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幸福梦”的追梦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幸福梦”的追梦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产业富民强村之路

辛杖子村四面环山,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村曾是集体经济落后、人心涣散、群众生活困难的后进村。1987年9月,从事运输业的能人孟宪增被村民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孟宪增走家串户,和老党员、老村民代表唠家常,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建议。1990年初,结合村里实际,孟宪增提出了着力构建三大产业实现富民强村的设想,并开始组织实施。一是发展大枣产业。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动员全村百姓,使村里的2000多亩坡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并栽上了各个品种的枣树,几年后,全村枣树种植面积已达到4000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二是发展酿酒葡萄产业。借助辽宁天池葡萄酒有限公司这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反租倒包方式,将村里1000多亩土地承包给企业作为酿酒葡萄原料供应基地,农民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还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三是发展工业。2004年以来,孟宪增借助附近大庙镇有丰富铁矿石资源的优势,利用两处河滩地建成了全市首个村级工业园――辛杖子村工业园,吸引16家民营企业入驻,不但向村里上缴可观的租金,还安置了本村剩余劳动力,构建了三大产业并举的辛杖子村产业支撑体系。

把富民强村变为现实

随着三项产业的不断发展,村里的运输、餐饮等服务业也被带动起来,不仅青壮年劳力找到了工作,就连一些年过花甲身体健康的老人也有了用武之地。村民孟昭武、孙山两位老人都已年过七旬,他们长期在葡萄园打工,每月工资近2000元。60多岁的村民郭殿元、郭继从、武彩秀、辛荣玉等人常年被工业园内民营企业雇用当门卫,月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除此之外,村里搞养殖的、开超市的、搞运输的也不断增加。目前,辛杖子村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个致富项目。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门路,孟宪增积极与市交通部门联系,在2012年8月促成了16路公交车将辛杖子村作为始发站开通运营,方便了村民出行,拉动了村里的餐饮、运输等行业的增值升温。到2012年末,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全村仅农家自用轿车就达100辆以上。

共建和谐幸福新农村

集体经济强了,村民富了,孟宪增仍然时刻不忘倾情关注百姓的生活。每年冬天,他组织人员及时为住平房的老党员和困难户送去取暖煤,为60岁以上老人送去米、面、油。从2010年开始,为全村247名村民上了养老保险,把村里孤寡老人、残疾人全部安置进村养老助残院。

为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村里投资43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娱乐健身设施,成立了秧歌队、篮球队、合唱队。孟宪增还先后筹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全区一流的村办小学和村级活动场所,新建了高标准卫生服务站,与农村合作医疗挂钩,妥善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村里每年都举办“好儿媳”、“感动辛杖子村十佳人物”、“和睦家庭”、“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奖活动,弘扬了文明新风。

在抓好经济和民生的同时,孟宪增更加关注村民生活环境的改善。2006年,他们就完成了整村水泥地面硬化,修建了利民桥、连心桥和景观路,全村设环保垃圾箱50个、环保厕所100个、太阳能路灯130盏。辛杖子村还组建了专业绿化队,几年来栽植馒头柳、杨树、松树等5万多株。现在的辛杖子村,真正是青山为帐,绿水环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10年,辛杖子村荣获了“辽宁省环境优美村”称号,之后又荣获了“国家级文明村”称号。在今年年初进行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孟宪增再次以高票当选,挑起了该村“党政一肩挑”的担子。他说:“群众的信任就是我的动力,我要让百姓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