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星联珠”与“世界末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星联珠”与“世界末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2012年12月21日(冬至日)将是所谓“世界末日”的玛雅人预言,曾经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现在终于逐渐地得到澄清,原来这一天不过是玛雅历法中一个周期的结束,紧接着将开始一个新的周期。所以这种末日论其实是无稽之谈。

谁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来又传来了一股怪风:在那一天将发生“五星联珠”,而且“天王星与海王星也会加入行列”,并将在地球上产生灾难性的世界毁灭。这无异于为玛雅预言这种外来的世界末日论加上了一种中国式的诠释。正体现了在中国时有发生的一种“轮回”,即外来文化经常与中国古老文化相融合而展现新的特色,犹如佛教传到中国,除了供奉来自印度的神祇之外,还被加上了本土的关帝、岳王等神明。不过,其实这种变相的末日论也经不起科学的辩驳。

何为“联珠”

“五星联珠”中的五星,指的是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五颗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里,它们都在自己的轨道上以确定的周期环绕太阳运行。它们的轨道平面几乎都与地球的轨道平面重合(仅水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交角较大,也不过7°),轨道的形状大致上是圆形,运行方向都与地球环绕太阳的方向相同。从地球上看去,它们都在黄道带上运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会看到它们在天空中时不时地汇聚在一起。这时,假如在太阳系外的远处,有人向这里看来,能看见这五颗行星都在地球的某一方向上,与地球一起大致上排列成一条直线,所以叫做“联珠”。实际上,这时他看到的是“六星联珠”。

由于各大行星环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并没有简单的倍数关系,所以要求这些行星在空间形成一条真正的直线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从地球看去,五大行星到底汇聚到什么程度是“联珠”呢?这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五星汇聚得越近,这一天象发生的频次就越小,或者说发生的相隔时间就越长。如果限定五星最大分离角度不超过23°,则每千年平均发生26次,也就是说,大约每40年可能发生一次。

我国古代早就有关于五星联珠的传说和记载。例如远古传说,在黄帝和尧帝登位时都发生了五星联珠。可见,在远古人们的心目中,五星联珠是一种吉祥的征兆。但是到了汉朝司马迁的时代,观念已有所改变。司马迁在《史记· 天官书》里说,五星聚会的祥瑞,只是对有德者而言;对于无德者,这反而是灾祸的预兆。一个例子是,在一次五星联珠发生时,周朝勃兴,殷商灭亡。殷商灭亡发生在昏庸无道的纣王统治时,传说他建造了酒池肉林,荒淫无度,以致朝政废弛、民不聊生。后来周武王起兵讨伐纣王,纣王自焚而死。据现代的推算,这次五星联珠发生在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当时五颗大行星在二十八宿中的鬼宿,会聚在6.45°的狭窄范围内。

我国古人把天空中黄道与白道之间的恒星分成28个星官,特称二十八宿(音xiù)。由于五大行星基本上在黄道上运行,它们都能或南或北地经过二十八宿中的每一宿。古人往往把五星联珠的天象与这些行星汇聚于某一宿联系起来,在记载这一天象时称之为“五星聚于某宿”。二十八宿中东西向跨度最大的是井宿,约30°,而绝大多数星宿都小于23°。所以“五星聚于某宿”的机会比上面所说的千年发生26次的平均数要小。尽管这样,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确实也记录下了多次“五星聚于某宿”的天象,而且还会从星占学的角度把这次天象与人间发生的大事联系起来。可是,在古代中国倒是不曾因此有“世界末日”之说。

笔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著的《2012年中国天文年历》这本天文工具书上查取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2012年12月21日的赤经和赤纬,算出它们当天的黄经,从而得知了那一天它们在黄道上的位置,结果如下:水星黄经253°24′、金星黄经246°0′、火星黄经296°4′、木星黄经68°57′和土星黄经218°37′。

从以上数据可见,从地球看去,在天空中只是金星与水星靠得较近,在黄道经度上相距7°24′,而两者实际角距为8°36′,尚可勉强看作“相聚”在一起。其实水星和金星这太阳系大行星中的“老八”和“老六”两个小兄弟,由于离太阳近,公转周期短(分别为88天和225天),在天空“相聚”是常见的事,算不得什么特殊天象,也不会引起人们特别关注。可是,这天金星与火星、金星与土星在黄道经度上相距分别约50°和28°,而与木星相距更达177°。实际上在12月份内,水星、金星和土星只能在黎明前短暂可见,火星在日落后短暂可见,夜晚基本上整夜能见的只是木星而已。这在本刊本期内附赠的“12月北半球星空”星图页上“太阳及五星动态”的文字说明中一目了然。既然这五颗星星都不能同时看到,又谈何“联珠”?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2012年12月21日并无五星联珠的天象在天空上演。

另外,我们设想,在遥远的太空中,在与黄道面垂直的方向上,例如在恒星天龙座36(36 Dra)周围的行星上,有一位观测者通过光力强大、分辨率极高的望远镜正在观测太阳系,他将看到,木星、地球和金星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与180°只差3°。他当然还能看到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两大行星的黄经分别为:天王星黄经4°38′、海王星黄经 330°48′。

显然,它们也不与其它行星位于任何直线上。所以传说的“天王星与海王星也会加入行列”之说,不知其根据何在?事实上,若从地球看去,那时它们也不会加入“联珠”的行列。

行星联珠会毁灭世界吗

对于“五星联珠”或“七星联珠”能导致地球毁灭而带来“世界末日”,传言中还给出了似是而非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多个行星联成一线时对地球产生了潮汐力叠加,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这个说法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每颗行星都能对地球产生潮汐力,当行星联成一线时潮汐力确能叠加,但后面的结论却错了。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潮汐力。

潮汐力的根源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由牛顿引力定律来描述:两个质点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适用的对象是质点,从纯粹的物理理论的角度来看,质点是只有一定质量而没有大小的几何点。任何天体都是具有一定体积的,例如地球是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的圆球,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月球对地球产生引力,作用在地球球体上的各点。当月球对地球产生引力时可以看成它的所有质量集中在它的中心,从月球中心到地球上各点的距离显然是不同的。

所谓“地球上各个质点”包括最外层的大气、地球表面的海水和整个固体地球。由于这三个层次物质的性质不同,我们所能感受的潮汐运动也不同。大气的流动(大气潮)难以察觉,液体的流动性比固体大得多,所以海洋潮最显著。固体地球在潮汐力作用下也有运动,称为固体潮。例如我们脚下的大地每时每刻都在月球和太阳潮汐力的作用下时升时降,升降的幅度在赤道带最大,一天内可达50厘米,在一般中纬度地区也可达20厘米~30厘米(升降以地心为参照)。由于升降幅度不很大,且变化速度慢,更由于看不到参照点而不能被我们直接感知,但是地球物理学家设计制造了各种灵敏的仪器可以将它测量出来。

无论固体潮或海洋潮都导致物质相对于地心运动。这样,在地面上对于地心来说相对的两点,在同一个天体的潮汐力作用下,都同时涨潮(地面上升)或同时落潮(地面下降)。这就意味着潮汐力的作用是对一个天体向两端撕扯,或是从四周挤压。由于产生潮汐力的天体(对地球来说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在周期性地运动,所以这种撕扯和挤压交替地反复进行。如果地球不那么结实,早就被月球和太阳的潮汐力扯破压碎了。实际上,在几十亿年里,地球经受了潮汐力的无数次考验。这其实很好理解。潮汐力作用在一个直径约12740千米的大球上,只“拉”起或“压”下50厘米左右,这恐怕比在牛身上拔一根毛的影响还小。

潮汐力与产生它的天体质量成正比,但是有一个重要的性质与引力不同,即它的大小与天体间的距离三次方成反比。以月球和太阳同时对地球上同一点施加的潮汐力来说明:太阳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2683万倍,可是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月球同一距离的390倍,结果太阳的潮汐力只是月球潮汐力的0.46倍。

行星质量比太阳质量小得多,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即使在最接近时也比地月距离大得多。所以行星对地球的潮汐力比月球潮汐力小得多,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经过简单的计算可知,其中能产生最大潮汐力的是金星,在它与地球距离最近时(约 4140万千米,是地月平均距离的108倍)对地球所产生的潮汐力只是月球的5/100000;而质量最大的木星,在它与地球距离最近时(约6亿2892万千米,是地月平均距离的1640倍)对地球所产生的潮汐力只是月球的6/100000000。当五星联珠时,就算这些行星对地球产生的潮汐力统统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月球的6/1000000,能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呢?

还有一种说法:如果五星联珠正好对着银河系中心,那发生的灾难就更加不得了。银河系中心位于人马座,差不多在二十八宿的箕宿。中国古籍中早已有“五星聚于箕宿”的记载。例如,明代郎瑛编著的《七类编修· 天地类》记载了“五星聚箕,诸弱齐强”,说的是春秋时期,发生了“五星聚于箕宿”的联珠天象,其他诸侯相对较弱,唯齐桓公称霸。那时银河系中心就与“五星联珠”联到一起了,历史证明当时并没有发生毁灭性的大灾难。在银河系中心,的确潜藏着一个质量达260万倍太阳质量的超大黑洞,可是它到我们的距离更远,达到28000光年,它对地球产生的潮汐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总而言之,今年12月21日的“五星联珠”,本是无中生有。至于说因此导致“世界末日”,那更属杞人忧天了。

TIPS 月球在地球上产生的潮汐

设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它们间的平均距离384400千米,须知这是月球中心(记为M)与地球中心(记为G)之间的距离。现在从M到G作一连线,与地球表面交与A点,并继续延长,与地球另一面交于B点。这时M点与A、G、B三点的距离分别为378029千米、384400千米和3900771千米。假设我们在A、G、B三点上各取1千克的质量。同样的质量,它们各自受到的月球引力由于与月球距离的不同而有差异,这三处的引力之比是:

(1/378029)2 :(1/384400)2 :(1/390771)2= 6.998 : 6.768 : 6.549

从这一简单的运算可见,MG的连线上,A点所受引力最大,地心次之,B点所受引力最小。在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上,都把潮汐力定义为地球上各点单位质量所受天体的引力与地心单位质量所受同一天体的引力之差。这样的定义是很自然的,因为在地球上地心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点,地球上各个质点在潮汐力作用下相对于地心运动。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见,若A、B两点在潮汐力作用下相对于G运动,由于A比G受力大,而B比G受力小,那么A的运动将向着M方向,B将向着与M相反方向。设想A和B都位于大洋上,如果A处涨潮,那么B处也涨潮,反之亦然。譬如上海附近的海面涨潮,那么与上海相隔几乎半个地球的纽约附近海面也同时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