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见的力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见的力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精辟而深刻地探讨了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一系列概念。读完这本书,我从作者的论述中找到了莫大的认同感,想从舆论与新闻的角度谈一谈曾经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事件。我不会分析药家鑫的判决是否公正合理,只是分析其中的舆论现象。

在西安音乐学院就读的药家鑫撞倒张妙之后,将被撞人连捅八刀致死,事发几天之后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公安局自首,一度否认杀人的事实。各种民意调查均显示90%以上的民众支持判处药家鑫死刑,法院最终判处药家鑫死刑。一审中律师用激情杀人、既往表现和自首等理由为其辩护,这位律师因为“为坏人说话”而遭人唾骂。

成见是一种感知方式,它在我们所意识到的信息尚未经过我们思考之前,就把某种性质强加给这些信息。李普曼看到了人在认识中必然遭遇到的局限,诸如时间、注意力的有限,与生俱来和后天不断加深的成见,还有对未知领域轻易做出的判断,都必然地决定了人在面对某些事件时,只是根据心中的感受而激发出反应。正如李普曼所说:“一个人对于并未亲身经历的事件所能产生的唯一情感,就是被他内心对那个事件的想象所激发起来的情感。”

中国人自古信奉“杀人偿命”,民众大多持一种报应或复仇正义的认识,即药家鑫必须被判处死刑,才能满足人们对于刑法正义、生命安全的期待。这种文化积淀在人们知道药家鑫的残忍行径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杀人者偿命。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倾向于按照文化所给定的、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别人和看待事物,李普曼告诉我们:“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民众或许没有见过关于这个事件的全部报道和案件新闻,但是他们基于在脑海中重构的“事实”而迅速作出判断。其实,形成舆论的外景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不完整的,关于药家鑫的舆论是否合理很难判断。

一个事件为什么有力量把人们深藏于心底的见解统一起来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有些见解无论被人们多么深刻地感受着,与他们声称关心的事实都没有持久而强烈的联系。在我们从未去过的某地,发生的事情处于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以外,对它们的描述不可能囊括整个现实。但是,这种描述能够唤起人的全部情感,有时比现实所能唤起的情感还多。因为,可以导致结果的不止一个刺激因素。

在药家鑫案中,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现在处于转型期,民众的仇富和仇官心理颇为强烈。网上流传的药家鑫特殊的背景和殷实的家境,被网友们时常挂在嘴边,我们不能忽略这种仇富和仇官心理对舆论形成的影响。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时,500名旁听公民收到了法院的一份问卷,其中有两个问题: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种刑罚?您对旁听案件庭审情况的具体做法和建议?不知道这些旁听公民对药家鑫案持何种态度,但网上要求判处药家鑫死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就这个事件来说,值得讨论的是舆论与司法体系的关系。互联网带来了公众对司法过程的围观和意见表达,作为外部并不专业的力量,舆论的压力是司法可以感受到的。药家鑫案中反映出了民意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已经引起争论。由此看来,法院不得不面临舆论压力这种考验。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