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认知关联角度解读话语标记语And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关联理论是现如今在话语标记语研究中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的理论之一,关联理论的出现把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从“句法-语义-语用”为核心的分析逐步向“语用-认知”方向转变。文本以小词And为例,提出关联理论可以为现有的主要流派的理论提供补充,旨在说明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语And等小词的强大解释力。
【关键词】关联理论;话语标记语;解释力
一、引言
话语标记语以其蓬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届学者的重视,但是由于人们对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至今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而其名称也因研究领域的不同而多样化,常见的如:语句联系语(Sentence Connectives)(Halliday&Hasan,1976)、话语小品词(Discourse Particles)(Schourup,1985)以及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Schiffrin,1987;Fraser,1989),而最后普遍统一为话语标记语。在80年代 Schiffrin选择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率先对11个话语标记语的话语功能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包括oh、well、and、but、or、so、because、now、then、you know以及i mean,并且将这些微观研究集于专著《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ts)一书,开始了人们对话标记语小词研究的新篇章。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具有一定的认知心理理据,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很容易忽略从认知角度去分析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而单纯的从句法和语义层面去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关联理论的出现把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真正从句法-语义研究转向了认知语用学研究。
二、话语理解的认知模式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存在很多理论流派,其中语码论和Grice提出的推理一直是言语认知模式中较具代表性的学说。根据语码论,成功交际就是一个信息复制过程,即编码信息等于解码信息。例如:
1. You should go and buy me a piece of cake.
2. Mike:What's going on? Who are these guys?
Susan:Uh... immigration agents, and… I think they're... sending Jackson back to Canada.
在这两个例子中,根据语码论的解读,And只是句子中的连接成分,并不能获知And在此句中编码的全部答案,鉴于此,语码论在20世纪70年代收到了很大的质疑声,其中,呼声最强的当属Grice(1975,1989)提出的交际的推理论,他提出,交际信息不一定是编码信息,语码并非交际所必须的。相较于语码论,推理论最大的进步则是它强调了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不可分离性。而当推理论实际运用到言语交际中时,则有学者提出推理论并没有提出有关识别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步骤,因为根据Wilson(1997)指出,Grice忽略了说话人的意图,单单的固定了交际中的语境参数,如说话人,听话人,说话的时间与地点等。而关联理论则恰好运用交际原则和认知原则对语码论和推理论做了总结与相应的补充,很多之前无法找到的答案,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便迎刃而解了。我们再来看之前的两个例子,在例1中,说话人把动作go和buy me a piece of cake用And联接起来,从语法和语义层面上,我们可以得知,And在此处是作为连词连接两个列的动作而存在。根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即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力求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而说话人在信息处理中要坚持两个目的,把听话人所付出的努力降到最低,同时最大程度的增强预警效果。而例1,说话人的目的很明显,是强调两个动作的因果关系,换言之,buy me a piece of cake是说话人的最终目的。同理,在例2中,语料出自美国经典的连续剧绝望的主妇(The desperate Housewives),And在此处的作用,并非只是两个句子的连接词,而是让听话人听出了And背后说话人的犹豫,很明显,面对前夫Mike,对于Susan来讲很难将自己现任男友要被派遣回国的事情宣之于口,只需一个话语标记语And,就已将这处的语境效果最大化,关联理论的解释力考虑到了说话人,听话人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包括认知,心理,情感,以及各种可以增强语境效果的因素,让听话人很容易在言语交际中寻找到最佳关联。因此,我们可以获知,在认知模式中,话语标记语所表达的不是其编码的意义,或单纯的固定语境的信息,对话语理解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听话人如何最快的识别言语交际中的语境关系和语用信息关系,即最佳关联。
三、连贯理论中话语标记语And及关联理论对其的补充
连贯理论认为,话语标记语连接的是前后的话语单元,是话语同语境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句话和在其之前的话语或该话语的某一部分之间存在某种修辞或语义关系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认为这句话与之前的话语是连贯的。而关联理论则在目的上与连贯理论出现了差异,如前面提到的,关联理论认为,话语标记语的目的就是让听话人在理解过程中付出最少的努力和代价。而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理解所起的作用上,连贯理论则认为,话语标记语制约的是关系命题(Relational Proposition),而这种关系命题则是听话人理解话语的关键,而关联理论则关注了说话人进行言语交际时产生连贯的心理等其他因素。所以,我们可以说,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最重要的差异就是,前者认为,话语标记语起的作用是表征性的,而关联理论则认为,听话人所进入的语境才是得出话语结论的关键所在。而话语中的话语标记语通过自身所标记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在不同的预警条件下对听话人的认知推理过程起制约作用,我们也可以说每一个话语标记语都因自身的属性而限定了听话人的推理范围。比如So,Schiffrin在Discourse Markets一书中将其归类为原因及结果标记语,而在本文中我们要探讨的小词And,则被Schiffrin划分为连接标记语。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Mike:Come on in.
Mary: And just like that, Dave’s dream of revenge was salvaged.
2.Susan: Jackson got a teaching job at the college in Riverton, And...I'm going with him.
在这两个例子中,例1中Mike的话语是对他的邻居Dave发出的,而Mary的旁白则用标记语And做连接,表示,Mike的邀请相当于把死神请进了屋子,因为他全然不知Dave是向他寻仇的,此时,就需要对说话人使用标记语的目的进行解释,而根据连贯理论,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短路的现象(Short—Circuited)。And所传达的标记语的作用不仅仅是连接两个语句,它的作用还在于揭示说话人的心理动机,交际目的和意图,正如Mary发起的旁白所示,她的目的是为了向观众揭示Dave的动机,如果去掉and,那么上下的线索则不会那么的紧凑,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话语标记语是寻找关联过程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有人表示,话语标记语连接言语交际中的语境和语境假设。而这恰恰符合关联理论的框架,在关联理论中,语境概念是动态多变的,听话人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推断上下文的真正交际目的,这一点,是连贯理论没有涵盖的。我们再来看例2,根据Hovey和Maier(1990)的话语关系分类表,我们可以说例2可能有以下几种连贯关系:序列关系,Jackson有了工作变动,这已是事实,从而作为女朋友的Susan也要随之搬走,表达话语的前后顺序的关系。因果关系,我们可以说,因为Jackson的工作有了变动,所以Susan要随其一起搬走。在连贯理论的框架下,我们并没有了解Susan发出的犹豫不定的And是什么意思,但当我们探究说话人的心理动机时和具体语境时,我们发现,这里的“短路”信息则是,Susan要对她一个相处多年,关系良好的邻居讲出此事,而搬离她居住了很久的地方也是她内心所不情愿的,根据语境和说话人说话目的的推断,话语标记语And的目的便很明了,在这里,And作为延缓标记语而出现,表达了说话人心里的犹豫,而让听话人也明了说话人其实是很不舍的,这样的交际,传达信息完整,达到了最佳交际的目的。连贯理论在话语标记语And等小词解释说话人如何发出话语,理解和解释话语这发面缺乏相应的解释,而关联理论则通过其语境的灵活性和认知原则的完整性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
四、结语
提出关联理论的Sperber&Wilson认为语言的交际过程主要是一个推理的过程,语境是寻找最佳关联的平台。话语标记语的出现是言语交际中又一突破性的研究,而类似小词的研究则拓宽了学者们的研究范围。这些小词所包含的程序信息,为话语信息处理提供了认知方向,And作为连接标记语,则因此本身的属性而在认知关联中衍生出了很多其他的标记作用,而这些作用则是以往的语码论,推理论以及连贯理论所无法解释清楚的。在对关联理论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话语标记语连接的不单单是两个句子或两个语言单位,而更多的是连接话语和语境,而语境也不单单指的是语言环境,衍生出的说话人的心理因素,认知环境等非语言因素也是必须要考虑在内的。关联理论下的话语标记语也使话语更受制约性,听话人能够更容易的寻找到最佳关联,因为说话人加上一定的话语联系语后,话语间的联系就更加明确,听话人的理解所受的制约性也就越强,寻找最佳关联的范围也就最小,此时,话语标记语已经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本文以小词And为例,对比分析了话语标记语研究的几大流派,结果表示,关联理论不仅可以对话语标记语进行合理的解释,还对已有的连贯理论做很好的补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但是关联理论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因其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很多言语交际并没有很丰富的语境信息,这时,关联理论则失去了原有的效度和信度。而对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小词的研究上,对And等小词的研究,是顺应交际的需要可结果,其动态性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Levinson, S. 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Deborah Schiffrin[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3).
[3]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莫爱屏.论关联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及其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2(2).
[5]吴炳章,徐盛桓.认知语用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2):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