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博问政的可行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010年称为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公民问政方式,开始进入大众视角,微博已经成为继政府门户网站之后,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媒介。微博问政逐步取代传统的公民与政府的交流方式,成为公民参政议政、政府改变执政理念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新方式。
关键词:微博问政;行政执法;互动型政府;网络问政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077-02
微博是2006年3月由博客创始人威廉姆斯创立,用户利用手机、邮件、网站、MSN等输入140字内的文字内容,同时还可以上传图片、视频,无需事先通过审核,最终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随着这种新媒介的出现,政府机构和官员也开始尝试利用微博同公众交流。以新浪微博为例,截止到2011年11月,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有10 271家,个人官员微博达8 833个。地域上,已经全部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
目前国内的微博问政尚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和缺陷。现针对微博问政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如下分析。
一、微博问政的必然性分析
1.微博自身的特征弥补了公民传统形势下参政议政的缺陷
首先,微博最突出的特点是“即时表述”,它省略了传统媒介问政的事前审查程序,实现了真正的“瞬间互动”,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救援队于当日第一条微博开始昼夜不间断最新报道,使大众对这次灾情能够实时跟踪,做到全程参与;更在日本大地震期间,全程直播了中国救援队在日本的整个救援过程。
其次,微博的“草根性”和“平民化”特征有利于政府和公民之间有效互动。随着微博注册人数的增长,注册主体由各界社会精英向平民转换,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开始习惯使用微博了解社会动态和传达信息。政务微博的崛起正是抓住这一时机,政府有效借助这一新兴的信息平台,实现政府和公民的有效互动,变被动为主动解决老百姓的困难。
第三,微博语言的“亲民化”,有效拉近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距离,树立了政府的亲民形象。南京市交通管理局认证的“南京交警”微博中写到:“安全带不是为警察系的,是为自己及所有爱你和你爱的人。下班了,祝您一路平安。”这种亲切、温和的劝诫一出,立即被众人转发、评论,而每一转发的网民又被与之有关联的其他网民转载,形成的强大宣传力和推动力是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无法比拟的。
2.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加强促进了微博问政的可行性
近年来,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较往年明显加强,从领导信箱到热线电话,从一言堂到众言堂,从座谈会到网络问政,公民想要和政府互动沟通的心愿越来越迫切,传统问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公民参政议政的需求,微博问政的方式顺势而生。
微博自身区别于其他媒介的特性,使得公民乐于使用这种方式同政府进行互动沟通,在两会期间,政务微博用其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快捷性、实时性、草根化、平民化用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以两会代表李东生为例,140字引来7 000多条回复,仅仅因为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所发的一条“向网友征集人大两会议案”的微博。
3.政府部门本身工作性质的需要,带动政务微博的蓬勃发展
随着“微博热”的兴起,最先抓住这一机遇的当属公安部门,公安部门借助微博最新消息、提供便民服务、获取线索、悬赏令,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真正实现了警与民的交流互动,成为借助这一新兴媒介实现官民互动的典型。
2011年12月南京市公安局在微博上了一则“三国杀”版的通缉令,将命案逃犯姓名、头像、犯罪信息记载于卡牌中,以高达28万元的悬赏总额通缉6名杀人嫌疑犯。警方希望通过微博,将通缉令从网上转入现实,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仅仅在发出这条微博的短短3天,就有3名嫌疑人向警方自首。据悉,这3人是因为看到媒体和网上的“三国杀”通缉令后,迫于舆论压力自首。悬赏追凶事件能够在短短三日内有三人自动投案,在我国历来的追逃案件中尚属首例,微博强大的政务功能可见一斑。
二、微博问政的局限性分析
1.操作抑制政务微博的广泛推广
随着微博问政的功效凸显,各地公安、交通、司法等部门陆续开通政务微博,开始尝试这种全新形式的工作方式。但是,微博的兴起在我国毕竟起步晚,政府、官员对其的认识及使用程度都还停留在初始阶段,真正做到熟练使用,打造成一个能解决问题的行政平台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微博的便捷操作使得官员乐于使用这一平台倾听民意,积极同网民交流,但是,互联网自身信息量的繁杂,网络意见的多样,如何做到面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做到繁而不乱,从大量垃圾信息中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有效信息,这些操作性问题尚需要政府部门尽快解决。
2.官员的功利性追求导致微博问政“只问不行”
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各级政府官员纷纷开通微博,却往往流于表面,有的开通后甚至没有任何信息,有的的信息毫无价值,有的更是为了追求个人政绩,自我宣传,只拿“口头支票”忽悠大众,反而适得其反引发民众不满。面对这种“花瓶”微博,建议加强官员的自律意识,学会放下身段,真诚沟通,让政务微博真正的“问”政于民。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问政质量。单单靠官员自身的自律行为不足以发挥微博问政的优势,只有通过外在的监管措施来弥补本身的缺陷,才能保证政务微博的良性发展。
3.立法制度的缺陷无法保障微博问政的规范性发展
法律的制定是需要时间的,然而社会的发展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这就决定了法律具有永久的滞后性。法律本身的滞后性、僵化性以及稳定性决定了国家不可能频繁修改法律,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现象的复杂多变,造成法律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结果。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导致立法的完善,微博问政在短短两年内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对其立法的跟进。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传统的问政方式如门户网站等找到了执法依据,随着微博问政这种新兴问政模式的兴起,《条例》已经无法满足问政的需要,问政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伴随着这种新兴媒介层出不穷,立法制度亟待跟进。
三、针对微博问政缺陷的改进性建议
微博作为一个西方舶来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并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学会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现行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逐步完善我国的微博问政机制
1.组建专业技术性团队,定时值守,分类引导
微博兴起于美国,几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各国,在应对突发性事件、公布政府最新决策、引导舆论走向上发挥了明显的优势。在我国,微博毕竟是一个新兴问政媒介,必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我国官员的年龄层大多集中在60至70年代的年龄段,80后官员多集中于基层公务员队伍,对我国政策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官员大多年龄较大、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鉴于此,建议我国政府借鉴西方微博问政模式,不同政府部门分别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责任问责到个人。把用户的提问进行分类,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技术部门间相互协调最新进展,同受到影响的公民进行实时互动,尽快解决问题,防止事态严重化。例如,政府微博群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以公安微博群为例,无论是在办理案件、追踪逃犯还是官民互动上都发挥了明显的功效,犹如一个蜘蛛网,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任何一个地区的事件只要到微博上,立刻就能够被全国人民知悉。
2.健全监管问责机制,避免微博沦为官员的“走秀台”
微博问政方式虽然获得大众好评,但是也正因为微博平台被极度热捧,就容易被有些官员利用,成为自己政绩的“作秀场”。有些微博整篇充斥着官话、套话,极少同网友进行互动。还有很多官员,注册微博后就放任不管,与那些传统的政府门户网站一样再无更新,成为作秀的空架子。
建议针对政府认证的官方微博,建立专门的监管问责机制,定点轮值,每日签到,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专门开设公民问政反馈专栏,定期对微博问政的公众参与情况、官民互动频率、政府实际解决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做到公开透明,并且定期到各自的政务微博专栏,并将该结果纳入到公务员年终绩效考核中去。达到权责分明,奖惩明确。
3.完善立法建设,加快微博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进程
建议把微博问政纳入实体法的范畴,微博自我纠错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其可能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新疆伊宁市地震谣言”、“列车脱轨谣言”、“金庸去世谣言”等在微博中层出不穷。虽然针对上诉缺陷网站开辟了不实信息曝光专区,但由于微博自身特殊的传播方式,在引起公众恐慌、不满之前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抑制。建议把网站监管、政府审核,公众举报纳入法律规范,对违法行为进行法律追究,最终实现有法可依。
另外可以把微博问政的运行机制纳入到程序法。微博先后审查的特点,虽然实现了“秒互动”的便捷迅速,但同时又使得网络监管方面出现漏洞。鉴于此,在保障公民话语权的前提下,政府立法建设、监管问责等程序性条款也同样亟待完善。
结语
作为新时代的政府官员,要勇于尝试,改变以往行政执法的陈旧模式,努力打造一个良性互动的问政平台。做到“问政必行”,做到“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做到“忧民之所忧”。微博问政实现的目标正是转变政府工作模式,实现“忧民之所忧,民亦忧其忧”的良性官民互动,最终建立一个快捷、高效、健康的互动平台。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EB/OL].,[2011-12-12].
[2]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EB/OL].weibo.
com/zggjjyd,[2010-04-14].
[3]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南京交警微博[EB/OL].weibo.
com/njjtgl,[2011-12-14].
[4]杰瑞姆·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5]王广辉.比较宪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