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倾听悠扬的声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萧乾的《吆喝》是一篇民俗类散文,它以平易而又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城大街小巷的各种吆喝声,平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一种愉悦和怀想之情,引人体味生活中蕴涵的浓郁情趣。
文章开头三段是为了引出话题。文章先写英国诗人对北京商贩招徕顾客的各种“音响”的研究、分类,说他只懂器乐。接着,以相声来证明北京街头的吆喝声――声乐“更值得一提”,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吆喝。
接着用六段描述了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吆喝。介绍从早到晚的吆喝时,先概括写,后重点写卖馄饨、卖硬面饽饽、唱话匣子的、算卦盲人和乞讨者的吆喝声。四季的吆喝声按季节顺序排列,抓住叫卖声所代表的品种(货色)的不同来写。这里作者为什么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呢?因为各种吆喝声实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介绍,重点介绍几种就足够了,何况是后四段还有对吆喝声的归类概括。
文章最后四段着重从叫卖声的艺术价值上评价、品析,分别介绍了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及戏剧性。这里说到的吆喝的主要内容比前面的更具体,更有吸引力,目的是为了突出它的广告作用。吆喝的声调是指“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文中的“把我吓了个马趴”算不上夸张,因为作者那时还是个孩子,而那声音来自背后,又很突然,惊恐就难免了。作者成年后当然不会再有这种感觉,而是只剩下有趣和怀想了。在音韵的节奏上,有的吆喝声讲究合辙押韵,有节奏感。至于吆喝的戏剧性,作者只是几笔带过。
纵观全文,从表面上看,中间六段与最后四段内容上有些重复,但细究起来,就可以看出,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中间六段重在叙述、介绍吆喝,而最后四段重在对吆喝的评析、品味,内容上有所深化。作者从更高层次――艺术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在悄无声息中把读者领进了艺术的殿堂,使读者受到了一次艺术美的熏陶。
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一是作者善于对材料进行加工剪裁;特别是中间按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吆喝声,有条不紊,有详有略。二是作者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如,“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使文章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夜间的吆喝;再如,“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使文章的谈论对象从一日转到一年四季。三是语言幽默风趣。如,“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一句,就有幽默调侃的意味。
总之,作者萧乾独具慧眼,留意生活,关注民俗文化,他用笔把这些生活中不起眼甚至令人生烦的吆喝演奏成了一首优美动人的乐曲。阅读这篇散文,使人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倾听着清纯悠扬的声乐,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