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醺 第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醺 第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花看半开,酒喝微醺,很有道理。

据说在日夜交界之时,比如黄昏及清晨,是天地灵气最活跃之时。懂得喝酒的人,也知道在醒与醉之间的微醺,也是人类灵气最飞扬之时。

上海男人中善饮的很多,懂得享受微醺情致的也不少。

他们不分年龄、职业,在这座城市中藏龙卧虎,平时并不张扬,不过一旦显示威风,就有点深不可测的味道。这有点超乎以血性男儿自居的北方男人的预料。

在中国,有一件事能让两个陌生男子很快熟络起来,那就是喝酒。

在正襟危坐的情况下,可能交谈十分艰难,到了酒桌上,就不一样了。中国人本能地认为,能敞开心扉地和你喝酒,甚至最终烂醉如泥的人,是值得信赖的。因为他认为,对方和自己一样具有人性的弱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愿意在自己面前暴露出来。所以中国男人,本能地喜欢和信任喝酒的同类。

不过上海男人的善饮并不等于没有章法的瞎饮。上海男人为人处世路子清爽,就连喝酒也不例外。事实上,上海男人并不难弄,只是因为路数细致繁复,往往给初期接触的人以难弄的、隔靴搔痒的错觉。他们最怵什么:就是没有路数。他们往往自诩不怕流氓但怕土匪。因为流氓有路数,土匪却没有。

上海男人多半低调而实际。喝酒首先要讲个由头,目的明确。当天该敬谁的酒、谁是主角谁是陪衬、谁是东道主、谁是东道主最重要的客人,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不会逾越,如同一出相声谁是捧哏,谁是逗哏,彼此分工明确。自己该喝多少、该如何发挥、是不是有必要“发动”,或是何时“发动”,大家集体心照不宣。在自己当天的定位里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挥洒自如,上海人都看重这一点,将其作为衡量一个人懂不懂江湖之道的标志之一。

如果是无主题的朋友间的喝酒聚餐,那么每个人都讲究随意。举杯碰一下,可以喝一大口,也可以眯一点点,并无硬性规定。所以上海人中“自杀性”喝酒方式的并不多。把自己和朋友灌醉有什么意思呢?酒多伤身。

值得一说的是,不成熟男人会在任何人面前酗酒,包括老婆,一不小心就酒后吐真言,其结局悲惨不堪;成熟的上海男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在太太面前喝太多的酒,这样可以守口如瓶,心中的秘密永远也不会见光。

上海男人是很懂得善待酒的,多爱细酌慢饮,珍惜酒意酒性酒情,如同对待床上之事,很少急就章,匆匆了事。不像有些地方的男人,与酒交欢如同莽夫,只顾大口拼酒,全然不顾酒的感受。

上海男人喜欢好酒,但只期待一年之中,偶尔喝几次特别高档的酒,平时还是过家常日子,在平价酒中找寻好滋味的乐趣更是无穷。

有些男人会把100万元过成如同10万的粗糙,有些男人则有能力把10万元过出100万的感觉,上海男人多属于后者。

普通上海男人居家喝的通常是啤酒和黄酒,也就是喝点小酒。

啤酒能够提供的醉是薄醉,醺是微醺。

上海男人若要想买醉一般是喝洋酒,比如威士忌,其烈如火。或是冰岛雷克雅未克的冰冻伏特加,看上去冷冷的,但冰火同源,几杯下肚,就能成为世界上最热情的人。温和雅皮一点的,就喝龙舌兰调配出来的鸡尾酒玛格丽特,有一圈盐边,也是很烈性的。

若想讲点情调,则是喝葡萄酒。至于喝啤酒,上海男人只是为了解解渴或涮涮嘴,是男人的饮料。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上海心”,上海男人多数喝上海本土产的“力波”和洋品牌本土成功嫁接的“三得利”,要么就是“百威”、“喜力”、“朝日”、“嘉士伯”等洋啤酒。不是说它们口味有多么好,实在是习惯了。

超市里,这些沪产和洋啤酒占据了啤酒柜台的绝大部分河山,是啤酒中的主流,把其他国啤挤到了柜台一隅,使它们也只能以极低廉的价格来讨好普通消费者,落满了灰尘的酒瓶昭示着它们在上海的尴尬和无奈。

当然,“青岛”是个例外,“青岛”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上海男人习惯喝的非沪产的国产啤酒品牌,因为它已经通过了几代上海男人苛刻的验证。“哈尔滨”啤酒也有一定的市场,因为它号称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广告中哈尔滨的远东情调给同样讲究情调的上海人以新鲜的差异化的浪漫感觉。上海人把出生地看成是最大,如果没有好的出生地,那么就看历史和渊源,口味倒在其次了。

上海五十岁以上的男人历来有秋冬季节喝黄酒的习惯。尤其是大闸蟹上市的季节,吃肥美的蟹,配烫热的、加了姜丝的黄酒,这实在是上海男人最惬意的享受。这种享受绵厚温馨,却也刻骨铭心,以致于许多旅居海外的老上海人一想到此情境就会忍不住湿了双眼。那是他们记忆中的一颗糖果,思乡情浓时,就会拿出来舔一舔,永不厌倦。

黄酒味香,平和,回味悠长,适合于家常便饭,并且养身,犹如上海男人般的居家男士,虽不算名贵却也有种温柔,能让人安心地与之暮暮朝朝。

上海男人喝黄酒,善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黄酒后劲大,发作又不猛烈,却有点缠人。

外地人多数是喝不惯黄酒,觉得有一种酸不酸、咸不咸又甜不甜的怪味,难以入喉,然而江南特有的水土使这一带男人似乎天生就具有热爱黄酒的味蕾。只是黄酒从前是不大能登大雅之堂的,因为价廉和平民化,不容易喝出超越口味之外的“感觉”。

上海男人“作”,不愿固步自封,喝着喝着绍兴黄酒,微醺的他们就开始盘算着颠覆绍兴黄酒的计划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们悄悄地发明了一种名为“海派黄酒”的新概念黄酒,让更多年龄层的人加入到喝黄酒的队伍中来。海派黄酒以“和酒”、“石库门”、“上海老酒”、“君再来”等为代表,口味上有所改进,融入了很多或健康、或怀旧的概念元素。

这是一批新式黄酒:瓶子是类似洋酒瓶的扁方形,酒里还加配了话梅、枸杞、蜂蜜,酒精度更是从传统绍兴酒的17度下调到了10度~14度。包装变了,口味也变了,专业人士喝了直摇头:这种味道,还称得上是正宗黄酒?可是,当营销人员忐忑不安地向上海市场推介这种新酒时,却惊喜地发现:年轻人认同了它们,市场接受了它们。

如今上海男人去饭店吃饭,习惯于直接对服务员说是要“红标”还是“黑标”,省略了“石库门”,服务员毫无停顿地记录下来。可见“石库门”在上海是多么深入人心。

也许“石库门”品牌的崛起也说明了上海强势经济文化的崛起,强势经济必然产生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必然产生强势品牌。上海有60%的人曾出生在石库门,如今石库门正在成为上海消失的历史,因此石库门文化在这种消失中逐渐凸显出来。发明“石库门”酒的酒厂几年前还仅仅是家小酒厂,可现在仅一个“石库门”品牌就拿下了上海市场的半壁江山。“石库门”的创意概念恐怕正是几个上海男人在微醺时的灵光杰作。

资深广告专家邵隆图先生在谈到上海黄酒市场时,曾用“和者羹也”这个古语来形容,意思是指把不同的食物和在一起,最终烹出美味。引申到上海黄酒市场,便是允许不同的东西共同存在,相互作用,最终使得海派黄酒市场良性、快速发展。

海派黄酒很像上海男人,传统的内核,或时尚或怀旧的多元化外衣,也能调和出极为协调的味道。

好吃不过家厨,好酒不过私酒。自己酿造酒终究还是个梦想,但能够时时喝到熨贴身心的本土小酒,也算是这座城市对自己的一种小小犒赏了。

在上海男人心中,有着七分理性三分酒性的男人是最棒的男人。达到这个境界不容易,最好还是先从“理性”上进行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