann-Maree CRAVEN;Nicole Maree ISBEL. Modification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An evidence-based review[J]. Hemodialysis International,2007,11(1):1-14.

[7] Yigla M,Oren Fruchter,DoronAharonson,et al.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Kidney International,2009,75,969-975.

[8] 林金秤,操凤,王润秀,等.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1,40(36):3721-3723.

[9] 黎磊石,刘志红. 中国肾脏病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l469.

[10] Amin M,Fawzy A,Hamid MA,et al. Pulmonary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role of parathyroid gorm one and pulm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s[J]. Chest,2003,124(6):2093-2097.

[11] 邵咏红,王飞,孔耀中.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9):1932-1934.

[12] 沈洋,周亦伦,姜维,等.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血液净化,201l,10(1):25-27.

[13] 侯杏娜,徐延琴.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医药杂志, 201l,23(6):85-87.

(收稿日期:201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