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应试教育下求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应试教育下求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应将创新作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桥梁,通过创新这一中介,进一步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主要方法是在考试中适当增加创新性考题。这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育,通过“情境式”、“开放式”、“诱导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创新的能力,为最终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

一、应试教育的必要性与无奈

面对中国现有的国情,应试教育显得必不可少。由于社会需要的人才有限,而我国的人口众多,考试成为了选拔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应对不同类型的考试,应试教育就应运而生。应试教育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并未消亡。由此可见,应试教育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并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当然,这也不可掩饰应试教育的弊端和不足。众所周知,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磨灭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同时过早地增加了学生的功利性,为了得到一些机会而进行一段时间的“拼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凭借一时的努力。其实,对于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大家早已知晓,却无能为力,只能任其发展。当大家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时候,改变就变得难上加难。

由此可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是一个“爆发式”的转变,而是一个漫长的变化,其中包括许多过渡阶段。

二、创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桥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素质教育是“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也并不矛盾。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不怕考试,而害怕考试的就一定不是素质教育。

创新作为一座桥梁,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赋予了创新深刻的内涵,同时创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将创新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切入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把创新和应试教育结合起来,将它们作为一个过渡阶段。

三、在应试教育下求创新

在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固定模式:创新属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就是死记硬背。我们可以试着打开思维:谁说应试教育就不能创新。只要我们适当地改变试题,就可以将创新与应试教育结合起来。

(一)增加创新性考题

我们可以在试卷上增加一些创新性考题。为了得到高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向这方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当然,我们也要正视这种方法的弊端,即:考生的分数会变得更主观,大家会质疑考试的公平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人评分制,取其平均分。这样做虽会浪费一些人力物力,但却是必需的。一件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有一些不足,只有在实践中慢慢蜕变,才能够变得更完美。

(二)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开始被动地培养创新性思维和能力,而教师则开始采取创新教育。当然,这只是一个开端,随着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提高,学生会慢慢对其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而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可通过“情境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诱导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情境式”教学

目前,我们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的,对这些概括性知识的学习一般独立于现场情境而进行,现在的教学活动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并且采用了灌输式的讲授方法,这种形式不仅单一、乏味,而且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情境总是具体的、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境之间并不存在“万能”法则。因此,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况的变化,学生常常难以将书本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情境教学凸显情感。创设真实、复杂的教学情境,以真实的任务引导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已建构的知识于真实环境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视情况而定,适时进行一些“情境式”教学。例如,在教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诗句时,可以带学生外出登山,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杜甫写此诗时的心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思维。

情境教学,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把教材教活、课堂教活、学生教活、教学过程教活,以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在学习中成长的现实意义。

2.“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封闭教学而言的。教师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开放式的教学要求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局限于一些条条框框中,而将思维充分地打开,但绝非是倡导学生毫无章法、天马行空地乱想和幻想,而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大胆假设和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盲从盲信,采取一种怀疑式的学习方式,敢于将想法付诸实践,无论成败都应大胆尝试。

3.“诱导式”教学

“诱导式”学习是针对“填鸭式”学习而言的,其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下,学生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难以创新。这就需要一些“诱导剂”。而且不同的学生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可以适时地、因人而异地诱导学生,使其脱离那种思维定势,慢慢地将思维打开,而不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所说:“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某一算法时,应诱导学生发散思维,不应局限于一种算法,可以采用多种算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并且应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师生的合作精神,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许多阶段,我们应把创新作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桥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应试教育下求创新,通过“情境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诱导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曹丽娟,李治红,沈杰.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成都: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3).

[3]李来宝.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J].北京:中国科技信息,2009,(227).

[4]鲁家皓,刘瑞新,张捷.析“情境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教育教学研究,2008,(86).

[5]潘长宏.浅谈情境式教学的运用[J].山东:教学园地,2009,(95).

[6]李爱新.创设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J].山西:新课程,2010,(5).

[7]韩梅.浅谈开放式教育的误区[J].广西:小学数学参考,2006,(8).

[8]王卫兵.改“填鸭式”为“启迪诱导式”教学[J].黑龙江:成才之路,2010,(69).