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对学生动之以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对学生动之以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成功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至少是不讨厌语文。教师只有动之以情,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让他们被感染,被打动,切身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所在,才能对语文产生持久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那么,如何学生动之以情呢?

一、平等融洽的关系,激发学生情感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平等是塑造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形象的基础。教师只有用平等心态对待学生,投桃报李,学生才会以敬仰的心情来对待教师,对待教师的教学工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的激情和活力就来自这一点---师生的平等关系。相反,如果教师“唯我独尊”,居高临下,让学生唯师是听、唯师是从,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客体和附庸,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这无疑会伤害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无情、无趣、无味、无动力,这种“四无”式教学活动自然得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正反两方面的道理告诉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意识,教学活动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满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教师的全情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所以充满感彩的教学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当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怎能不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

三、充分挖掘教材,促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语文教材中极富感情的内容,通过分析、朗读、品味和鉴赏,不断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的感情脉搏,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课文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因此,教师只有挖掘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真心去体味,细心去探究,课堂才会鲜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我不是最弱小的》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庐山的云雾》《草原》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一路花香》《剪枝的学问》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义,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那么,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同苦同乐,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文本当中,实现与作者的心情的契合。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

例如:特级教师于漪讲《春》一课的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诗一般优美动听的语言,描绘出如画的春天,自然把孩子们带入了春的怀抱。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如《黄河的主人》一课,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在教学时,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九曲黄河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画面,听一听黄河水那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学生定会激情澎湃、跃跃欲试。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调控,由此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法,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之以情,才能让语文课有趣有质量,学生也会被老师感染和打动,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爱上语文课。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