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提高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儿童的音乐教育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家长的积极态度推动了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如何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儿童的音乐之路走得更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时时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儿童心理;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109-2
儿童的音乐教育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家长的积极态度推动了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一方面家长对儿童的学习方式的认识不足,激励和教育方法有悖于儿童心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用成人式的教育模式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使许多儿童产生了逆反心理。如何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儿童的音乐之路走得更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时时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儿童的主要潜能
经过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期的研究和探索,目前正开始揭示音乐和语言、数学以及其他智力活动间的联系和本质。一是音乐和语言相辅相成。音乐通过强调节奏、重复、字与字、话语之间的停顿来促进语言学习,例如小孩在还不能念出一个长句的情况下,就能唱出一长串歌词;二是提高时空里预测与把握形式的能力,数学和音乐的联系是因为两者都依赖于时空推理,每一位懂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是数学的,如果不作数学计算,你就无法读懂五线谱上的第一个符号;三是音乐可提高我们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音乐训练能提高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联系。
二、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杜威说过,兴趣是儿童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是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兴趣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违背兴趣实际上就是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
(二)感性认知是儿童学习音乐反应的主要形式
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三)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
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所以经常接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个性。
三、如何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鲁道夫・史代纳博士对音乐阐述过:乐曲的愉悦感比内容更重要,给幼童的音乐是要生动的音乐,能滋养耳朵的音乐。音乐要融入孩子一天的生活中,在情感、意志和思考的各个层面滋养孩子。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地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的探索开始的。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兴趣是内在发展阶段的外在表现,抓住了兴趣就抓住了孩子目前的发展阶段。按照兴趣提供资源就是在他需要盖地基的时候你给他提供钢筋水泥。让儿童跟随着兴趣去选择钢筋就用钢筋,去选择水泥就用水泥。这些素材被他们自己有机地结合起来之后,就完成了内在建构,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就是在不断获取“成功”的过程中产生的。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而是要让学生经常、不时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儿童的音乐感性体验
1、组织儿童体验、感受音乐
音乐老师要在儿童与音乐间建立美妙的连接,老师要成为孩子进入音乐世界的引领者。让儿童与其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相遇……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明确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组织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儿童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孩子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孩子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孩子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了,孩子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孩子们体验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3、学在快乐之中,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但是要保持儿童对音乐的“欢喜心”也不是一件易事,强化儿童对音乐的体验,需要时时保持儿童对音乐体验的快乐,如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如果困难程度超出了孩子的兴趣能力,孩子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就很正常。或者反过来说,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各种兴趣下降的表现时,第一反应就应该是检测一下是否随着学习的进展难度的提高,已经进入到了让孩子力不从心的阶段。如果是,那么就要及时调整;如果不是,仅仅是枯燥的方式引起的兴趣下降,就要及时调整方式,增加更有兴趣的环节。国外的各种教学素材和方式之所以如此重视“fun”,原因也正在于此。
(三)突出教和学过程的和谐,让兴趣转变为儿童发掘自身价值的基石
1、教学内容要和谐,易于儿童产生共振
教学内容是使儿童与音乐发生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儿童获得发展的媒介。只有当音乐学习的所有内容的自身各要素之间、所有内容与儿童之间处于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才能使儿童在真正的审美气氛中,在感知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中获得最有效的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同时也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身心疲劳和情感损伤。比如儿童与歌曲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儿童的嗓音运动与全身的脏器运动,与全身的肢体大肌肉运动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儿童的歌唱行动与儿童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缺乏理解,缺乏情感体验,缺乏情感体验带动儿童的歌唱的表达是缺乏生命活力和情绪感染力的,与特定情感表达紧密联系的歌唱技能也不容易获得。
2、教学方法与程序要和谐,易于儿童共享
从理论上的实践中看,教学方法必须满足于整体和谐的条件,必须具有审美享受的特征,才更易吸引师生的积极投入,使师生自然地产生人人都乐此而不疲的效果。比如,传统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往往采用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复机械地练习基本动作或基本动作组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舞蹈的基本结构,最后再将全部的舞蹈动作连贯起来配上音乐伴奏进行表演。在能够完整连贯地表演之前,儿童往往就已经不断地陷入厌烦、苦恼与疲惫的困境之中。而教师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惫而热情下降。而先进的教学法则是:从舞蹈的大轮廓开始,尽可能早地引入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和被象征的内容因素,尽可能早地配合完整的音乐,并随着儿童对前面出现过的要素的逐步掌握,逐步地累加新的要素,从而使舞蹈的形象逐步丰满细腻起来,儿童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3、精神环境要和谐,易于提高儿童的人际协调能力和投入音乐学习活动的热情
和谐理论认为,只要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教师和儿童双方都能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出最小的力做最大的功。其中的关键是,将不必要的损耗减少到最低程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训(教导、训练)和熏陶(熏染、陶冶)的关系,处理好儿童的思想与练习、体验与悟道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所有这些关系都处于和谐状态下,儿童有效发展的偶然性就会转化为必然性,成功发展的概率也就会大大地提高。事实上,人人都会承认,教师对儿童的尊重与信任、鼓励与支持、有效地反馈和适时适度的具体帮助,都会十分有效地改善儿童所处的精神环境,提高儿童活动的兴趣和对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虽不像师生关系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也是精神环境和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教会儿童积极地评价他人、热情地与他人进行语言的、体态(表情)的、身体的交往;主动而有效地与他人互动,共同追求歌声、器乐演奏声、集体舞蹈表演的整体和谐;共同享用有限的空间等。具体些说,如果儿童学会了在结伴歌唱、结伴舞蹈中用眼睛看着对方眼睛的方法与同伴交流积极的感情,学会了在自由空间条件下的随乐运动,根据表演情境和音乐的要求接近他人或避开他人,他们就必然会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也就会不断地提高儿童与儿童间的人际关系所造成的精神环境的和谐程度,这种精神环境的谐振所产生的巨大活动力,会大大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音乐学习,能使儿童在每一具体发展领域,每一具体品质、能力类型,每一具体操作行动中各种微观目标之间达到整体合一,使儿童个人的音乐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得到和谐统一,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百年树人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