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用”教学浸润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用”教学浸润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在教学时要如何对学生进行“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渗透呢?如何让“语用”浸润议论文教学课堂? 仔细思考之后,决定以“?”拉直变成“!”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从三个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一、语用,从理解“司空见惯”的本义起步

语文学习就是言语活动的实践,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在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养“语用”能力。本课的“见微知著”“打破沙锅问到底”“锲而不舍”“追根求源”“司空见惯”等词语很重要,但学生理解有点难度。教师可出示意思让学生填词语。对于词语,特别是耳熟能详的成语,学生未必就会追根求源地深入学习。为了让学生学会追根求源,我花了点心思。

师:“司空见惯”你们理解吗?

生:看多了,不以为奇,指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师: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由来吗?

生:不知道。

师:(出示PPT补充材料)唐代诗人刘禹锡,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女在席上作陪,极尽奢华。席间,刘禹锡感叹万分,作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句来看,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后来就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

师:像这样,从不知道“司空见惯”的来源到后来知道,就是“?”变成了“!”号。这里的“?”和“!”分别指什么?

生:“?”指“司空见惯”产生的疑问;“!”指经过探索知道了由来, 最终完全明白。

……

补充刘禹锡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了“司空见惯”的来历,既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也培养了学生追根求源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理解了词语以后,让学生选词填入适当的语句中,真正做到:我能理解也能应用。

二、语用,在学生“比较着学”中落实

1. 明“事例”。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出文中三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接着,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指导孩子学习,完成课前设计好的表格。

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第一个事例先让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老师进行适当补充和总结。接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第一个事例的汇报情况修改表格中的第二、三个事例,在小组中交流汇报。学生在交流和汇报的过程中发现要找到真理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2. 找“共同点”。

通过上面的“合作学习”,学生明白了课文通过这三个例子说明了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应组织学生细读三个例子,比较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先让学生交流汇报共同之处,接着直接指出课文哪个自然段为我们进行了总结?(第二自然段)重点引导:这里的“?”和“!”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品味这样写的好处是用符号代替语言,更能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由问题到真理的过程。

3. 畅谈事例。

课堂上应腾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在开放和真诚的倾听和倾吐的循环互动中激发思想的升华、智慧的迸发。因此,设计:科学史上,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列举出来吗?(鲁班发明了锯、牛顿的万有引力……)这些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这样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发现真理无处不在,也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语用,在引领学生明理中践行

课文最后两段话的意思字面表达上是矛盾的,一段是说发现真理并不难,一段是说发现真理并不易。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从第6自然段中的“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我读懂了发现真理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难。

生:“只要……就……”这个关联词也说明了发现真理其实不太难。

师:说得好,发现真理并不难。继续看第7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一段告诉我们发现真理并不容易。

生:这两段话的意思是矛盾的,第6自然段说发现真理并不难,第7自然段又说发现真理并不易。

师:是的。同学们,这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一般人都认为真理是要经过科学家的千辛万苦发现的,都敬而远之。所以,作者又说其实真理的发现是并不难的,大家听了就会觉得——

生:自己也能发现真理。

生:这样就不害怕去发现真理了。

……

通过这样的引领学生明白了:说并不难,会增强我们探索真理的信心,让我们充满激情地继续探索;说并不易,才能让我们有心理准备,要有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这样,引导学生在践行语言文字运用中明理,让学生用独到的眼光和独特的理解力来看待这两段,才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阅读才能走进赏心悦目的境界。

四、语用,在实践训练中得以诠释

在学生交流总结出三个事例的作用,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的道理之后,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层次,归纳出文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接着出示几个观点,让学生选择一个观点学着用具体事例来论证的方法仿写一段话。但是要注意学生初学议论文,只要能用事例说清一个道理即可。设计如下:

观点锦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勤能补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写作宝典:

采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格式写;

注重段与段衔接时的过渡;

要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学生写完后交流评价,指出优缺点再让学生修改。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拓展,促进语言能力发展。通过指导学生将阅读中领悟的写法应用到习作中,实现读写的自然衔接,使“语用”教学在课堂上得以诠释。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摇?摇?摇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