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秀野踏青,峨眉问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秀野踏青,峨眉问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立春过后,东风解冻,春江水暖,草木萌动,春天的脚步近了。《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从养生的角度看,就是要顺应四季,调整自己的生活。春季万物生发,“此谓发陈”,人的情绪随之舒畅,最适宜踏青出行,亲近自然,以促进阳气生发。

梨花风起,寻春半出城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踏春以散步为主,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登山远足,漫步林荫小道,择林木佳胜,飞鸟鸣叫的山陵为目标,攀山越岭,不计速度,只求消遣,漫步而上,此时全身的新陈代谢旺盛,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就会得到改善。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李叔同的这首《春游》,道尽了春之美,游春人之热闹。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大自然的西湖。到过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烟雨碧水、新柳清风、浆声船影、山岚薄雾之中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春游》中的游春人,正是坡笔下的西湖,“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阳春三月,风和日暖,梨花风起,寻春半出城。且去田野,看杨柳依依,野花灿烂,身心不由得清爽而浪漫。对于外地人,西湖毕竟远了,其实任何一座城市,只要你有心,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城外的田园里,处处皆有“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的美景。

“三月风情陌上花”,朴素恬淡,不落尘俗,自古及今,不枯不衰,犹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文人墨客、寻常百姓。古人所以对踏春甚感兴趣,是因为春临大地,万象更新,郊外的丛林生长着繁茂绿色植物,不仅空气清新,而且在阳光照射下,会释放大量氧气,在林边海边溪畔还有充足的阴离子,使人精神抖擞;同时置身于绿色植物中,有助于消除视觉疲劳,绿色植物还能分泌出特殊气味,刺激人们的嗅觉器官,令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中国历代养生家,也都主张亲近大自然。水上的清风,山间的红日,迷蒙的群峰,花草的芳香,虫鸟的清鸣……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正所谓“风月本无主,闲者便是主人”。还等什么呢?满园春色关不住,赶紧邀约朋友,去领略春日的万种风情吧。

峨眉春晓茶先知

辗转岁月的时光、几载奔忙,在春日里的闲暇里,可去郊外赏花,也不妨觅一处清幽的茶山,寄至味于淡泊,念一句禅语“吃茶去”,携二三好友或一人独往,且去喝一盏清茶,便有了空灵的禅意。峨眉黑袍山,就是这样一个探春问茶的好去处。

三月六日,惊蛰时节,峨眉山“榜上有名・五时茶人擂鼓醒茶”活动就在这里举行。我与两位茶友一起前往,春游品茶。天空下着细雨,疏雨一帘,将峨眉染成画卷。茶山绿,阡陌青,布谷鸟叫,空山飘渺。自黑袍山脚的一个小镇往山上走,一路茂林修竹,清溪潺潺,鸟语花香,薄雾袅绕,让人精神说不出的舒爽,更别提那山中空气,清新得像一眼甘甜的山泉,大家都忍不住加深了呼吸,清洗身体的污染,也洗涤心灵的尘埃。

到得山中,早有一众茶友聚在茶室,闲话品茶。刚采摘炒制的惊蛰茶,用山中清泉冲泡,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开水倒进玻璃杯里,很短的瞬间,炒干的茶叶重新绽放出生命原来的美丽,在清水中自由飘动,成了无拘无束的精灵。峨眉新茶泡开后清澈透亮,青翠异常,影影绰绰却也清新可人。

缕缕茶烟升起,凑近一闻,淡淡的茶香,清新宜人。细细品味,清冽,微苦回甜。茶人口中,唇齿留香。茶是峨眉茶,水是峨眉水,喝一杯茶,似乎将整座山的山气水气全部喝了下去。邻桌的峨眉僧人,浅黄僧衣,围桌清谈,再看看窗外的山里人家,白墙黛瓦,蔬菜鸡鸭,心中自然恬淡宁静了许多。如此心境下品茶,意味又会不同。杂乱浮躁的心态就算是甘露琼浆捧杯在手,也会平淡无味;但若能平心静气细细品悟,一杯清茶就是人间最好的佳酿。

黑袍山上,数万亩茶园,数千株白芽茶树,生长正当时。上午十点,榜上有名・五识茶人正式在茶山基地举行擂鼓醒茶仪式,感恩天地雷鸣,动物复苏,万物生发。随着一阵清越的钟声敲响,茶人巡茶山,响起三通鼓。迎万物感召,得天人合一。峨眉山僧人按照寺院既定仪式进行了祈福,面对茶山拥簇的苍天吟诵了祈福文……

杏花雨,纷纷下,山里人家采新茶。茶农个个喜气洋洋,穿梭在茶山之间,现场采摘惊蛰茶,并在专家的指点下,手工炒茶。现场茶香四溢,来客都亲眼见识了峨眉茶的纯自然品质。

茶以春为贵,春贵及其时。春天的五个节气: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所产之茶最为珍贵,统称“五时三候茶”。五时茶为春茶之精华者,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在峨眉春天的“五时三候茶”里,你可以感受天下变化,节气转移,感悟自然,回归自然,思索人生。自然的季节不品尝也在,但只有品尝,才能体会人生的诗意。

唐人诗云:“微雨众花开,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动从此起。”惊蛰,为五时雨水后的一个节气,这时节,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各种昆虫。春回大地,桃红梨白,黄莺鸣叫燕飞来,农人开始春耕,茶人开始采茶。古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听到雷声,风调雨顺,主好年景。

雨水降甘露,惊蛰发新芽,惊蛰茶,又称醒脑茶。峨眉黑袍山春暖花开,茶叶吸收花香雨露,茶味中融入花香,清新醒脑。冲泡一杯“惊蛰春茶”,惊醒昨日迷梦,解去春困,冲走烦恼,振作精神,全新的一年从这天开始……

禅院品茗,静坐空人心

不管生活多么纷扰,有一间清静的茶室可以坐下来,像位隐士一样暂时做一个局外人,在淡淡的茶香中借得一刻清闲,无疑是幸运的。而在现代都市,这“清静”二字最是难得。这里要讲一个故事,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镇江城南,一位失意的书生被贬路经此地,登南山遇寺,与僧人一席清谈后,对宦海浮沉深有感触,便在僧舍里题下一诗云:

“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此诗最后一句广为人知,然而这位书生的名字却被后人忘了,他叫李涉,唐代诗人。之所以讲他,是因为茶之一物,往浅了说无非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正合了“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意。周作人在《喝茶》一文中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但处在今日喧嚣的都市,瓦屋纸窗已难寻到,而李涉诗中提到的竹下僧院,倒也是喝茶的好地方。

惊蛰当日,下午三点,榜上有名・五时茶人组织一众茶友前往峨眉山下的大佛禅院,在一处湖边禅房内,大家静坐蒲团,共品五时禅茶。四川省茶艺冠军周小芳亲传弟子,给大家表演了茶艺,在优美的动作中,用一双纤纤素手,教大家学习如何“泡出一杯好茶,喝到一杯好茶”,从环境、选茶、投茶、冲泡、水温、心境等方面,与二十多名茶友探讨茶道。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窗外细雨淅淅,打湿芭蕉,戏了池鱼。清茶喝毕,一曲琴音起,茶友在阵阵茶香中,跟随茶师静心打坐。大家活动全身,放松自己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寸肌肤,每一处关节,然后微微闭了眼,开始静坐。开始也会思绪万千,纷至沓来,但也不用强制压住,一切顺应自然,只需去关注自己的呼吸,感受着腹部的一起一伏。慢慢地,你会感觉腿痛,时间再长,你却渐渐忘了疼痛,只感觉心中一片空灵。那一刻,世界静极了;那一刻,整个世界只剩下禅房外雨落池塘的微声,风过疏竹的清响,柳树间的鸟鸣,和峨眉山中远远传来的梵音。

静坐结束,再一次活动全身,缓解了静坐带来的酸痛后,身体会有说不尽的舒爽,一扫平日的沉闷。清雅的茶女奉上另一杯热茶,茶友们继续听一场专家的养生经验分享,感觉实在不虚此行,直到黄昏时分,才各自归去。

据悉,以品茶、静坐、养生、修行为系列的峨眉山禅茶活动,将陆续在成都琴台路榜上有名茶铺、峨眉山大佛禅院、圣水阁、黑袍山等地继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