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和博物馆的9年约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和博物馆的9年约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组超人数字

“平常要上班,我所有的周末、假期时间都用在了博物馆里,年假也在这里。以前我在佳能公司上班的时候,一年12天年假,我都是掰成半天半天来用。这个半天在博物馆讲解,那个半天可能去学校讲大课。”张鹏笑着说,“当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没有很高的门槛,我当初就是大一的时候来的,啥也不懂。”

2002年,张鹏从陕西考到中国政法大学。他的家乡离西安相距几十公里,上中学时,张鹏每次到西安必定要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始只是为了找历史课本上照片的真实版,后来,他喜欢上博物馆里的宁静辽远。大一下学期,张鹏在天安门东的国家博物馆转悠,觉得讲解的大姐讲得好,他跟大姐聊了起来,才得知大姐是义务讲解员,而且博物馆正在招募义务讲解员。于是他推门到办公室,申请报名。后来,张鹏发现他是那批最后一个报名最后一个面试的。

张鹏笑说自己能通过面试是运气好。笔试通过后,面试时,大家面前摆着一排文物复制品让现场讲解,他抽到了唐三彩的马。“那是陕西的东西,所以我能讲几句。”张鹏解释,“考试主要是考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知识层面以后会进行培训。”这也是张鹏强调的,当义务讲解员一点也不难的原因。张鹏总结了当好义务讲解员的三条标准:一是有好学的心态,主动去学;二是有坚持的心态,志愿服务不是一次两次;三是嘴皮子稍微利索点。

据张鹏介绍,每家博物馆都会招募义务讲解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留心各馆的招募情况。事实上,有些博物馆会专门面向大学生招募,只是同学能坚持很长时间的较少,张鹏是国博2006年闭馆前仅存的大学生志愿者。

成为义务讲解员后,在北京郊区昌平区中国政法大学读书的张鹏开始每周有两三天要往天安门跑,“来回在路上要花三四个小时,博物馆9点开门,我就要到岗,所以6点多起床,挤长途公交往城里赶。”张鹏从那时开始,把业余时间都放在了博物馆。五一、十一,别的同学去旅行了,他就在博物馆忙讲解。逢长假,博物馆会延迟到6点闭馆,张鹏讲解完后再跟听众聊会儿,离开博物馆的时候就7点了。“那年十一,我走到公交站根本挤不上车,干脆从天安门走到了德胜门外的长途车站,走了40多分钟。”张鹏回想过去,他承认辛苦,但是他不说累。义务讲解员需要提前预约好自己参与服务的讲解时间,偶尔赶上身体不适,不得不取消预约后,张鹏会想尽办法补回,在后面的几周里多讲一两场。

在一部拍张鹏的公益广告片里,有这样一组数字:9年讲解,300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观众20万人次。张鹏给自己的讲解场次编了号码,2012年1月28日是第1627场。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数字会惊诧,他怎么坚持的?如何平衡工作和讲解?张鹏笑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笑说大家都喊他“超人”,他简单地说:“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张鹏强调,成为一名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就是做出了一份承诺,是对不特定群体说:我要在国家博物馆为大家服务。尽管可能大家不知道有这些志愿者,但是做出了承诺就要负责任。细究的话,这份责任感是他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簋”

听过张鹏的讲解,很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博物馆,这是张鹏最乐意看到的。在张鹏的听众里,有曾经在小学时到北京来玩,听过他的讲解,现在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找到他要当义务讲解员的;也有跟着张鹏走,他在哪个馆讲展览就专程去听的。事实上,要找张鹏很容易,看下他在微博的讲解时间表,然后直接到博物馆去就可以了。

9年讲解下来,张鹏形成了自己的讲解风格,他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小故事,让听众常常发出会心的笑声。张鹏给成年人讲解时,一定会推荐几家博物馆、几本书,会出几道开心辞典式的选择题跟大家互动,最后会留几道问题,必须回去翻书、查资料才能找得到答案。给小朋友讲的时候,张鹏首先给孩子们讲到博物馆参观的礼仪:轻声细语,保持距离,让别人也能很好地看展品。他会蹲下来给孩子讲解,不停地提问,最后准备明信片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不过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今天看到了什么?

每次有新展览,张鹏提前两个月便开始准备,拿到讲解词后,他会换个角度想:观众看到展览会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去查资料、找答案。就像张鹏给小朋友讲解青铜,说到古代皇帝祭祀的意义,他会形象地说:“皇帝乞求上天保佑国家打胜仗,供上一些吃的、喝的。”于是就要说到当年祭祀时盛食物的器具“簋”(güĭ),然后他提示小朋友们想想东直门那条著名的餐饮街的名字——簋街,很自然地告诉小朋友们“历史就在身边”。在讲解瓷器展时,张鹏带着听众们看唐代秘色瓷碗,讲解了秘瓷的难得,如何从颜色、形状欣赏瓷碗外,张鹏特意告诉大家蹲下来看:秘瓷以素面无纹著称,但是这个碗出土时外壁还粘着包装残纸,尚存唐代仕女形象。“生活里的不如意、不完满,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听众们频频点头,一个女中学生跟着大家往下一个展品走时,跟妈妈说:“朋朋的话好有哲理!”

“我是想告诉大家,来博物馆参观不是2个小时的事情,是会影响你2天、2个月甚至20年的。”张鹏说。现在生活压力大,张鹏也不例外,他一样有租房子、换工作的困扰。但是,在博物馆里张鹏会不由得放松下来,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讲解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感受宁静的美好,获得更多生活的正能量。所以,张鹏愿意给大家讲解时,念诗句、讲故事,在诗情画意、欣赏艺术之美中释放压力。张鹏说,9年义务讲解员的生活,让他在北京这样很有压力的生活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感。

一个“雷锋”将带出一批志愿者

在博物馆当义务讲解员已经成为张鹏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有人喜欢逛街、喜欢聚会、喜欢看电影,自然而然地,他就喜欢在博物馆。同时,在当义务讲解员的过程中,张鹏对志愿者、志愿精神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张鹏说:“2008年前,我在博物馆里跟人介绍说:我是志愿者,可以给你讲解。对方第一反应总是问:你收钱吗?2008年后,看到我挂着志愿者的牌子,很多人会找我:能讲解一下吗?”

张鹏发起并和十几个朋友正在运作名为“四月公益”的草根组织,是北京团市委志愿者联合会下的团体会员。张鹏还是不离开博物馆的方向,2012年他有3个计划内的项目。一个是招募博物馆义务讲解员队伍,他会为大家进行文博知识、志愿精神、讲解礼仪的培训,然后送志愿者去一些小型博物馆,如古钱币博物馆等当义务讲解员。二是给打工子弟学校做流动博物馆,带着孩子们走进首都博物馆看看老北京、到朝阳规划馆看看新北京、到大企业看看在北京工作着的外地人,与支教帮助孩子掌握知识不同,张鹏关注孩子们在城市的认同感,他希望通过参观,让孩子们认识到他们是城市的一份子。三是组成讲师团,进到小学、中学,为孩子们讲课。比如有学校课外想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世界史的内容,张鹏就会派出老师,讲北京的博物馆办过的世界史相关的展览,让孩子们感受博物馆的魅力。在这些筹划的项目中,张鹏非常欢迎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

张鹏对年轻人看待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态度有所忧虑,他觉得很多人对很多事情停留在看过、去过、做过的表面。“像有的人学雷锋,说我做过一件好事,就是学过了,过了就过了。志愿精神应该是可延续的,是内在的一部分,是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张鹏说,“多做小事,志愿者不是轰轰烈烈的,志愿者是做了事情后不求别人说谢谢,反而要谢谢对方。因为我帮助了别人,让我知道自己在世界是有价值的,所以反过来说谢谢。”

“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展览的时候,不懂没有关系,我告诉大家怎么看展品。看色彩的美、形状的美,特别之处的美,也就是细节上的美。”站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的展厅里,面对两三位听众,张鹏笑容满面地开始讲解,很快他的身边围过来更多人。

2012年1月3日上午,记者跟着张鹏听了国博的两个展厅的三场讲解,一场小朋友专场,是家长们组团在微博上和张鹏约好的,另外两场是张鹏给自己的任务,给来馆的观众讲解。三个小时的讲解后,记者和张鹏坐在展厅外的休息处,聊起了他的9年义务讲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