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痛分娩40例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与产程进展、产程中胎心率变化、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5月实施无痛分娩的4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与同时期未采用镇痛而条件相仿的4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进展、产程中胎心率变化,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好,剖宫产率明显降低,对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产程中胎心率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镇痛安全可靠,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进展,可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无痛分娩; 产程; 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 R71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092-01
产妇分娩是否疼痛,反应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对生命个体的尊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无痛的情况下经阴道分娩已成为可能。近年来,无痛分娩技术正被日益普及,而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是目前最有效、最富有生理益处的一种方法。由于所用的剂量只有一般剖宫产的用药量的1/10左右,所以不论对孕妇还是胎儿都是安全的。我院2009年4月~2010年5月,实施无痛分娩4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4月~2010年5月在我院要求无痛分娩的4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排除椎管阻滞禁忌证,年龄22~33岁,平均25.82岁,均为单胎头位足月临产的初产妇。选择同一时期未采用镇痛而条件相仿的4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和孕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高危情况。
1.2方法:产妇有规律宫缩,宫口开2~3 cm开始进行常规的硬膜外穿刺,腰椎2~3或腰椎3~4间隙,向头端置管3~4 cm并固定,穿刺成功后常规首剂推注0.1%利多卡因10 ml,待有镇痛效果后连接PCA泵(药物配方为0.125%罗哌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再加生理盐水),速率为2 ml/h,宫口开大9~10cm后停止PCA泵连续给药,待胎儿娩出后再恢复给药直至会阴侧切缝合后即拔管。
2结果
2.1观察组镇痛前后各指标变化。观察组产妇镇痛前后的BP、HR和SpO2平稳,镇痛后的胎心、宫缩强度与镇痛前比较无差异。观察组产妇镇痛前均感到中度或重度疼痛,镇痛后2 min产妇均感疼痛明显减轻或无痛,镇痛效果优。镇痛后10 min,有1例产妇双下肢抬高困难,停用镇痛后症状消失,其余39例,双下肢均能抬高。
2.2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及胎儿娩出1 min Apgar评分情况,见表1。
2.3观察组中36例(90%)经阴道分娩,4例(10%)改行剖宫产,其中2例因持续性枕后位,1例持续性枕横位,1例继发性宫缩乏力而行剖宫产,而对照组中11例剖宫产,其中有8例无手术指征因疼痛难忍要求剖宫产。
2.4不良反应:无一例发生低血压,头晕,胸闷,心律失常,有1例出现幻觉现象,停止给药后消失。
3讨论
决定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孕妇的精神心理因素。良好的精神心理因素在分娩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是决定分娩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孕妇在临产后因惧怕宫缩而要求剖宫产,使剖宫产率愈来愈高。相对于阴道分娩而言,剖宫产对母体伤害明显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且新生儿易患多动症,感觉缺失综合症等。目前国内专家已反复强调要降低剖宫产率,重视剖宫产的危害。为了减少对母体的损伤,同时消除孕妇临产时生理上的痛苦及心理上的恐惧,鼓励孕妇阴道分娩,我们推出了硬膜外椎管内阻滞镇痛(PCEA)这一切实可行的方法。PCE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技术[1]。罗哌卡因使运动和感觉分离更趋明显,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毒副作用小,所以应用于分娩镇痛[2]。研究资料表明,无痛分娩时由于疼痛减轻,产道放松,宫口扩张加强,故不影响宫缩及产妇运动,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3]。而且该镇痛方法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孕妇清醒,可参与分娩过程,必要时可满足手术需要[4]。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且对产程无影响,不增加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
我们经过临床观察,在实施无痛分娩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通过触摸子宫了解宫缩情况,不能单纯依赖监护仪,若有宫缩减弱,应及时处理,避免因麻醉过度或个体差异引起的继发性宫缩乏力。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14.
[2] 徐惠芳.分娩镇痛及其发展.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319.
[3] 陈永祥,张美荣,胡文晟,等.分娩硬膜外镇痛应用不同镇痛药物配比伴多普勒超声观察对子宫-脐带动脉血流速率的影响.中国麻醉与镇痛,2002,4:173.
[4] 刘楠,闻良珍.分娩镇痛方法的选择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5(21):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