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新技术企业学习能力对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新技术企业学习能力对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17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企业学习能力与其创新发展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学习能力对自身外部学习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企业内部学习能力、外部学习能力对其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学习能力 创新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创新能力影响日益重要。在我国,这种类型企业代表主要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一般是指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据此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主要依靠企业对知识的吸收与整合能力,即体现为企业通过外部学习来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通过内部学习来整合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在多变的环境中,只有更快更好地提升企业内外部学习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已较多,但较少从企业学习视角探究对其创新发展的影响。因此,本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内外部学习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

一、研究假设

以知识、技术密集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企业对知识的内部与外部学习能力。企业学习能力(内部与外部学习能力)代表其吸收外部知识、整合内化知识的能力,通过较强的外部学习能力来获取外部知识并为其所用,增加了企业自身知识存量;通过较强的内部学习能力来整合、重组外部学习吸收的知识,为新旧知识融合出新知识提供机会,推进企业创新发展(Engel & Palacio,2009)。

(一)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学习能力与外部学习能力

在企业整合内部知识过程中,内部学习是促进通过外部学习吸收的知识不断整合的最佳策略。Nonaka & Takeuchi 研究认为,企业内部知识转化是一个包含内隐、外显、结合与社会化的螺旋过程。企业较强的内部学习能力能够较好地促进知识螺旋转化,促使不断吸收知识,进入整合、重组与创造知识的良性循环。同时,面对日益多变的环境,企业需要具备外部学习能力,认知外部新知识、识别有价值的外部知识,进而通过内部学习将这些知识内化。Cohen & Levinthal 从认知识别外部信息、理解与消化外部信息、应用有价值外部信息三个方面评价企业知识吸收能力。Bou-Wen Lin(2003)研究指出,企业需要具备较强内部学习能力,才能把外部学习吸收的知识与企业现有知识相衔接,并创造新知识。汪凡(2012)研究认为,组织在学习新的外部知识之前,应该先着重在内部学习上,通过内部学习提升组织成员整体吸收能力进而提高外部学习能力。因此,提出假设H1:企业内部学习能力与外部学习能力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高新技术企业外部学习能力与创新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外部学习包括从其他企业的知识学习,在不同类型知识融合过程中的创新机会。在实践中,外部学习方式有通过产学研获取知识,通过技术或战略联盟取得知识,通过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等参与交流学习来取得知识等。Kim(1997)认为,日韩产业集群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创新优势,尤其是日韩企业通过很强的外部学习能力来快速模仿、改进并创新知识,进而推进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Engel & Palacio(2009)研究认为,外部学习扩大了产业集群的知识视野,提供创新集群建立的基础。外部学习能力加强了企业与其他创新组织协同合作中,促进集群创新发展。因此,提出假设H2:高新技术企业外部学习能力与其创新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三)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学习能力与创新发展

汪凡(2012)研究认为,内部学习通过组织内的知识整合与知识共享提升组织技术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更新快、动态化的知识环境中,企业除了通过外部学习吸收外部信息外,更重要通过内部学习将企业研发过程中知识存量转化为知识增量,实现知识的分享与扩散。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学习将外部学习吸收的知识整合内化为自身知识,并创造出新的技术、工艺或产品,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因此,提出假设H3: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学习能力与其创新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变量测量

综合考虑胡蓓和古家军(2008)、汪凡(2012)和欧光军等(2013)研究献,本问卷分为外部学习、内部学习与企业创新发展三个部分,并使用Likert Scald 5级量表法测量,如表1所示(已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

(二)样本选取与问卷回收

主要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为调研对象,问卷对象主要是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技术骨干,采用电子邮件问卷调研,实地访谈发放纸质问卷等方式进行。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192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69.2%,满足研究需要。

三、实证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各测量项基于理论与献修订而来,具有一定内容效度。外部学习能力、内部学习能力与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0.83、0.91,超过了0.7,满足要求。

(二)模型拟合度与路径分析

模型拟合度的GFI、RMSEA、NFI、NNFI、CFI等指标值分别为0.92、0.042、0.93、0.95、0.96,各指标符合评价标准,可见假设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如表2所示,外部学习能力、内部学习能力与产业集群创新的路径关系以及假设检验结果,本三个假设得到支持。

四、研究结论

创新性既涉及企业内部的R&D活动,又存在于企业与集群内其他创新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中(黄晓和胡汉辉,2013)。本以17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企业学习能力与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关系。研究结论主要有:一是企业内部学习能力与外部学习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内部学习是促进通过外部学习吸收的知识不断整合的最佳策略。二是具有强有力的外部学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地增加自身知识存量,推进知识分享与扩散,有利于增加自身创新发展能力。三是具有强有力的内部学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将通过外部学习吸收进来的知识存量转化为知识增量,并创造出新的技术、工艺或产品,提升创新发展优势。然而,本仍有一些局限,样本容量以及地域范围仍有待进一步扩大,以期更具有代表性与说服力。

参考献:

[1]Bou-Wen Lin. Technology Transfer 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Firms with Limited R&D Resources[J]. R&D Management,2003(3):327―342

[2]Cohen,W. M.,and Levinthal,D. A. 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 128―152

[3]J S Engel,I Palacio. Global Networks of Clusters of Innovation: 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Process[J]. Business Horizons,2009,52(5):493―503

[4]Kessler,E. H.,nd Bierly,P. E. Internal vs. External Learning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Effects on Speed,Cost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R&D Management,2000(3): 213―224

[5]Kim,L. Imitation to Innovation:the Dynamics of Kore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6]Nonaka,I.,and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7]胡蓓,古家军.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7):144―147

[8]黄晓,胡汉辉.产业集群问题最新研究评述与未来展望[J].软科学,2013(27):5―9

[9]欧光军,刘思云,蒋环云,成厚进.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1―7

[10]汪凡,内外部学习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23):90―91

(朱志,1978年生,天津市人,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经理。研究方向:战略规划、技术创新、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