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贯中式反家暴:目击者的恶性循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贯中式反家暴:目击者的恶性循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公打儿媳为哪般

丈夫打妻子,似乎是家暴中最常见的恶行。可是,公公为什么要打儿媳呢?有媒体报道称,朱茵被打事出有因。黄贯中老爸到儿子家里,想带孙女“叉烧包”上街,朱茵不赞成,两人遂起口角,黄父更动手推了朱茵一把,还吼她霸占孙女。若此事为真,也不过是公公打儿媳的导火索,而非根源。

人们认为,家暴往往发生在丈夫和妻子、家长和孩子之间,却忽视了暴力是会蔓延的。这是一种魔鬼的语言,涉及人性最阴暗的一面。黄贯中称,从小就看到母亲遭受父亲的语言暴力,比如“早死早好”,而且还有直接的暴力,比如“拿起大菜刀一刀刀砍”。从微博内容来看,面对暴力,受暴者应该没有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最终结果就是,暴力一再得逞,而暴力也将关爱、尊重、同理心等人性的美好一点点吞噬。施暴者愈发喜欢支配和控制别人,不管她是妻子、女儿,还是儿媳。

其实,在这次家暴事件之前,黄贯中父亲的暴力问题就曾被媒体报道过。黄贯中曾透露,他在刚玩音乐的时候,不小心弄坏了家中的音响,结果被父亲打。同时,他还称,父亲的性格暴躁,二人经常有口角之争。这样的经历似乎为黄贯中父亲的家暴行为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性格不好,脾气暴躁。

不仅如此,黄贯中认为,父亲“是一个心胸狭窄,只会活在过去零丁点风光的色老头”,将其家暴归因为性格和对现在生活的不如意。心胸不够开阔,不见得就要打老婆;生活不顺心,更不能作为打老婆的借口。果真如此的话,他为什么不打别人,比如工作伙伴?

除了像黄贯中所说的性格、对现状不满等原因,很多人还会将家暴归因于工作压力太大、酒后难以自控、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等等。黄贯中也提到,“跟你聊天,几乎每次你都把所有错推在妈身上”,施暴者大多喜欢将其施暴的过错推到受暴者身上。我就曾经手过这样的案例,丈夫打妻子,打完之后总喜欢加上一句:“谁让你惹我的!”

无论是情绪的宣泄,还是压力的转移,这些都不能成为家暴行为的借口。黄贯中提到,父亲施暴的对象是自己的妻子和儿媳,而没有选择3个儿子。这从另一个侧面直接反映出家暴的根源所在,男性对女性的性别暴力。

在传统的性别关系中,人们习惯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和角色定位,加上女性在经济地位上对男性有一定的依附性,导致很多男人将妇女视为自己的财产。于是,对于男性施暴者来说,女性需要温柔、顺从,而且必须服从男性,以此来维护他作为男性的优越感。当这种权威遇到反抗和质疑时,他就以暴力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控制权力。

只有潜意识里将老婆看做自己私人物品的人,才会在妻子反抗的时候,伸出暴力的魔爪。对于黄贯中父亲来说,他极有可能认为儿媳朱茵是“黄家的人”,那他作为黄家的家长,自然就拥有了对朱茵的控制权。所以当朱茵违背他的意志时,他对其暴力侵害,也就不奇怪了。

黄贯中忍无可忍了

作为摇滚乐队Beyond成员的黄贯中,绝对是个酷酷的、叛逆的家伙。如果真像他微博中所写,从小看着父亲对母亲家暴,可以想见,他对此已经容忍了太长时间,而这和他的一贯形象大相径庭,为什么?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家暴并不光彩,很多人都坚持能忍则忍。人们讲“百善孝为先”,作为儿子,黄贯中要“孝”,他很难挑战父亲的权威,与之抗衡,甚至还对父亲抱有幻想:“我无数次希望你会对妈温柔一点,然后妈妈就原谅你,那多好!”这是受暴者和家庭目击者最常见的思维,也是他们的美好愿望,以为只要对施暴者宽容,他就会停止暴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这是在默认女性就该对男性服从,就该被男性支配;另一方面,施暴者大多会在施暴和道歉悔改这两个点之间来回变动,家暴行为仍在继续。

此次,黄贯中当众痛斥并威胁父亲,想必真是忍无可忍了。只是,通过微博曝光此事的行为耐人寻味。黄贯中年近50,他的父亲怕也已过古稀之年,这种年纪的人上网看微博的机会有多大,可想而知。而且按照香港的相关法律,声称“手刃亲父”的行为可能会触犯刑事恐吓罪,面临罚款甚至牢狱之灾。但是,黄贯中却坚持这么做了。表面上是对父亲的公开警告,其实更多是在求助,在向全社会大声呼救!

人在情绪极为激动的时候,往往会退行到小时候的行为模式上去。黄贯中很可能不是现在想手刃父亲,而是在当初目睹母亲被打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碍于当时年纪小,力量弱,无法实施。黄贯中对父亲打母亲的情形记忆深刻,“拿大菜刀一刀刀砍”。文字中,没有过多的修饰,描述直接而果断,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无助和绝望。这种强烈的创伤虽然发生在儿时,可在他的心里依然是鲜活的。当类似的情景重现时,儿时的感受直接被激活,被压抑的恐惧、愤怒像火山一样从心底里喷发出来。作为成年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被弱化,直接迸发出最原始的反应―以暴制暴!“要是你敢再令我家人难受的话,我会手刃你。”

事实上,以暴制暴是受暴者和家暴目击者处理暴力的一种很常见的错误,“妻子因琐事遭家暴,对丈夫痛下杀手”“不满母亲遭家暴,儿子狂砍父亲10多刀致死”等等以暴制暴的事件频发。这也反映出家庭暴力最大的隐患,就是对家暴目击者的影响。家庭中如果长期出现家庭暴力,孩子会被潜移默化,发生争执冲突时,就会运用以暴制暴的模式来解决。像黄贯中威胁要“手刃父亲”,实际上就是对父亲暴力行为的模仿,他在潜意识里是“认同”父亲的。

除了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在暴力关系中长大的孩子更易怒,容易形成焦虑型人格。据媒体报道,2012年,黄贯中于红馆举行的演唱会被报道只有7成入座率,他便在庆功宴上炮轰记者,事后又在微博爆粗狂骂。2013年5月,因黄家强与记者的一张合照触动神经,继而与30年的好兄弟引发骂战,关系决裂。这些行为包括黄贯中更倾向于通过摇滚表达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他对父亲家暴的反抗和宣泄。

其实,黄贯中深知自己受到家暴环境的影响,他写道:“我体内有一半是你的基因,我叫它们为垃圾基因。”黄贯中承认自己是父亲的儿子,拥有他的基因,但是又不认可这种遗传,称之为“垃圾基因”,对父亲“很敬重又痛恨”,这是一种典型的身份认同障碍。

家庭中,同性别的家长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大的偶像。男孩便是以父亲的形象为榜样的,当他发现父亲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时,他既认可父亲的所谓男子气,又痛恨父亲的暴力行为;他既希望继承男子气概,又讨厌身上有父亲暴戾的影子。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自我身份认同的紊乱,行事做人充满矛盾和冲突。长大后,在工作和情感生活中,都会有很大的困扰。

救救这家人!

家暴中,人人都是受害者。

受暴者如朱茵,要遭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家暴目击者如黄贯中,虽然已经长大成人,可在心灵深处,总有那么一个地方,躲着一个孤单无助的小孩子。而且如果像报道所说,朱茵被打是当着女儿的面,那么,女儿显然已经成为了新的家暴目击者,同样的影响也有可能正在发生。

当然,施暴者同样也是受害者。我曾遇到过一个老年男性来咨询。他年轻时,打老婆,打女儿,就因为老婆生了3个“丫头片子”。“没有儿子顶门立户会被人瞧不起。”他有气无处撒,就将怒气转嫁给了妻女。平日里,母女几个有说有笑,一听到他进家的脚步声,立刻鸦雀无声。他说:“家里就像一个冰窖一样,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觉得很孤单,“心里难过的时候,一个人爬到村子里的野山上去坐着,一坐就是一宿。”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种孤单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频繁。亲情疏离,心灵孤寂,晚景凄凉,他也希望得到解脱。

暴力破坏了我们的亲密关系,影响了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让整个家庭备受煎熬。当意识到问题所在,渴望改变现状时,需要专业的心理机构介入,进行辅导。一般来讲,此类问题需要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努力。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但唯有坚持下去,家暴问题才能彻底解决,让家庭回归温暖,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