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他打你,你为什么不打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丁丁从幼儿园回家后,往往都会先在楼下的院子里玩一会儿。一天,丁丁哭哭啼啼地从院子里跑回来了,"王家哥哥抢我的手枪,还打我!"爸爸暴跳如雷:"没出息,哭什么哭!他打你,你为什么不打他?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过了两天,丁丁得意洋洋地拿着个布娃娃回家。一会儿,邻居来告状了,原来丁丁抢了邻居家小妹妹的布娃娃,还把小妹妹弄哭了。爸爸当着邻居的面把丁丁臭骂了一顿,可是,邻居一转身,爸爸就拍着丁丁的头,赞扬他:"有种!好样的!"
您赞同丁丁爸爸的做法吗?
幼儿的攻击属于幼儿品行问题的范畴,它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言语性的攻击表现。攻击可以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敌意攻击是有意伤害别人的行为,而工具性的攻击是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在幼儿园里,一个男孩子故意打一个女孩子,惹她哭,这是敌意攻击;但如果男孩子只是为了争夺女孩子手中的玩具而打她,则属于工具性攻击。
年轻父母要了解孩子在这方面的特点:
特点一:攻击的方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3岁孩子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争端的起因多为争夺玩具和其它物品;年龄稍大些的幼儿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身体攻击越来越少,转而采用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来进行攻击。
特点二:年长儿童仍然会为争夺某样东西而发生攻击,但攻击性大多表现为敌意攻击,目的是伤害别人。一般来说,儿童的工具性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敌意性攻击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多。
幼儿的攻击与单纯的发脾气不同,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或物质损害,如不及时纠正,会导致今后社会适应能力困难、与同伴交往不良,甚至参与团伙性的少年违法。因此,年轻父母千万不要鼓励孩子的攻击。相反,如发现孩子攻击较强时,应及时进行批评纠正。
"解剖"幼儿攻击
引起幼儿攻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特征、体质、气质等)对其攻击的表现有一定影响。比如,那种天生爱哭闹、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长大后较易产生攻击。但是,研究者们在谨慎地得出上述结论的同时反复强调,这些生理特征只是影响因素的一部分,是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而且往往必须通过环境、教育等因素才能体现其影响。比如,上述"难带型"的婴儿,其攻击并不直接由其气质类型所导致,而是由于该类型婴儿的某些特点,使抚养者在教养过程中往往更多地采用规则、要求等控制手段,使得该类型婴儿形成急躁、易怒、易反抗等特征,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倾向。
专家指点:即使在这类幼儿身上,其攻击的形成与其环境、教育的某些因素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家长的抚养方式研究和事实证明:冷漠的家长常会反复无常地惩罚孩子,并且允许孩子表现攻击性冲动,他们更容易培养出具有攻击性的儿童。这些冷漠的父母总是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当孩子表现出攻击性时,他们往往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就使孩子失去了控制自己攻击性冲动的机会。
值得重视的是,当他们对孩子的攻击无法忍受时,就会惩罚孩子:打屁股,打耳光。这又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的模仿原型,不但达不到控制攻击的目的,反而变相地暗示孩子:当别人使你不满意时,应该怎样对侍他。
专家指点:研究表明常靠体罚来约束孩子攻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家庭之外往往也是具有很强侵犯性的。
幼儿的经验幼儿攻击他人后如果尝到"甜头",如得到所需物品或受到家长的夸奖,攻击就会"定型"或加剧。
"攻击他人的孩子很讨厌"
幼儿一般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如何才能使孩子认识到攻击他人是一种很令人讨厌的行为,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产生否定情绪呢?
专家指点:你不妨通过角色游戏、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的儿童形象,与孩子讨论并体验一下,使孩子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
再给出你一个小点子:不妨与孩子一起"构思"一个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
减少环境中易引发攻击的刺激
日常生活中,年轻父母要给孩子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不是提供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这样就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的产生。阻止孩子接触不良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并想自己体验一下,若现实生活出现类似的情景,孩子说不定就会产生攻击的欲望。
专家指点:家长对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电视、影碟等要严加限制,避免接触,万一接触也要以批判的态度从正面加以引导。
直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有些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出现攻击,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所能得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少于一般儿童。对于这一类孩子,父母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这就要求家长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或恶意攻击;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即使孩子的动机可能是善意的,如"打抱不平"等,也要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专家指点:重点不在于不要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而要使孩子掌握非攻击的方式和方法。因为呵斥或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
实行短时间"冷处理"
有时候,年轻父母有必要对孩子的攻击故意忽略,而特别关注被攻击的对象。如果孩子想以攻击来引起他人注意的话,父母的做法也许会使他"若有所悟"。对一些比较容易冲动的孩子,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让他独自呆在单独的房间里,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
专家指点: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让其"坐冷板凳",在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后就要解除惩罚,同时要注意安全,时间不宜过长。
最关键的是:对有攻击的幼儿,家长要更多地以平静、温和方式进行爱的教育,注意平时就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
图/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