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双语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双语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人员流动、教育资源、课程和培养目标的国际化揭示了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改革必须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精选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以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双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特征,也是中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一个共同目标之一。双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动力和保障,自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在本科教育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中进行双语教学的要求,关于双语教学的争论从未停止,本文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论述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同时对双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误区进行反思,探讨改革的途径。

一、双语教学研究进展

1、国外双语教学研究概况

国外关于双语教学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国际教育局就成立了世界双语教学研究中心,并创办了国际学术期刊《双语教学评论》。之后关于双语教学的研究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在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方面,语言学家Firth, Tucker, Jespersen等纷纷撰文反对人们成为双语者,他们认为单语者在社会上更具优势,双语会使人们学习其它知识的能力下降,甚至导致思维分裂。另一派观点则认为,学习双语对思维和智力有益,双语者的表现比较自由、灵活、想象力也丰富。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Genesee,他全面介绍了美国、加拿大的双语教学,并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文化和政治角度,对其展开了全方位分析。第三,在双语教学类型划分方面,Baker将双语教育归纳为10种类型,包括淹没式、种族隔离式、过渡式、滴注式、分离主义式、沉浸式、保留式、双向式、主流式双语教学。Mackey则总结了90种双语教学的不同形式。双语教育分类的局限性是教学实践中并非所有案例都和某个类型匹配。

2、国内双语教学研究概况

中国的双语教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新式学校和教会学校,而关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被重视,目前,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机构与组织数量有限,关于双语教学的研究,学者们有共识也有分歧。在双语教学概念、性质等问题上,学界基本达成一致,认为双语教学是指使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但外语作为添加语种并不能取代汉语的地位。关于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直存在争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一些学者主张开展双语教学,认为双语教学势在必行。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在本科教育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中进行双语教学的要求。王斌华等学者指出,实行双语教学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满足地区未来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学者纷纷撰文,对实施双语教学表示质疑,甚至提出反对意见。马庆株、包天仁指出,英语在中国学校教育的地位严重地影响了汉语作为母语的地位。顾海兵指出,现在的双语教学是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教育法》相违背的。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揭示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本研究将双语教学置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中进行讨论,高等教育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 Education)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文化现象,随着全球化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延伸,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特征,也是中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一个共同目标之一。汪永栓在《教育大辞典:高等教育卷》中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为“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从宏观层面定义了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中外学者对其有着丰富的论述,可归纳为:教育理念国际化;人员流动国际化;教育资源国际化;课程国际化。

1、教育理念国际化

教育理念国际化就是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置于世界背景之中,以国际化的视野进行考察和把握。孔宪铎指出,任何一所好的大学,一定要着眼世界,才能学无止境,学无国境,才能与世界知名的大学相竞争,而达到在世界平台上与他们平起、平坐、平行、平立,只有着眼世界,才不会变成井底之蛙,才不会拘于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深谙本国文化,保持本国文化身份,同时理解多元文化,能够在国际交往中充分沟通,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

2、人员流动国际化

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以及教育决策者和行政管理者,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实现国际化流动。学生通过合作办学等方式实现多校园学习,教师的聘任打破地域种族和国界的限制,吸引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同样,教育管理者的聘任也可在全球更广泛的视野中进行。

3、教育资源国际化

这里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财富资源。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就是使这些资源跨国界流动。资金资源通过市场配置流向高效的教育机构和高产的教育产业,以此推动全球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投资,对于全球范围的资源短缺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4、课程和培养目标国际化

1992年美国学者Burton R・Clark主编的《高等教育国际百科全书》中将课程国际化定义为是由外语训练、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开发设置过程和“学科普遍化”的过程。课程体系是学校课程的组织架构,课程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是学校教育的和核心。从广义的课程概念分析,课程体系国际化还包括课程目标的国际性和课程体系的国际通用性。在高等学校课程目标中体现国际精神,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和全球意识的人才。课程设置国际化必须注重外语课程的开设,加强区域研究性课程和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

通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分析,我们发现现代大学正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途径,在互相借鉴、互相渗透、互相同化中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语言作为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媒介,只有跨越语言障碍,才能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不可否认,当今世界的学术中心在欧美。正如David Crystal在《英语即全球通用语言》中阐述“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人们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我们必须加强英语学习,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才能够较快地学习和掌握发达国家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开展学术交流,以此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因此,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双语教学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高校双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误区

1、对双语教学的目标认识不明确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人才。也就是说双语教学具有双重目标,即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同时掌握本学科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因此,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也不是用英语讲授陈旧的过时的知识。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避免教学过程的混乱无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在双语教学目标上存在误区,就导致目前有些高校将双语教学当做高年级阶段英语学习的途径,双语教学课堂变成了语言课堂;另一方面,有些高校仅仅用英语作为授课的语言媒介,教师仅仅将过时的教科书简单的翻译成英语进行讲授,学生无法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这两种情况都是与双语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2、课程设置不规范不科学

目前高等院校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最好是公共课和专业课,不宜是基础课和理论课。而事实上,很多院校是根据师资状况来选择一些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如,某位老师的英语能力强,就将其所带课程设置为双语教学课程。结果导致双语教学课程与其他课程在衔接性和连贯性上出现脱节。忽视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如将专业基础课设置为双语教学,导致学生既没有学好英语,也没有打好专业基础。这种课程设置方面的不规范不科学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混乱和教学方向的迷失,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双语教学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学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对学生的英语要求也相当高。根据分析,学生要有5000以上的词汇量,在听、说、读、写方面达到大学四级水平才能接受大学的双语课程。而从近几年高校英语四级的通过率来看,大概有一半学生还不能接受大学双语课程。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开设双语教学的专业课,学生认为比较吃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授课积极性的降低。这显然有悖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4、缺乏适用的双语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而双语教学教材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教材改革是双语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据统计,目前双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比例达到80%。不可否认,由于英文原版教材的作者大都既是从事研究的学者又是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所以,教材内容生动活泼,且紧跟时展,有助于学生更新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但是,国外高校很少有统一的教材,一本教材很大程度上只是反应作者本人的观点,容易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性,不能适应我国教育模式的需求。同时,原版教材的对象是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而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学生面对通篇的英文,繁多的专业术语往往望而却步。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双语教学改革的路径

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立足本国文化,面向世界教育市场,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扩大教育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教育理念。《纲要》同时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因此,提高“国际化”水平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双语教学的建设重点集中在师资、教材和教学手段上。

1、师资

双语教学师资的严重缺乏是影响双语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双语教学起步晚,尚无专门培养双语师资的机构。目前高等院校的情况是,外语教师无专业基础,专业课教师无语言优势。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国家统筹规划,在师范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双语师资,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直接选派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作为双语师资的后备力量;(2)鼓励年轻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继续在专业领域进行深造,让外语成为工具而非专业;(3)对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可在学校内部或国外进行语言强化,使其与具备教授专业知识相匹配的外语能力;(4)聘请外籍教师加入教学团队,与国内教师合作探索适合我国本土情况的双语教学策略。

2、教材

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关系到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与我国高校实际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对优秀的原版教材进行改编,从原版教材中精选适合教学要求的内容,同时可适当加入中文导读和注释。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双语教材――金融系列”就是很好的范例。此系列对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改编,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中文批注,每章开头有中文导读,书后附有词汇表。这样既规范了了双语教学的内容也保证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3、教学手段

合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双语课程应当摒弃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构建以课堂讲授、多媒体应用、网上互动为一体的立体教学平台。课堂上,教师以生动简洁具有逻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利用更多媒体双语课件,图文并茂、形象具体地展现专业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同时,构建双语教学网络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纯粹的英文环境,弥补现实中无语言环境的缺陷,网络平台还可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维立体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双语教学辅助机制,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

五、结语

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培养熟练使用英语的国际人才,促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大学生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双语教学”的改革和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攻克。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之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 严明.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视角[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3.

[4] 彭泽润.“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语言学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访谈录[J].北华大学学报,2005.02.

[5] 刘华荣.双语教学要慎重[N].中国教育报,2002.

[6] 丁蔓,闫开印.深化双语教学改革,促进国际人才培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7] 何家蓉,李桂山等.中外双语教学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 黄安余.对双语教学的几点思索[J].上海教学研究,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