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真实的孙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实的孙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孙犁的散文,我很大的感受是“真实”。孙犁先生在他的《散文的虚与实》一文中指出,小说可以多产,诗人可以多产,报告文学可以多产,唯独散文这一文体,不能多产。不能多产是由这一文体的性质决定的:第一,散文在内容上要实;第二,散文在文字上要简,中国散文的特点就是要避虚就实,情理兼备。散文须“真实”的主张,让孙先生自己坚守并较真到一丝不苟的境地。

题名为《黄叶》的那篇散文,是孙先生为悼念一位战友而作的,这位战友进城后与他共事多年,当过报社总编、市委宣传部长,垂暮之年想出一本文艺作品,请孙犁给写个序,却被孙先生当面拒绝了。因孙先生苦于为他人作序。同在这篇文章里,孙犁还告诉我们,另一位作为“老朋友”的诗人请孙犁为之新版的诗集作序,序言中孙先生却指责人家过于雕琢,人家的诗集已经铸版了,他写这样的序哪还能用,害得人家将序硬挖下来。这种不近人情的事,按理说作者自己是会避而不谈的,因为说出来会使人想到一个“愚”字,让人感觉作者“愚不可及”“不近情理”,可为了散文的真实,孙先生没有避而不谈。更有甚者,在他的《故园的消失》里,孙犁说,家乡办小学,缺乏资金,老支书带着新支书和一个老贫农团员专程去天津孙犁家,请求赞助,孙先生先安排他们找了个旅社住下,并说明我这里没有人做饭,给了他们30元钱,让他们到附近的饭馆用餐。第二天上午,才开始谈话。谈赞助问题时,孙先生拿出两个方案,一个是给他们2000元钱,一个是给1000元钱,再回去把孙犁家的三间带耳房的、坍塌漏雨、房顶茅草丛生、房基歪斜的旧房拆掉捐公。来募捐的显然有些失望,同意了第二个方案,并把孙先生给的30元饭钱还给他,说这是因公出差,回去可以报销,就告辞了。这件事虽是万般真实的,说出来倒让人寒碜,谁都会感觉孙先生不够热情大方,多少总会令人有“抠门”的感觉。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笔下是要斟酌一番的,起码是避重就轻,但为了追求散文的“真实”,孙先生不怕人家脸红,也不怕别人笑话自己,总是处处实话实说。

还有一篇名叫《木棍儿》的散文,记的是老战友时达。既然时达与自己是好友,何况是追思古人,总该向“好”的方面去说,可孙先生讲时达,非得求一个真实的时达不可。他说时达已经不在部队工作了,但他还要请当地驻军给他一名漂亮的勤务兵,带着回河南探亲;顺道来看孙犁时,安排他在机关招待所住宿,他嫌简陋,硬要去住高级招待所,派汽车送去。从孙先生的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时达是爱摆阔的那种干部,孙先生也说他“官级不高,派头很大,服装整齐,身后总有一个勤务兵”。孙先生在纪念自己战友的文章中写这样的事,似乎不合情理,可这是真实的时达,这是自己战友的真实的故事,这是老战友时达给作者留下的真实而最鲜明的印象。

我手写我心,心里怎样想,笔下就怎样流淌,不为友讳言,不谀人及己,不向世俗低头,不向权贵屈膝,这是孙犁先生散文的精神。

【赏析】

以小说《荷花淀》而闻名文坛的孙犁先生,在散文的创作上更让人看到他做人的真诚。他的性格里的那种为人的率真,对亲朋好友的态度,无一不给我们展现了孙犁先生那崇高人格。

文章为更好地突出孙犁先生的性格中的真实,集中笔墨写了几件事:拒绝老战友请求作序,曾经给“老朋友”作序的尬尴,还有故乡来人请求赞助,以及写老战友时达。虽然孙犁先生每件事面对的是不同的人,但是他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却是一致的:真实!

在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吹捧的社会里,朋友之间、战友之间,更多的是“明智”地以抬高别人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而孙犁先生依然故我地保持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这是他崇高精神的体现,也是一个著名作家所拥有的令后辈敬重的高尚节操的表现。

作者在写孙犁的高尚品格时,只是抓住他与人日常交往的几件事做简单的描述。在简洁朴素的言语中,我们却看到一个性格鲜明的高大形象凸现于眼前。

【程鸣 江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