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组讨论交流”是数学课堂中常见的学习形式之一。但是,从数学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交流”现状看,这种学习形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现象一:你争我抢

在《认识钟表》一课中,当老师引出时钟,并提问:“仔细观察钟面,你在钟面上看到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老师的话音刚落,只见同学们大喊着“我来说”“我先说”……这时的课堂就像炸开了锅一样。个个争着抢着当小组内第一个发言的,更有甚者为了争抢发言第一名甚至“干”上了,这种现象尤其在低年级最为常见,或在讨论内容相对较易的学习环节中。

现象二:话语霸权

每次讨论时总是组里几个优等生先说,其他同学渐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而且优等生的想法绝对权威,即使其他人有想法,也不敢轻易说出,只是一味地跟在后面应和“同意”“我也是这样想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其中的这些所谓的优等生们,他们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而其他的同学慢慢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失去了自信。

现象三:游离其外

在小组讨论学习时,有不少组总有一两个人游离于讨论活动之外。这些学生大多是平时组内学习稍差的孩子。在他们看来,小组讨论少我一个不要紧,再说我的想法不一定对,还是让那些学习好的说吧。这是学生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现象四:流于形式

我们常看到那些流于形式,假讨论的现象。讨论开始时,只见小脑袋们凑到了一起,远看个个像模像样地在说着、争论着、交流着。其实走近一听,你会发现他们只是按顺序校对了一下某道题解题的结果,至于自己的算法、解题的思路及自己的观察发现等并不能通过交流讨论展示出来,同样也不能真正地就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有些同学即使有不同的想法,也只是大声地说“你错了”,而不能将自己的理由表述出来。

以上几种现象在课堂学习中很是常见,针对这些现象,提高课堂上小组讨论学习的实效,现就小组讨论提出一些看法,权作引玉之砖。

1.科学设计组合。小组的安排因人因班而异。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常用两人一组,中高年级可采用4人或6人为一组的合作型小组,相比较而言,后者往往要求更细致的社交技巧,但其“公共资源储备”也相对增加了。小组在性别、能力、水平等方面应具有异质性,这样可以提供更多问题和得到解释的机会,同时能力强、水平高的孩子敢于先交流,他们的大胆能带动其他学生。为了让他们能很好地进行目光交流,将一小组的成员围坐在一起,讨论时尽量聚到小组的中心,组员间靠得越近,讨论时的声音就会越小,这样就避免了讨论时的“吵”。

2.加强技能训练。平时可以通过讨论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很快学会讨论。

首先明确讨论的规则:讨论是组员间相互的讨论,不能只对主持人讲,也不能垄断讨论。比如在我们的小组讨论开始时,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用正常的音量讲话,不要向别人喊叫。用这些词,“我同意某某”,或者“我不同意某某”。而且一次只允许一个人说话。

其次传授讨论的技巧:讨论时我们要学会询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质疑不相关的话题。请求对方澄清观点,对不能赞同的想法,询问对方持有某种意见的理由。

3.把握讨论时机。

(1)在知识的关键处发动讨论。知识的关键处,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寻找最佳支撑点,促使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探取新知。

(2)在知识混淆时发动讨论。小学生认知水平低,对一些相似的知识很易混淆,因此在这些易混淆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表象,提高认识、分析和推理水平。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后,为了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出示了一组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不少同学认为“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组讨论:①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②平行四边形也具备这样的特征吗?可以动手折一折。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平行四边行对折后并不能完全重合,只是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一模一样。学生通过讨论不仅辨清了概念,同时在讨论探索的过程中享受了成功的快乐。

(3)在知识产生矛盾冲突时发动讨论。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拨开云雾,定会事半功倍。如在第7册《角的度量》一课教学时,学生在自主测量120°角时,有学生量成了120°,有学生量成了60°。这时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再量一量,并说说出现不同答案的原因。学生很快会发现原来是读数时出现的错误。这样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更加深了正确量角和读刻度的印象。

(4)此外,还可以在学生思路受阻、思维定势干扰、问题具有发散性时发动讨论。因需要而讨论,这样的讨论才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4.精心设计问题。确保问题形式才不会引起是——非,或者——或者型答案。为了保证讨论的深入有效,我们还可以加上补充问题、嵌入问题、后续问题和相关问题。

5.及时调控进程。

小组讨论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始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开始讨论时,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要深入各组,推进讨论。我们可以定位(我们讨论到哪儿了)、总结(我们完成了哪些任务?达成一致了吗)、开启(我们下一步做什么)、纠偏(现在脱轨了,我们还是回到原初的问题上来)、调速(等一下,我觉得我们需要慢慢看看这个问题),等等。这样会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后面更好地发挥自已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奠定基础。

总之,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艺术,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才能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学习,让小组讨论真正达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