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众”大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众”大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中国,大部分农村人没有机会上大学,即便上了,也大多只能进入职业院校或者比较不知名的大学。而顶尖的重点院校的招生名额依然在向城市居民倾斜。

中国正想要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一个有着强大中产阶层的国家,然而面对这样的飞跃,中国的农民却被远远抛在了后面。不久前的官方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为3.33:1,达到了1978年以来的峰值。随着鸿沟的深化,贫困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最可能改变他们命运的那扇大门正缓缓关闭。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在北大、清华这样的中国顶尖高等学府里,此种趋势尤甚。

这两所学校今年9月招收的新生(总计30000人)绝大多数都是城市人口。中国国家媒体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为16.3%(低于上世纪50年代的50%~60%),同样的,2000年清华的农村学生比例为17.6%。而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潘维教授估计,这个数据可能低于1%,鉴于中国有一半以上人口是农村人,这样的比例实在令人震惊。

在中国,大部分农村人没有机会上大学,即便上了,也大多只能进入职业院校或者不知名的大学。而顶尖的重点院校的招生名额依然在向城市居民倾斜。为什么农民不能上名牌大学?Peer China是中国的一个旨在实现高中教育机会平等的非盈利组织,其负责人刘洪表示:“中国的所有农村地区,包括北京的郊县,都缺乏城市地区那样的教育资源。”

过去,能否上大学完全取决于高考。但过去5年来,“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变化,高考的重要性正逐渐下降,整个体制越来越灵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中清表示,“这种情况以前是完全不存在的。”换句话说,中国的高校想要学习西方,在选拔学生时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培养优异的人才,而不是考试王。然而,刘洪表示,关注个体会使城乡之间的鸿沟进一步加深,因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没有机会像城市同龄人那样接受到全方位的教育。

农民的教育难题显而易见。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一位有过农村支教经历的教育NGO组织成员说,乡村校长告诉他,学校里的老师都有大学文凭。但只要稍微深入观察就会发现,真正上过大学的只有20%左右,其余80%都只有大学短期培训的文凭。所以英语教育特别差也就是意料中事。刘洪说:“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想尽一切办法补救英语成绩。”

不仅如此,由于劳动力报酬不断上涨,农民上高中而不去打工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较好的高中3年的学费大约是3000美元,而高中年龄的打工仔每月可以赚150美元,成本相差8400美元――对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来说,这是一笔财富。

对于中国农民中最穷的那一部分人来说(中国大学适龄人口中有28%属于这一群体),公共健康是另一个难题。斯坦福大学农村支教行动计划负责人斯科特・罗泽尔指出,中国有40%的穷困的农村儿童面临贫血,而教育部也没有提供营养午餐的计划。

罗泽尔说:“贫困地区没有一所学校有护士,没有安排健康体检。我们向数千位贫困学校的校长询问过学生的贫血率是多少,有82%的人回答:‘什么是贫血’”贫血不仅极大地影响着考试的结果,也让他们和同龄人相比,更易患病,这也会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

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艺术设计系的施硕说:“农民学生的人数肯定在我读书的那4年里有所下降。随着资源被越来越集中到权钱人物的手中,普通家庭的小孩越来越难以进入一流大学。”这与时代恰好相反,那时学生对农民身份感到自豪,一流大学里几乎都是农民。

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保障农民在到东部沿海打工之前接受基础教育,对于一个想成为世界血汗工厂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制度非常完美。台湾、韩国、日本和美国在与中国目前类似的发展阶段中,高中入学率为百分之百,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只有60%~70%的适龄高中学生在高中就读。工厂的就业机会会继续向印度等地转移。中国的薪资也将继续上涨。而如果中国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来改善贫困农民的教育,那么它未来面临的将是1亿人组成的下层社会。

来源:《新闻周刊》2010年8月21日

作者:Isaac Stone Fish

编译:段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