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通城商圈 像雾像雨又像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城商圈 像雾像雨又像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城必有市。一部城市的历史,除了与政治、军事有关外,农、商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繁荣度及影响力是与其商业化程度直接相联的。那幅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就是对鼎盛时期东京汴梁城的繁荣度作了最好的诠释与展示。

南通地处长江之尾,偏于江东之地,南通素有重耕读,而轻商贸的传统,加之也非贸易要津,所以商业气息细微,与周边的苏州、扬州等历史名城相比实在相差十万八千里。虽然,南通是中国最早迈向现代工业化的城市之一,但商业化程度却长期与工业化程度不相匹配,即使到了21世纪,通城的商业化程度也依然低下,不仅与苏、锡、常等苏南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还落后于淮安、盐城等苏北城市。虽然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口在不断增长,但无论是商圈的规模、商圈的数量、商圈辐射的范围,还是消费环境却长期停滞不前,这实在让人感到不解。是商家不作为,还是通城人消费保守所至?

毫无疑问,通城商业化程度低下是与核心商圈规模小、城市商圈数量少,店家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等不无关联。一位南方朋友在逛过南大街后称:“兄弟,你生活在一个十分安逸的县城。”也难怪这位朋友调侃,作为通城核心商圈的十字街和南大街也就是那个水平。东西南北各500米,区内核心店家不足十家,小店倒是不少,但档次实在不敢恭维,绝大多数店铺实与地摊无异。即使区内的大店半数是原本在城市生存的家电卖场、大型超市。再看看代表通城商业旗帜的名店,硬件虽说还算尚可,但名品、名牌的数量实在有限,难以担当引领时尚之风;柜面密布、商品陈列缺乏美感,购物环境实在一般;更糟糕的是,大店商品同质化倾向严重,购物环境雷同、价格也基本一样,逛一家也就足矣。其次,南通核心城区虽由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组成,但在如此广阔的城市空间里商圈数量十分稀少,且分布也不尽合理,主要集中在老城及老城周边地区。尽管如此,即使能够被称之为商圈的也仅有十来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商圈就更少了,其辐射力和影响力也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乐购、时代、欧尚等一批购物中心相继进入,给死水一潭的通城商业带来了一股暖流,但受其总体规模、营销模式的限制,一时间内也尚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商圈。

人们不禁要问,一座偌大的城市为何商气难显,是否与有关部门在商业规划和布局上存有缺失有关。事实上,历届政府对商业区建设是十分重视的。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结合人民路的开通,通城诞生了市区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型综合商场——南通市百货大楼,这一荣耀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市区又诞生了第二家大型综合商场——人民商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又先后诞生了与时代接轨的华联商厦和工贸商厦,不仅使市区核心商圈得到了长足的拓展,而且也使十字街核心商圈有史以来首次拱手让位于华联路口;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现代营销模式的文峰大世界、金鹰国际的横空出世,才使十字街重心夺回了通城商业“皇冠”的地位。在漫长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也曾打造过七彩城、王府等一批旗舰型大型商场,力图使之成为有影响力的商圈,但终因消费传统、经营不善等种种原因,最终不得不以落幕而告收场,打造区域性商圈的努力均告失败。进入21世纪后,一批大卖场的相继引进,给通城的商业带来了巨大活力。也正是超市和卖场的盛行,使市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变。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已不太在意大商场,日常消费基本在超市和卖场中完成。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也给政府的商业区规划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大型商业区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一直为城市决策者所困扰。但现实是,我们已经放弃了打造以大型商场为核心的城市商圈的努力。这其中固然与地方政府城市商业发展理念、投资、规划失缺等因素相关,当然也与商界发展动力不足有关。

纵观现实,近十年来,市区商业开发大多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房地产开发商实施,以地产带动商业的模式虽然是发展城市商业的捷径,但由于地产商受利益的驱使,未必能按商业规律和商业的要求开发相应的硬件,加之地产业界普遍缺乏相关的流通业专业知识和人才,所开发出的商业项目大多不温不火。不仅没能打造出有影响力的商圈,而且很多连生存下去都十分困难。事实证明,把发展城市商业的重任仅让房地产商承担的单一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只能使商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更为脱节。也只有政府、地产业与流通业三者真正携手合作,才能打造出更多的能够符合现代消费理念、多元化、特色化的商业区。

南通商业气息不浓其实也与商家的经营理念有直接关联。什么样的消费者造就什么样的商家;同样,什么样的商家造就什么样的消费者。许多业内人士对南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感到十分困惑。按理说,南通人的人均收入在国内应属第二个档级,个人消费能力理应不弱,但营销收入增长却远低于国内其他同等城市,甚至还不及苏北的某些城市。个中何因,他们也莫衷一是、一筹莫展。但消费者在谈到南通的一些大牌商家时也无佳评。价格是竞争的利器。但在南通的商家价格是极不透明的。比如要买个空调,同样的品牌型号价格各卖场各卖各价,折率也各不相同。销售人员在推销时更是各显神通,各种坑蒙手段竞相搬出,甚至动用经理出场、不惜以赠送礼品等小恩小惠手段摆平消费者。再比如服装,标价近万元的商品一转眼到落市时2、3千元就能成交。这样的品牌,今后谁还敢卖。所以有经验的消费者先锁定要购之衣,待过季时出手。君不见,各大商场内凡打折专柜前,必是人气最旺之地。

其次,南通商家对其所谓名牌的定价已高得十分离谱,且所谓新品还一概不打折,市面上所见到的名牌的价格远高于上海。日前造访上海,亲眼目睹到淮海路上几乎所有服饰品牌专卖店悉数高悬特价牌之景。有一个在南通永不打折的品牌,上海门店尽然挂出了全场5折的惊喜价。淮海路人流如潮之理也就不言而喻了。与上海相比,南通的消费市场像雾像雨又像风。南通商家心狠手辣迫使许多消费者已逃离南通。高端消费者到欧美扫货,二流消费者到日韩、港澳购物,三流消费者到北上广花钱,剩下的就到超市拉推车,这些已经成为现实。没有了实力消费者支撑,商家又能牛到哪去,又能牛多久呢?个中之理,黄毛小儿都能看懂,为何南通的商家就看不懂了呢?南通人不是没能力消费,而是很有消费能力,只不过他们不在南通消费而已。南通商贸流通业增长缓慢是必然的,如果南通的商家一如现在这样经营下去的话。

随着城市东进、北扩、南拓步伐的加快,以及观音山新城、苏通产业园区、锡通产业园的全面开发,从宜居的角度来看,商业元素的显现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老城的商业缺陷理应得到纠正。未来通城的商圈如何定位、如何规划、如何推进已成为城市决策者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