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从实际出发挖掘本土化材料、创设本土化区域活动中,开发和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收集民间劳动工具类米筛、糠筛、畚斗、扁担等受到教师孩子的广泛欢迎,通过环境营造、材料提供、引发幼儿与材料充分的互动,从而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自主探索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案例描述

场景一:烨烨和子涵发现了今天的新材料―黄豆和沙的混合物、筛子、勺子、筷子等,他们正饶有兴趣的在研究,但又不知所措。于是,我轻轻地他们:我不小心把黄豆和沙混在了一起,你们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好吗?他们一听来了劲,子涵用勺子,烨烨用筷子一粒粒夹,但这样速度很慢。过了一会儿,烨烨发现了筛子,然后用筛子去舀黄豆和沙,沙从筛子的孔中漏了出来,烨烨对这个发现很惊喜,由于是第一次操作,沙子撒了一地。连续多次后,子涵可能从“分”的新鲜感中慢慢转移到寻找合适的方法中,开始用勺子舀混合物到筛子中,但在移动筛子时还是把沙子漏到了桌上。我真想去帮助他,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就在这时,子涵找到了好办法:他用一个小脸盆接在筛子的下面,烨烨看到他的好方法后也开始模仿。

场景二:新材料提供后的几天里,有不少幼儿都来问我:

“老师,这个怎么玩?”、“我已经会分了,它能分不一样的东西吗?”……随着这一连串的问题的产生,我知道是组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了。活动中,幼儿很快掌握了分离两种混合物的方法,但是在活动的最后,让孩子分离三种混合物时,只有少数几个孩子成功了。于是,在后来的科学区中我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操作要求―分离米、沙、黄豆三种物体的混合物。幼儿开始有点手足无措,此时,我决定适当地介入指导:我故意把他们的筛子放在一起。圭圭突然兴奋的说:“我的筛子孔小,他的大。”我又问:“你的小孔筛子分出了什么?他的呢?”他一边看一边说:

“我的小孔筛子分出了沙,他的大孔筛子分出了黄豆。”我赞许地看了看她:

“筛子不一样,分出的东西就不一样,但一个筛子只能分出一样,那怎样才能把三样都分开呢?”

场景三:筛子的工作已持续了一段时间,有一些幼儿开始渐渐“退热”了。如何抓住机会让幼儿有新的挑战呢?我观察着幼儿的操作,睿睿正在全神贯注的操作,这一次他并没有用一个筛子,而是将两个筛子重叠起来,再将混合物倒入上面的筛子中,两手握住两个筛子轻轻摇晃。他的方法让我也很惊喜,我故作神秘的告诉大家,睿睿发现了一个好办法,能一次就把三种混合物分开,你们想知道吗?大家的兴趣都被激发了起来,有几个已跃跃欲试。烨烨也在边思考边摆弄,但很长时间依然不得要领。这时我果断的决定介入指导,并自言自语:“怎样才能让它们三样一起分开呢?”并故意将两个筛子叠放在一起,看看,再分开。烨烨显然在注意着我的动作,便马上将两个筛子重叠放在一起,然后进行分离的操作,果然混合物一下子分开了。

二、案例反思

1.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和主动发展的空间

幼儿的探索行为随时都可以发生,幼儿各种各样的好奇心都是基于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兴趣,即使有很多问题在教师看来都很简单甚至是荒诞离奇的,教师也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

2.给幼儿提供能启发探索并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

(1)材料应科学有趣。有趣的材料是对学习的最好刺激。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如本案例中的筛子既能吸引幼儿反复操作的兴趣,又能让幼儿在操作中增长知识,避免了传统练习的枯燥乏味。

(2)材料应有探索的空间。往往是低结构、半成品的材料能给幼儿探索的余地、延伸的空间。如本案例的筛子,在开始阶段操作时,从分离两种混合物到选择合适的筛子分离二至三种混合物;在延伸操作时,可提供辅助材料让幼儿再次制作合适的筛子,分离更多或不同的混合物。

3.参与到幼儿的“工作”中引导幼儿发现并解决问题

(1)做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教师在幼儿的心中不应是裁判和评价者,而是幼儿的一项资源。当幼儿需要支援时,他可以从教师那获得帮助。就好像教师必须接到幼儿抛过来的球,并且以一种使幼儿仍能继续玩下去的方式抛回去,而后再发展其他的游戏。在这样平等互动中,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幼儿。

(2)做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因为帮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的多,而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本案例场景三中,当烨烨无法寻找到好方法准备放弃时,教师作为平行游戏者的身份及时的介入指导,将幼儿重新引向探索的道路。在引导时,教师先在边上操作,当幼儿开始关注教师的行为时,教师故意用一个暗示性的动作―将两筛子重叠放置以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他找到突破口。教师使用的暗示性动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旨在通过幼儿的吸收、模仿的特性领悟教师的意图,在实践中找到探索的方法。

4.教师应增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

在影响师幼关系的若干要素中,对教师与幼儿关系状况最有影响力的不是教师的学历水平或性格倾向,而是教师个人所具备的反省能力,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思考幼儿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留心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影响的话,那么,教师就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行为,从而与幼儿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