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谁抓住了这个核心,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先机。东胜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像刘正义、智珩丽等一代名师,这些名师成为实验小学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引领着东胜区实验小学不断向成为名校的目标迈进。近年来,随着东胜教育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管理人才需求加大,实验小学先后有十几位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到兄弟学校任职。我们在为这些教师骄傲的同时也深感忧虑。尽管我们现在仍不缺乏名师,但在有影响的名师之后新一代领军人物略显不足,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专业引领,为教师专业成长导航

有人说:“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代表学校精神的名师。如果说好校长是学校的心,那么名师就好比学校的眼睛。”学校现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17名,东胜名师4名,这些教师素质高、业务精、经验丰富,在本地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发挥名师资源优势,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

(一)名师讲堂

每学期我们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名师讲座,讲座有两个原则必须体现:其一,内容由教师来确定,变过去的“讲什么、听什么”为“听什么、讲什么”,切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二,增加互动环节,现场答疑解惑。

(二)名师课堂

主要以三种课型呈现。第一,展示课。名师要尽其所能,展示自己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和精妙的教学设计,让教师充分领略名师的风采,激发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成为名师的内驱力,同时对名师来说也是挑战和提升。第二,示范课。针对各种课型所做的常规课堂范本。这种课要求体现课型特点、体现课标要求、体现学段特点、体现一定的模式,让青年教师可学、可仿,进而达到可创。第三,研究课。就某一研究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广泛交流,供大家研究探讨或借鉴的课例。这种课安排在大家“悱”“愤”之时,因而更具启发性,常常能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师徒结对

这是一种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业务,缩短成长周期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专门制订了《东胜区实验小学名师、骨干教师职责及管理办法》,要求一位名师收一名或几名青年教师为徒,具体规定工作任务及要求,并把它纳入名师考核内容。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徒弟虚心请教、师傅悉心指导,师徒互助,共同进步。

二、研训一体化,为教师专业成长加油

“研”是指教科研;“训”是指培训;“一体化”是指教研和培训合二为一,“研”中有“训”,“训”中有“研”。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学校的研训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 借助外力的培训

1.走出去,聆听窗外声音。建立教师培训制度,树立“外出培训是最大的奖励”的理念,选送优秀教师到外地培训,让他们聆听大师的声音,感受大师的魅力,接受名家的教诲和先进理念的熏染。每一个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都要进行汇报和课堂展示,他们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传授给其他教师,收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节约培训成本,解决教师全员培训的问题。

2.请进来,感受名家风采。教师培训除了听讲座之外,更重要的是和名家面对面的交流,这对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育理念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邀请了国际行知赏识教育学会会长,马来西亚沙巴崇正中学前任校长曾桂安做了为期两天的赏识教育讲座,曾先生采用“观短片传理念,讲故事说道理”的方式,揭示了赏识教育的真谛,让老师们明白了赏识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2012年9月,我们邀请到了杭州《新思维数学》主编唐彩斌、姜荣富、邵红、陈敏四位专家,对《新思维数学》教材进行系统的培训,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2013年5月,我们邀请到了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为全校师生做了《把孩子培养成英语和演讲高手》的讲座,点燃了师生教英语学英语的热情。教育是唤醒、是激励,在聆听了名家的指点后,老师们真正有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顿悟。

3.网络培训,共享无限资源。为了弥补常规培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培训。完善学校网站,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分学科建立QQ群,随时上传教学信息,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班级博客,教师个人空间和学校网站链接,从而起到共享资源、分享成果、同行互助、专业引领的作用。

(二)校本培训

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安排青年教师、班主任、新教师培训;根据内容不同,安排新课标、教材、教学常规、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以及其他一些专题培训等。主讲教师由本校名师、学科组长和有经验且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老师担任。校本培训时间安排及时、内容设计具体、指导落实到位,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三)校本教研

教研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生长点。

1.增强教科研意识,突出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树立“工作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努力营造教研氛围,让研究成为一种工作状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课题研究分为:小课题研究。突出小、细、实的特点,切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教师感到教研的“实惠”,从而乐“研”,善“研”;大课题研究。主要有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研究、《新思维数学》教材实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感恩教育等,每一个课题都有专门的课题组和研究团队,定期开展活动,组织讨论交流分享和总结。

2.抓实常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落实(开学初全组讨论);时间落实(每周一次);内容落实(每两周一次教材分析、每单元一次集体备课、每次公开课之前的集体备课、之后的集体评课等);人员落实(每次活动指定专人负责)。

三、打磨历练――为教师专业成长助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就是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聚焦课堂,好课多磨

1.一课三讲,也称为磨课。同一节课由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班上,每一讲之后,都要组织教师进行认真评课,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以便在下一讲中能扬长避短。这种课重在落实常规要求,体现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目的是建构一定的教学模式。

2.同课一人多讲,也称为磨人。同一内容由一个老师在不同的班反复上,每一讲之后,组织学校名师和本组教师进行“会诊”,对每个教学环节逐一推敲,以便达到一种“完美”的效果。这种课常用来打磨青年教师,使他们在多次反复中,感悟教学之道。

3.同课异构。同一节课由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平行班上,每一个老师设计不同、风格各异、个性鲜明、特点突出。这种课常在骨干教师和名师之间进行,旨在展示名师高超的教学技艺。

4.主题研究课。就某一研究主题或在教学中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的课堂展示。教学设计有授课者自己的思考,也能体现组内教师共同的研究成果。这种课不求完美,但一定要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往往和以上三种课结合进行。

无论是哪种课,都要经过反复的集体备课、听评课、反思修改这样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循环上升。这样的研课方式立足于常态教学,融合集体智慧,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非常明显。

(二)阅读中学习,反思中探索,写作中提升。着力引导教师养成“好读书、善反思、重积累、勤写作”的习惯

1.“读书就是修炼内功。”我们采取了“四个落实”来保证教师阅读的效果。时间落实:每周三下午放学后进行教师共性阅读,雷打不动,专时专用;内容落实:采用共读、推荐和自选相结合的办法确定阅读内容。共读书由学校统一购买,推荐书和自选书教师自购为主,学校给予一定补助;落实读书笔记:每人每学期必须有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每月一篇读书心得,期末统一进行检查评比;落实交流分享:每月一次小组读书交流,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读书交流。

2.“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反思之重要。我们的反思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以及故事随笔。个体反思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课后都要结合课例,反思成败得失;群体反思主要在学科组内进行,内容为公开课课后反思和课题研究反思。故事随笔要求每月至少一篇,随时记录师生共同生活的点滴故事、随想感悟。

四、搭建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飞翔的翅膀

朱永新曾说:“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到位。校长什么时候最得意、最精神?应该是教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时候。”作为校长,要常常对青年教师说这样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用以激励教师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奋进。首先,要创设积极进取、互助合作、包容和谐的团队氛围,让个体在优秀的集体中得到熏染。第二,通过外出学习、校际交流、网络平台、教研小报、交流分享会等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第三,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要想方设法为青年教师争取更多的公开课、送教课、汇报课以及比赛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最优秀的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还要利用各种活动彰显教师个性,以教师特长带动学校特色发展,“引进一个教师,形成一个亮点,打造一个特色”。

英国一位教育家曾说:“没有名师的名校,就像没有枪的战士,是不可想象的。”培养名师,创建名校永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