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隔蒜灸治疗银屑病2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隔蒜灸治疗银屑病2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隔蒜灸 银屑病 临床观察

银屑病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一般治疗效果差,易复发。笔者采用隔蒜灸治疗本病2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均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白的诊断标准确诊。诊断标准如下:①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②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于全身。③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或可见于口腔、粘膜。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④起病缓慢,易于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⑤可有家族史。⑥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水肿呈棒状,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20例患者中,男17例,女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7岁;发病时间最短2年,最长35年,平均7.8年。所有患者均是经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来诊的,治疗期间不再内服或外用其他药物。

2 治疗方法

将大蒜(独头大蒜较好)切成2mm厚的蒜片,用棉签扎上小孔,上置大艾炷,点燃后在皮损部位施灸,先灸皮损较重处或始发部位,渐次延及全身。每次择3~5处进行施灸,治疗过程中要忍痛(可采用拍打附近皮肤的方法),灸至局部出现轻微的小水泡,治疗后第二天局部出现明显的水泡为度。每周施灸2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灸6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灸治后产生的水泡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其中的粘液,并注意防止感染。

3 治疗结果

6例治愈(皮损消退95%以上);14例好转(皮损消退50%以上);0例无效(皮损消退不足50%)。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38岁。2003年8月23日诊。患者8年前因情志不遂发病,渐加重并延及全身,叠经治疗效不显。颈后、双上肢外侧面、腰臀部、双下肢后外侧均可见大片地图样皮损,上覆银白色鳞屑,瘙痒明显,其他部位可见散在红丘疹,自粟粒至绿豆大不等。饮酒或食海鲜即症状加重,患者形体肥胖,平时经常出现四肢及脊柱的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予上法治疗后,皮损即明显缩小趋愈,关节疼痛及皮肤瘙痒逐渐消失。共治疗5个疗程,患者皮损完全消失,关节疼痛亦未再发作。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5 体会

银屑病中医又称白,临床难治。有患者采用轻粉等治疗,致本病未愈,却肾功能损害已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笔者就曾见过1例因诱发白血病而死亡的患者。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前人多有论述。刘河间在他的《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燥为秋季主气,在脏应肺,在地应西方,在体应皮,燥胜则干。故燥邪所伤易表现为皮肤的损害。秋居长夏之后,长夏气候潮湿多雨,故其地湿,到了秋季阳气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气候干燥,故燥的产生与阳气不足密切相关。从自然现象上来看,潮湿的洼地经过风干,表面即出现皱揭干裂的征象,而内在的湿却并未得到彻底清除,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内在的湿所以才出现表面的皱裂干揭。所以笔者认为,燥为寒加于湿,性属阴邪,且本病冬重夏轻的季节性表现也从侧面说明邪性为寒,故其治当宗《内经》“寒者热之”的方法。对此,《医心方》卷十七引《拯要方》载:“作艾炷灸之,随灸随瘥。”《中国民间灸法绝技》中银屑病篇载:“隔蒜灸:大蒜头剥去皮,研糊成薄饼样,在患处先垫一块薄布,艾炷放在蒜上灸,如感觉剧痛,可将布慢慢移动,以患处均热遍并转为红色;如起白色水疱,可一次痊愈。如一次不愈,隔7天后再灸一次。”笔者宗先贤之法,通过临床试验,效果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