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湾村人的新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湾村人的新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起当初搬离老屋集中居住时的不情不愿,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白湾村的高朝英自己也觉得是个笑话。

白湾村原是一个比较贫困的村,2007年白湾村作为江阳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始实施新村建设,考虑到部分村民散居在土地少、居住条件差的华阳山上,政府鼓励村民从山上搬到平坝集中居住。可有的村民始终不愿意离开旧居,高朝英就是其中之一。当初高朝英是在街道和村干部的反复动员下,抹着泪水搬家的。故土难离啊,搬迁前,她连续10多天在自己的老屋前转悠,这里摸摸,那里瞧瞧……就像打发出嫁的女儿那样细心,直到没有活可做了。居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凝聚了几十年的心血,哪能说丢就丢得下呢?

来到居民新村,看着几十幢舒适、漂亮、气派、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新居,高朝英的眉头渐渐舒展了。现在的高朝英一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了电话、彩电、空调、沼气,丈夫在附近的企业打工,她在家操持家务,每天除了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就是打打太极拳锻炼身体,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最近,笔者见到了正在休闲广场上学打太极拳的高朝英,她笑呵呵地问:“没想到这一辈子还能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我才装修的房子还算漂亮吧?”高朝英告诉我们,过去住在山里,吃水难、行路难、孩子读书难,如今条件好了,再也不用为这些事情犯愁了。

离开了高朝英家,我们又走进了另一户农家。这家的男主人名叫孙先贵,正在收拾庭院中刚刚建成的沼气池,他的身后是一座崭新的楼房。

说起眼下的生活,孙先贵喜不自禁。他说,以前住在山里,靠天吃饭,年年需要政府救济,日子过得很艰难。自打搬迁过来之后,村里的青壮年人都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很多,再加上政府大力提倡发展蔬菜产业,收入大大提高。“种菜就是比种粮食强,我以前种粮食,加上打工,一年收入才1万多元。从去年开始我种大棚蔬菜,一年的收入有3万多元呢。我今年打算再扩大规模,再多挣点钱。”孙先贵说。

提起过去白湾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村党支部书记感慨万千:为了实施新村建设,政府投入资金,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建设美好家园,努力实现有房住、有致富产业、有饮用水、有照明电、有硬化路、有学校、有卫生室等“八有”目标。现在自来水解决了,道路硬化了,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村里还建起幼儿园以及卫生室、文化室和村委会办公室。今年,村里还要兴建小型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在所有村道边安装路灯。

白湾村还以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为契机,以蔬菜产业发展为核心,以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蔬菜协会为龙头,以强化科技服务为支撑,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目前,该村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高标准蔬菜大棚1200亩,建成年育苗30万株育苗中心一个,村内田型整洁、沟渠纵横、水管密布,美观的大棚、随处可见的灭蛾灯初步展现了现代农业的风采。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靠种植蔬菜逐渐富了起来。“山下蔬菜一片,山上水果一山,庭院生态养殖”的农业发展模式让全村人的生活大变样。产业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

住在新村200多平方米的小楼里,村民雷关云很是惬意。“在中心村生活安逸得多,出门有超市,有幼儿园,家家户户有自来水,在山上不可能这样生活。”

在白湾村,超市、幼儿园、自来水等一应俱全,一排特色鲜明的川南民居一字排开。一早一晚,村民在广场上打腰鼓锻炼身体,如果不是一片片蔬菜大棚提醒你,你会感觉置身于城市的广场一般。

今日的白湾村,水泥路两旁绿树成荫,田间的蔬菜水果生机盎然;幼儿园里飘荡着孩子们的嘹亮歌声,农家屋里映出上网“充电”的村民背影……白湾村人的新生活,正是江阳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