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引用消费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MOA模型,从“动机-机会-能力”三环节对学生参与研讨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以参加某高校《领导学》研讨式教学课程的学生所填写的调查问卷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研讨式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实践中的效果及学生“动机-机会-能力”三因素对效果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MOA模型研讨式教学实证检验

一、引言

研讨式教学,即Seminar讨论班,是在一位老师主持下,一门课程的学生轮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先前准备的研究报告或学习心得,全班同学对报告及指定内容深入讨论交流,从而掌握教学内容、接受智力激发、获得思想启迪、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小班研讨教学组织形式。1737 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在哥廷根大学创办了哲学Seminar,首次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入大学课堂。到1910 年,大学一半以上的预算直接用于Seminar。

而这项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的教学方式,虽然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但一直收效甚微。基于此,本文引用消费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moa模型,从“动机-机会-能力”三环节对学生参与研讨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以参加某高校《领导学》研讨式教学课程的学生所填写的调查问卷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研讨式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实践中的效果及学生“动机-机会-能力”三因素对效果的影响作用。

二、研讨教学中学生效用分析——基于MOA模型

(一)MOA模型的引入

研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一个根本区别是从单源信息传递变为多源信息传递。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要且唯一的信息方,学生基本处于信息受让方;而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仅是问题的提出者或必要时简短的提问、引导者,主要的信息权在全体学生手中,学生同时作为主导性多源性信息传递者和信息受让者存在。我们引入MOA模型对学生参与研讨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其基本推理如下:MOA模型即“动机-机会-能力”模型(MacInnis, et al., 1991)作为一种成熟的、整合的分析工具,在消费者信息处理及反馈行为方面有着极强的适用性和简洁性。而在研讨教学中,学生本质上也等同于信息消费者,其参与性就是反馈情况。其中,反馈的动机,是学生是否愿意参与研讨,我们更关注哪些因素会影响反馈动机;反馈的机会,是有哪些渠道可供学生备选以进行反馈,渠道的通畅性、多样性及可转换性影响着反馈的效果;反馈的能力,是学生是否具备准确表达观点的空专业知识和沟通技能等。下面,我们就从“动机-机会-能力”三方面详细剖析学生参与研讨教学的过程及效用。

(二)学生参与研讨教学的MOA分析

1.动机

(1)考核压力

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中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集中于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研讨式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研讨参与性是否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阐述问题、辩论的能力,甚至这种能力是否带动了其他同学的能力提高,即考核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互动性。因此,研讨式课程的考核过程基本是与教学过程同步的,即学生参与研讨的表现基本就决定了其成绩。

(2)对讨论对象本身的兴趣

如果任课教师对讨论对象选择一个比较有趣或有新意的切入点来展开讨论,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此,高校需要选择具备开放式、延展式、发展性特征的课程作为研讨教学课程。课堂研讨的时间和内容要根据专业课程的授课阶段和内容来进行选择,尽可能选择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性的研讨题目。同时,任课教师需要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将讨论对象以新颖多样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发表意见和辩论。

(3)受周边同学的启发或迫于周边压力

学生参与研讨的动机也有可能来自周边同学的影响。这种影响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其中,主动式影响是指周边同学的积极参与引导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动式影响是指由于周边同学都有过发言的经历,自己不参与的行为被明显孤立出来而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4)对研讨式教学的认同和理解

在我国,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引入这种教育方式。不少教生对研讨教学的形式、真谛还缺乏了解,对其效果也不甚认同。这种认同感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机会

学生仅有参与研讨的动机还不够,参与研讨的机会是否充分多样和便利也会影响研讨的效果。这里的机会主要指学生参与研讨的渠道,具体包括:

(1)参与渠道的多样性

如果学生可以选择多种渠道参与研讨,这无疑会加大其参与积极性。例如普通的发言、PPT展示、小品表演、团队辩论等等。渠道的多样性既取决于任课教师的提前准备布置,也受学生准备充分性的影响。此外,一些团队展示的研讨方式是否能顺利展开也关乎课堂上的整体氛围,教师的调动和调控。

(2)参与渠道的通畅性

以上介绍的各种沟通渠道能否顺利通畅的进行,也会影响研讨效果。包括辩论组织是否活跃、PPT展示是否便利、小品等团队展示活动是否氛围融洽、配合默契等。影响参与渠道通畅性的因素包括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准备和其他学生的反馈等。

(3)参与渠道的可转换性

学生在参与研讨时,极有可能由于紧张等因素而导致沟通交流不顺畅,这时教师需要辅助学生在参与渠道之间进行转换。

3.能力

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参与渠道,准确表述自己想法的能力要受到自身知识储备和表达沟通技巧的限制。此外,周边同学的表现也会影响该能力。例如,周边同学的顺畅参与过程会间接培育其他人的参与能力,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课前准备也会使这一能力有所提升。

三、研讨教学效果实证检验

我们以参加某高校《领导学》研讨课程学习的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学习期末填写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对研讨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同时选取了相同任课教师开设的《领导学》普通课程学习的30名学生为对照组。

(一)研究假设及研究设计

假设1:研讨教学的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普通教学方式。

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分别设计了“您对该课程的初步了解程度”、“该课程是否有助于你对此类问题兴趣的提高”、“该课程是否有助于你主动思考能力的提高”、“该课程是否有助于你体会问题、感悟力的提高”及“你在此门课程中投入的精力”几道问题,备选答案分别为“一点没有”、“一点点”、“还可以”、“较多”“非常大”几类,并在问卷统计中分别赋值0-4,并分组加总,通过T检验观察两组是否显著存在差异。

假设2:研讨教学的效果要受到学生参与动机、参与渠道、参与能力的影响。

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分别设计了针对学生参与动机、参与渠道和参与能力检测的若干问题,对备选答案同样分别赋值加总,分别作为参与动机、参与渠道和参与能力的替代指标。

(二)实证结果

1.T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效果均值要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方差齐性(sig.=0.954>0.05),两组样本均值有显著差异(sig.=0.040

2.相关性检验结果

Y=1.884+0.281X1+0.317X2-0.308X3

(2.052*)(3.617***)(-1.05)

其中,Y表示研讨教学效果指标,X1为学生参与动机指标, X2为学生参与机会指标,X3为学生参与能力指标。结果显示,学生参与研讨的动机和机会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但学生的能力并不起作用。

四、结论及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及实证结果可以得出,目前在我国的研讨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拓宽其参与渠道是提高研讨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

首先,教师必须对该门课程进行全面深人细致和透彻的掌握, 要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同时要积极进行与该学科相关的各种科学研究活动, 了解和熟悉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让研讨内容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拓宽学生的参与方式,借助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沟通渠道。

最后,通过课前的任务布置、资料提供,课上的气氛调节、课后的归纳总结等方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沟通表述能力的锻炼培养。

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研讨式教学的新型课程组织方案研究——以《领导科学》为例(YY11005)

参考文献:

[1] 李现平. 席明纳小班研讨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2012,01:23-26.

[2] 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 孟雷.团队研讨教学模式在管理类课程中的运用[J].时代经贸,2007,08:191-192.

[4] 王林.实施课堂研讨教学方式的体会及改进思路[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81-83.

[5] Maclnnis, D.J., Moorman, C., & Jaworski, B.J. 1991. Enhancing and measuring consumers' motivation, opportunity, and ability to process brand information from ads. Journal of Marketing, 55: 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