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高考,我做主”基础教育改革新思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高考,我做主”基础教育改革新思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不但让基础教育建立了成熟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而且培养和选拔了一批擅长应试教育的管理干部,以往的基础教育改革没能让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失效,是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根源。实施学生和高校的“双向”自主高考既充分尊重高校各专业特点和招生需求,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从而使高中教学取消文理分科,改革现行应试教育评价机制,消除当前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副作用,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成功转型。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高考改革 自主高考

我国应试教育几十年,教育改革一波接一波,基础教育始终没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如火如荼,丝毫不逊于改革前,残酷的应试教育现状无情地告诉我们过去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低效的,相关的改革措施没有找到应试教育的病根。基础教育改革低效的根源是什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路在何方?

一、基础教育改革低效的根源

基础教育改革这些年,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改革工作,如:全国统一高考改为各省市自主命题考试、一年一度的高考改为每年二次、高考科目由“3+2”改为“3+综合”、全国统编教材改为各地方教材、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国家免费师范生培养、优秀教师流动机制①、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初高中剥离等改革措施,不胜枚举。然而,各省市的基础教育并没有因这些改革措施从此走上素质教育的正轨,各地的中小学择校热愈演愈烈,在一些省市诞生了一批基础教育的“航母”学校②。现行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从考试试题角度看,实则是“新版”的高中奥赛而已,对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毫无益处。改革低效的原因在于我们有的是照抄照搬别国模式,没有尊重我国的国情,有的则是因为没有尊重学生的天赋、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发展方向等个体基础的必然结果。

高中新课改和“3+综合”高考模式试图从考试内容和考试科目的变革来淡化高考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从而消除高考对基础教育的不利影响。然而教育管理干部的政绩需求和行政权力剥夺了高中新课程赋予学生的选修权,“3+文(理)综合”高考模式让高中学校的应试教育搞得得心应手,让教育管理部门的教学质量评价有了更“权威”的高考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是高中教师评职、评优、晋升、提干以及各级教育管理干部提升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社会对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认可的重要依据。现行基础教育评价机制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是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根源。过去的教育改革没有让这种基于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失效,是相关教育改革低效的原因,是导致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家”大量胎死腹中,沦落为“教书匠”的制度根源。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基础教育改革失效的根源在于我国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和高考的行政化,现行高考制度必须改革,而改革的目标是要尊重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尊重高校各专业特点,有利于高校发现人才,有利于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妨采用“自主餐”模式来改革高考。将现行的各省市自主命题考试改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高考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科学综合、人文综合。高校可根据所设专业特点确定各专业考生的参考科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规划确定高考志愿及其考试科目,从而实现学生和高校的“双向”自主高考,其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尊重高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给高校各专业“自主”高考的招生权利。

现行“3+综合”高考模式没有尊重高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不利于高校各专业对人才的发现,例如北大中文系,按目前高考科目设置必须是在高中阶段语数外加文综考分名列前茅的考生才有机会进入北大深造,而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学生不一定就喜欢或擅长语言文学研究。对语言文学研究有实力、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往往不擅长数学和地理,他们则永远被北大拒之门外,或许这就是近三十年我国应试教育出来的莘莘学子与诺贝尔等国际大奖无缘的原因吧!

若北大中文系确定本专业考生的高考科目为语文、外语、历史和政治,清华大学建筑学系确定该专业考生的高考科目为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人文综合,如此高校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特点确定考生的参考科目,无疑是给予“全体”高校各专业自主高考的招生权利。同时允许高校各专业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本专业特点结合考生单科成绩择优录取,对人才的发现和选拔更具针对性。现行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是“少数”大学的“特权”,是为争抢经受十多年应试教育洗礼的佼佼者而举办的一场“掐尖”考试。考试试题有奥赛化倾向,不但对改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现状无益,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应试负担。其命题、监考、阅卷和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备受社会高度关注和质疑。将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由国家考试中心命题把关,使试题更加科学、合理。由各省市实施监考、阅卷和招生,有利于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杜绝考试招生过程中的违规和违法行为。

(二)尊重学生的天赋、兴趣和发展需求,给学生“自主”高考的人生权利。

现行的“3+文(理)综合”高考模式迫使高中教学实行文理分科,有的学校为了应付高考,甚至在新生一进入高中就文理分科,理科生少开甚至不开设史地政,文科生少开甚至不开设理化生,严重背离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初衷。学生的高中毕业会考怎么通过?其实学生们、老师们、家长们和教育管理者们都懂的,其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一种考试经济。现行的高中毕业会考让学生以往的诚信教育毁于一旦,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致命的负面影响。文理分科过程常常有部分“差生”因文理教学班的设置限制被剥夺了文理选择的人生权利③,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就是“我被文理”了。文理分科教学让学生严重偏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剥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发生变化和转移的权利,不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给学生自主高考的人生权利,尊重学生基础、学习兴趣和人生规划,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规划不同,其高考的考试科目多少也就不同,对兴趣爱好广泛的考生不应限制其高考的科目数。取消现行高中毕业会考,对理工类专业可加试人文综合(政史地),而文史类专业则可加试科学综合(理化生)。两综合学科难度与现行高中毕业会考相当,考查学生运用综合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各专业录取的参考依据。现行的新高职招生考试只考语数外,不但没有尊重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且沦为差生的专场考试。应回归统一高考,为所有考生和高校营造和谐、平等的考试环境。尊重差生,应从高考做起。

(三)实施学生“自主”高考,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有利于高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现行的“3+文(理)综合”高考模式使得高考的状元效应、高分效应、重点效应和名校效应对高中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显得至关重要!重点高中容易出各级状元,考生高分多,上重点大学和名校的人数多。能上重点高中是许多初中学生和家长们梦寐以求的。不能保送或考上,交钱也要上,各省市出现的基础教育“航母”学校其根源就在于此。不消除高考的重点(高分)效应,必然导致重点高中、重点初中乃至重点小学的长期存在。“3+文(理)综合”高考模式也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们无形地背上了沉重的应试教育枷锁,是义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实施学生“自主”高考,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规划不同,其高考的考试科目也就不同。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的招生需求不同,考生的考试科目不同,录取分数线也就不同。因此高考状元和高分(重点)效应也就从此淡化和消失,为高中教育卸下沉重的应试教育精神枷锁。这将使得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无法统一应试④,让高中阶段文理分科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有利于高中学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按照高中新课标的课程设置要求开好每一门课,从而实现高中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四)实施全国统一的学生“自主”高考,解决目前异地高考的社会难题,还全体国民平等参与教育考试的权利。

目前我国有两亿农民工,他们为了生存和改善生活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大多数民工兄弟们干着最脏、最累、最苦的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基础教育教材和高考命题考试的地方化以及现行的高考政策,让两亿农民工子女即使在其父母工作所在地入学,也会因各地教材和高考命题范围不同无法回原籍参加高考,导致几千万留守儿童在他们的童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些儿童的成长无疑是寂寞的。民工兄弟为国家经济发展流汗的同时,还得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流泪。

教材和高考命题的“地方化”不但没有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且浪费了相当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有限的教育资源。照抄照搬别国教育模式,没有尊重我国的国情,这一“百花齐放”的教改设计,最终结果为“封建割据”的应试教育,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教育部最新的异地高考政策事实上将两亿农民工子女分为三六九等,没给全体国民平等教育考试的权利。加上认定复杂和地方阻力,操作难度大等诸多因素,真正能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也只能是为数不多的民工“贵族”而已。

实施全国统一的学生自主高考,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和高考报名情况由国家统筹分配高校在各地的招生计划,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工子女异地高考的社会问题,给所有民工子女平等教育考试的国民待遇。

(五)实施学生的“自主”高考,有利于优秀学生的充分发展,满足高校各专业对优秀学生的服务需求。

在国外,兴趣爱好广泛的优秀学生可同时在几所大学就读不同的专业,而在我国现行的“3+文(理)综合”高考模式和招生体制中,每个学生只能被某个大学录取一次,文科考生不能报考理工类专业,理科考生不能报考文史类专业。这种高考招生模式,不能满足优秀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高校各专业对优秀学生的服务需求,更不能推动各高校开展竞争,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学生“自主”高考,对高考科目无限制,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发展规划“自主”选择诸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参加2013年高考,其高考成绩既可参与文史类专业的录取,也可参与理工类相关专业的录取。学生可被北大中文系和重庆大学建筑学系同时录取,也可被西南政法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同时录取,从而满足优秀学生在几所大学同时就读不同专业的个体发展需求。学生被几所大学同时录取时,可根据学生意愿,占其中一所大学招生指标,其他大学招生计划不受影响。学生入学后,可同时在几所大学就读不同的专业,高校各专业有“责任”和“权利”对学业完成达标的学生为其颁发毕业证书⑤和授予学位。实施学生“自主”高考,有利于文理兼修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利于整合各高校教育资源为优秀人才的充分发展服好务!

(六)实施学生的“自主”高考,改革高考学科试题命题模式,为各层次高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服务。

现行的“3+文(理)综合”高考学科试题不但不能体现高中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便于高中学校搞应试教学,而且不能满足高校各专业的人才选拔需求,综合学科试题尤为突出。因此,可将高考各学科试题设计为A、B、C三大模块。A模块(公共模块):分值100分,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基础、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该模块试题主要满足一般本、专科高校的招生需求;B模块(能力模块):分值为50分,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块试题主要满足重点大学的人才选拔需求;C模块(专业模块):分值为50分,考查学生的学科“实力”和发展潜质,该模块试题满足高校对“学科专业”人才选拔需求⑥。B、C两模块的试题设计上要让“题海”应试行为失效,减少(或取消)选择题型,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过程的理解、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学生“自主”高考的学科试题设计不但要体现高中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要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合作探究、迁移创新等多种能力,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高校的各专业对人才的选拔需求。

三、学生“自主”高考的改革阻力

1.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上层阻力。

我们经历的历次教育改革都说是成功的,但每次教改后学生的负担却有增无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面对如火如荼的应试教育尽管殚精竭虑地推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然而相关教改成效与改革预期相距甚远。基础教育改革陷入了屡改屡败,屡败屡改的怪圈,基础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折腾”教育。实施学生“自主”高考,无疑是要从官方角度承认过去“相关”教育改革低效,这样的改革来自教育管理高层的阻力自然不小,即或是国家教育部要推行这一改革也需要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魄力。

2.来自教育管理评价部门和社会舆论的阻力。

学生“自主”高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基础和发展需求,也充分尊重高校各专业特点和招生需求,却唯独没有尊重高中教学的应试需求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需求。同一个教学班中不同学科,高考参考人数不同,高中教学如何开展?学校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教育管理部门如何评价高中学校办学质量?高中办学质量如何让社会和家长放心?学生偏科咋办?学校教学深度不够,有钱的学生在校外补课会不会导致新的教育不公?等一系列尖锐而现实的问题将困扰学生“自主”高考的实施,带来的社会舆论阻力也不小。

3.来自现行教育体制“既得利益”者的阻力。

国家教育部最近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虽然不是彻底解决民工子弟异地高考的良方,但却招来“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声浪一片,实施学生的“自主”高考,将各地自主命题和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纳入国家统一命题考试,将地方教材改革为统编教材,将各地“败坏考风”的“经济型”考试统统取消,在“既得利益”者的眼中学生“自主”高考无疑是开历史的倒车,必然招来其“骂声”一片。因为这一改革,有些人会痛失巨大的经济利益,有些人会丢掉专家级的金饭碗,有些人会失去招生考试的特权。这无疑是革了他们的命!有些“既得利益”者还把持着各地的教育管理、教育评价、高考命题、招生考试、教材编写与发行等利益分配特权,由他们带来的阻力那是相当的大。

四、结语

目前的高中新课改,虽然教育教学理念新颖,各学科都让学生“自主”确定选修内容,但实际情况成了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替学生确定选修内容,甚至于有的省市高考命题因各部分选修内容出题难度不好把握,将所有选修内容改成必考内容⑦。有的高中学校某些学科为了高考仅用1.25个学年度的教学时间完成新课标两个学年度的教学任务,我们的孩子很苦,高中新课改离失败还有多远?浙江和重庆的高考改革⑧虽然有了尊重学生自主高考的“萌芽”意识,但没有尊重高校各专业的招生需求,也没有“真正”尊重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和发展需求,而且便于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根据高考数据对高中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便于高中学校搞应试教学,其改革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实施学生“自主”高考,不但使高中学校成熟的应试教学功能紊乱,而且让现行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失效。高校各专业招生考试科目不同,在同一省市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也就不同:清华大学有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仅三百多分,而有的专业录取分数线达六、七百分;四川大学有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仅四百多分,而有的专业录取分数线达七、八百分。传统的重点线、本科线、专科线、高考状元、重点率、本科率等等,在学生和高校的“自主”高考中对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失去任何意义。这样的改革将使教育管理评价部门惶恐,同时也让高中学校无所适从!这样的改革既尊重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又降低了高校和学生的高考“成本”,节约了有限的教育资源。这样的改革既保留了现行高考的基本功能,又消除了现行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副作用。只有去教育行政化,让高考自主化,实施有我国特色的自主高考,让旧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失效,才可能建立起新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使高中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迈上素质教育的正轨。

学生偏科问题,这是由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魅力共同决定的。一个高考不考物理的学生,却喜欢上物理课,或许这才是物理教学的真谛。学生校外补课,是一种学生个体应试行为,无可非议,但国家教育机器的集体应试则是这个国家教育之痛。高考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考吧!让所有学校和教师放下应试包袱,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工作。

注释:

①实为应试教育的优秀教师.

②优质应试教育,一个年级达三、四十个教学班,一个高完中师生规模达几千甚至上万人.

③文理分科时,选择文科的学生人数远超三个班而又不够四个班时,学校会动员甚至强迫部分学生选择理科,只办三个文科班.

④同一个教学班中不同学科,高考参考人数不同:有的学科只有十来个,有的学科有几十个,而且还会随学生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发生变化.

⑤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需要复合型人才,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应率先试点放开学历文凭管制,让高等教育为有兴趣学习、有能力学习的学生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

⑥高校各专业对某学科要求较高,招生时主要参考该学科B、C两模块的考试成绩.

⑦某直辖市2013年高考的化学学科就是如此.

⑧重庆2013年实行本专科分段考试,报考本科的可兼报专科,报考专科的不能兼报本科:本科考生必须考语数外加综合,而专科考生则只考语数外(或语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