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守望的天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掂量一下生命的重量,抚摸一下温暖的时光,灾难突然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真实。
“妈妈,如果我走了,你就看花,那漫山遍野的花儿,就是我对你不舍的守望……”
这首流传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诗歌,写尽了生者与死者的哀痛与相依。为生命守望,与坚强相依,所有的人都在凝视,这灾难之后的乱石和瓦砾,伴随着心灵的压迫和生命的窒息。
本是一个平常的午后,欢乐的人们都如往常一样,以各自的方式守卫着从容的生活。一切都似乎毫无征兆,凶险的灾难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来自地壳深处。曾经让人们感觉无比踏实的大地,裹挟着凌厉之势,以难以想象的力量撕开了道道沟壑,把数万生灵吞没。欢乐的家园、整饬的街道、美丽的楼宇,还有年轻父母对孩子的稚爱,热恋男女对彼此的温情、意气风发的建设者对未来的憧憬,都一股脑地卷进了黑暗和冰冷。四川――北川、汶川,巴蜀大地的名山大川在里氏8级的地震面前,容颜改变,它们的羽翼不再能为人类遮挡灾难,而是和震颤的大地一道,以盲目的手掌掳掠着人们的幸福。
人在安定的时候,可以对生活的走向有无数的设想;生活在秩序中运行的时候,可以为人类提供多个版本的理想。可是,一旦潘多拉的魔盒开启,战争、洪水、瘟疫、地震成为现实,充满自信和向往的人们会突然发现,人在自然面前如此无助、无奈和无力。汶川地震发生后几天里,我们的目光和耳边都会不自觉地被媒体的消息所吸引:救援的组织、灾情的发展、伤亡的数字、部队的挺进,一丝丝不幸都会刺痛敏感的心灵,废墟中每出现一个被救的生命都让我们欣慰。当灾难袭向巴蜀大地的时候,中国的力量都涌向这个地方,十多亿双眼睛在守望着灾难中的亲人,他们的呼吸,他们的脉动,他们的哀伤,越过层峦,跨过大江,牵动着同胞的心。
“多难兴邦”,灾难汇集着四方的力量,也在考验着人的尊严。几天里,感动的力量不断从前方传来,使人类在反思灾难的时候,更对人性充满了敬仰。当一个三个月大的孩子从废墟中被救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一种力量击中,感动的泪水瞬间夺眶:一对年轻的父母,脸贴着脸,肩抵着肩,以一种桥梁的姿态,为自己的孩子拱起了生命的平台。我虽然不在救援现场,但这个画面清晰地在头脑中定格,就仿佛是面对一座雕塑:当年轻父母身上的砖块,和他们周边满目疮痍的城市成为一种远去的背景,是两具血肉之躯的支撑,使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孩有了生的可能。人性的光辉,只有在苦难的时候才格外动人,父母的舔犊情深,生物的跪拜吐哺,发乎情性,示于形迹,让我们在沉痛之余更被感动。
在网络中传递的一个真实故事,也在悄悄诉说着一个遇难母亲的心声:当这个年轻的女性被从泥土和石块中救起的时候,已没有了生命的体征,但她身下的孩子却安然无恙、毫发无伤。母亲的手里还紧握着一部手机,那上面显示着最后一条待发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是手机屏上一丝微弱的光亮,使这位妈妈在无边的黑暗中向这个世界宣言,她爱生活,她对这个世界还充满留恋,因为有一份使命还要她来完成,那就是孩子的未来还需要一份完整的母爱来呵护。相信,灾难过后,天堂里的母亲不会失望,在祖国的大家庭里,会有一付肩膀让孩子依傍。
趋利避害完全是一种本能,但在关键的时候,一个小学教师却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自己却以一种面向大地、匍匐向下的姿势,庇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当这种尽职的崇高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还听说他的同为教师的妻子痛哭在地,悲恸之余还有追问:“你救的娃儿活了吗?你为什么不救救自己?”在职业理性和亲人感情的纠葛中,两个同为教师的普通人,都把学生的生命悄然放在首位。在央视的赈灾募捐晚会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女儿,一位正在北京就读的大学生,她的坚强让我动容,她细说起爸爸的热心,对事业的执著,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却是斯人已去,生死两重天。正像主持人动情的一句话,有了这样的一位师者,天堂里的读书声也会别有温情。
在举国同悲、哀云低垂的日子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如此有力量?当内心强大、信念坚定,就没有什么能够摧毁人们的自信和尊严。“生命薄如蝉翼,活着就是幸福”,面对逝者我们更有理由珍惜生命。让我们用新生的生命,去珍惜心灵中的精神园地,守护其中珍藏着共同看重的人生价值。守我们可以赖以生存的生命之土,望我们永不放弃的精神之光。也许,我们无法超越时间的判决,但能做精神的守望者也是值得欣幸的。
对于汶川的群众来说,家园的埋没是一种有形的浩劫,一种深重的心灵危机还需要岁月的平复。勇敢地面对,这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在承受灾难的过程中,我们会重拾曾经失去的东西,让沾满风尘的心在这场灾难面前完成一次净化,无边的大爱让危急关头的我们风雨同舟。正如一首歌唱到的:“轻轻的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我们同风雨,我们共患难,我们心中有一样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